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發展戰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和農機大省,是全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其農業綜合生產水平和農業機械化水平處于全國前列,但與發達國家相比,農業機械化整體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因此,積極推進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對未來一個時期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發展進行科學研究和合理規劃,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概述了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分析了主要制約因素,提出了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基本原則、戰略重點、重點工程和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發展戰略;政策措施;決策
1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1.1戰略地位
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一直處于全國前列,近年來,圍繞著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這個中心任務,突出重點,科學創新,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農業機械化的戰略地位更顯重要。農業機械化是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主要措施,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手段。
1.2重要作用
大力振興農機裝備工業,既能為黑龍江省乃至全國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提供可靠的技術和物質保障,又能有力地拉動區域經濟的發展。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主要指標和重要內容,在實現農業現代化過程中,農機裝備制造業將擔負起裝備農業和最大限度的滿足農村市場需求的重要任務。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對黑龍江省農機裝備制造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兩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必將推動本地區工業和農業的共同發展,對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戰略作用。
2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基本原則
堅持政策導向與市場取向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政策扶持導向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調動廣大農民和涉農企業對農機化建設投入的積極性,發展先進適用的大型農機裝備,推進我省農機化發展進程。堅持科技創新與現代農業相結合的原則。圍繞糧食生產,結合我省發展現代農業的有利契機,加強農機化科技創新、產品研發和應用推廣,實現產業化發展格局。堅持以人為本與加快發展相結合的原則。要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促進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加快農機化建設步伐,促進我省農機化建設快速、持續、健康發展。堅持發展數量和質量并重的原則。在農機化發展進程中,既要考慮發展數量和速度,更要注重質量和效益,重點支持那些質量好、作業效率高、對提高糧食產量有促進作用的農機技術和農機具的發展。堅持體制創新與規模發展相結合的原則。要遵循市場化、企業化發展方向,做大做強農機服務組織,尤其是加強對現有現代農機合作社的規范,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規模,并向集團化發展。
3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戰略重點
以推進田間作業全程機械化為重點,加速實現農業全程機械化;以推廣保護性耕作為重點,持續利用和保護黑土耕地資源;以節本增效為重點,發展節約型、環保型農業機械化;以科技創新為重點,全面提升農機裝備水平;以結構調整為重點,加快發展畜牧機械和農產品加工;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為重點,全面推進農業機械服務社會化;以培養創新型復合人才為重點,實施人才戰略。
4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發展重點工程
4.1農業現代化裝備更新工程
經預測分析,黑龍江省到2020年將基本實現現代農業全程機械化。此后,農業裝備將向現代化邁進,以滿足現代農業的需要。因此,“十三五”期間各級政府要支持開展現代化農業裝備的研究,實現傳統農業機械的升級換代,使農業機械向著精密、高效、節約、智能方向發展,為農機生產者、使用者創造更好的效益。
4.2農機作業服務體系建設工程
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程度高,農機作業服務體系比較健全。但是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一是發展比較早,機群老化。二是機型較老,技術水平低。三是多年缺乏投入,大型農業機械數量不足。四是生產規模相對較小,組織化程度低,機械效率低。這些問題需要通過增加投入,加強農機作業服務體系建設加以解決:一是提高農業裝備數量;二是改善機群技術狀態,由低水平向高水平過度;三是提高生產社會化、組織化程度。要以工程項目為載體,推動農機作業服務體系建設,可加快實現生產手段的現代化、技術的現代化、生產組織的現代化、生產規模的集約化,達到生產效益的最大化。
4.3黑土耕地資源保護機械化工程
黑龍江省黑土地是我國最肥沃的土壤,是東北大糧倉的根基。整個黑龍江省耕種區犁底層上移,耕層減少,蓄水保墑能力下降。如果不加以保護,黑土資源一旦功能性破壞就難以恢復,將對國家糧食安全、黑龍江省生態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因此,在黑龍江省開展以保護黑土耕地資源為目的的黑土耕作保護工程意義重大。符合黑龍江省耕作方法與特點的寒地壟作保護性耕作技術,通過秸稈地表覆蓋,減少風蝕水蝕,減緩土壤水分蒸發;通過少耕、免耕減輕機械進地對土壤的壓實;通過深松打破犁底層、增加土壤耕層厚度,提高土壤蓄水保墑能力;通過農機、農藝、土壤生化、水利等多學科交叉攻關實現生物技術、現代農藝技術、工程技術的結合;從而實現東北地區黑土地有效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5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發展戰略建議
5.1投入與融資體系建設
