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效區農業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農業是弱質產業,受自然和市場兩方面因素的制約。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依靠科技服務“三農”,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化和農業工業化發展。充分利用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帶動農村經濟發展,通過農業科技園區示范模式、品牌戰略、生態模式等綜合運作,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和基地化建設,全方位實現農產品優化升級,發揮農業科技園區的重要載體作用,探索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是發展農業的有效途徑。
一、制約效區農業發展的瓶頸
棚室生產機械化水平低設備配套不完善。基礎設施不完備,硬件設施還達不到機械化操作要求,只有靠人工操作,勞動強度大,效率低。農業標準化生產程度不高。由于農民對農業標準化生產認識還不高,對低毒、低殘留及生物農藥的認識有限,在生產過程中對綠色環保的農資如肥料、農藥選擇不當、施用不規范,造成農產品品質下降或農藥殘留超標現象,使產品質量達不到優質優價,影響農民經濟效益。農業組織化程度不高。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確立,使農業生產處于一家一戶的小規模分散自主經營,使得生產出的農產品數量有限,不能形成規模,更不能形成一個產供銷一體的經營組織,難以應對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對新品種新技術接受能力差降低了勞動生產率。新品種、新技術是發展質量效益農業投入少,見效快,時間短有效途徑。但對于農民對新品種、新技術認識能力低,接受能力差,使得新品種、新技術推廣速度慢,直接影響了農業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降低勞動生產率。
二、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的對策與思考
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的農業發展的新型模式,是農業技術組裝集成的載體,是市場與農戶連接的紐帶,是現代農業科技的輻射源,是人才培養和技術培訓的基地,對周邊地區農業產業升級和農村經濟發展具有示范與推動作用。建議建立“區級科技試驗區、鄉鎮展示區、村級推廣區”,引進與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等新科技,通過農業標準化試驗、示范、推廣,調整農業種植結構,使農業生產逐漸向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一)加強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北方地處高寒緯度地區,冬季日照時間短,光照強度弱,在光照時間長度,光照強度兩方面都無法滿足蔬菜生長的要求。建議加強我區農業科技園區棚室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采取防結露系統進行保溫,冬季加溫技術、綜合調控技術等,達到冬季能夠人工補光和保溫,解決冬季棚室生產問題。
(二)加強與農業科技部門和院校的合作
加強與省農科院和東北農業大學的科技合作,以農村種植業和中青年農民為主要培訓對象,增強農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對鄉鎮企業技術人員和農戶的專業技能、環保知識以及質檢、營銷、標準化等方面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科學利用高科技現代化手段,充分利用計算機信息網絡中心,加強園內外農業的信息交流,開拓園內外市場,發展外向型經濟。有效利用高科技裝備,優化產業結構調整,依靠科研院所技術人才優勢,加快園區的建設步伐,形成區域的示范、帶動、支柱產業。
(三)引進新技術,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
在棚室生產中引進無土栽培技術和工廠化育苗等技術,節省棚室的生產空間、提高育苗質量,減少病蟲害發生,使有限的棚室空間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時也節省了農產品生產的成本,提高產量。
(四)成立農產品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建議成立農民蔬菜生產協會等中介組織,由農民自發組織或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形成農產品協會,對承包我區農業科技園區棚室的農戶進行統一的管理,統一規劃。實現“產供銷”一條龍,為農戶謀求最大限度的經濟效益,確保農民增收。
作者:李志敏 單位:哈爾濱市平房區經濟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