通過對農業機械化發展主要影響因素的分析可知政府財政投入、機械化燃料價格和機具價格是影響黑龍江省農業機械發展的最主要因素,由農業機械化發展目標的預測和實現發展目標財政投入的測算可知,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還需要加大財政投入比例。因此,必要的資金投入、完善的財政支持政策和補貼機制是保證農業機械化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為更好地推動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發展,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農業機械化的資金投入和補貼力度,必須建立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長效投入機制,建立以財政扶持和信貸支待為導向,農民和集體自籌為主體,社會資金為補充的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投資體制。
5.2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農業機械的科學研究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基礎和平臺,農機具的科技含量、性能和質量直接影響著農業機械化發展。黑龍江省具有較強的機械制造業和農業機械科研能力,完全可以選擇農業機械化的重點、難點問題實施聯合攻關,建立以企業、大學、科研單位的有機結合為基礎,以企業為主體,項目為載體,與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相銜接的產學研聯合制造和技術創新體系,提高農機化科技創新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在農機生產和科研方面實行強強聯合。制定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的發展規劃,堅持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相結合,以自主創新為主的原則,走出黑龍江省自己的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之路,改變農業機械研發與生產各自為戰的局面,整合各方面的科研力量和生產企業,優化農業機械科技研究、開發、生產等各種資源配置,加強推進農機與農藝相結合,加強基礎性研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儲備水平,為黑龍江省農業機械不斷創新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撐。
5.3規模經營體系建設
小規模的家庭生產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處于不利地位,因此,實行土地產權制度的改革和創新,發揮機械化作用,實現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是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面臨的重要問題。改變目前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的缺陷,一是進一步延長土地承包期限以克服短期化行為;二是尊重農民的自發創造性,對目前農民自發嘗試的土地使用權流轉方式,如:反租倒包、土地有償轉包或轉讓、土地投資入股、土地信托服務、土地互換等,要允許試驗并加以規范和引導。同時,要創新農村土地規模經營模式,能夠滿足農機經營者的基本要求。這樣既堅持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長期不變,又打破了土地分散經營的格局。積極引導廣大農民走適度規模生產經營之路,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的作用。
5.4服務體系建設
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是銜接農業機械和農戶的橋梁,是農業機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必要途徑。建立健全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增強服務功能是各級政府的義務和責任,是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完善農業機械社會化管理與服務體系,需要政府和社會的雙向互動。加強對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管理,對其公益活動人員編制,事業經費,推廣資金和條件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
5.5標準體系建設
健全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強化農機安全監理,切實保障廣大群眾的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在規范市場、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和利益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加強農機安全監理所(站)建設。穩定和加強農機安全監理機構和人員,建立健全農機安全監理法規,改善農機安全監理裝備條件,強化服務意識,增強服務功能,更好地為農機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依法強化農機產品質量監管;依法強化農機生產安全監理。
5.6人才保障體系建設
黑龍江省農業勞動力和農機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低是影響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農業科技進步和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進程,需要提高農民整體素質,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培養大量具有現代科學技術水平和較高素質的新型農民和農機技術人員。強化農村公共教育和勞動力技能培訓,構建新型教育體系,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強高學歷農機人才的培養,培養基層農機專業骨干;加強農機科技人員的繼續教育;加強農機大戶的科技培訓工作,開展農業機械化科學教育體系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5.7農機農藝協調建設
國內外發展經驗表明,只有農機與農藝有機結合,才能使農業機械化在促進農業生產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不能強調農機一定要適應當地農藝的要求,而要從生物學、農藝學的角度組織多學科專家科學評價,開發利于機械化作業的新品種、新農藝等,為機械化作業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蔣亦元,汪懋華.東北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2]白人樸,楊敏麗,劉清水等.中國農業機械化所處發展階段分析[J].中國農機化,1999(2).
[3]馮迎芳.我國農機化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8(12):319.
[4]張勛.東北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戰略思考[J].農機化研究,2006(3):1~6.
[5]王麗敏.農機與農藝相結合是中國農機化發展的基石[J].農業技術與裝備,2008(12).
[6]白人樸.中國農業機械化與現代化:白人樸教授論文集[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7]中國工程院.農業機械化發展戰略研究報告[Z].2005-2007.
[8]張桃林.推動農業機械化科學發展[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3(01):1~6.
[9]楊艷華.農業機械化現狀、問題及解決方案[J].中國科技信息.2011(11).
[10]姚寶剛.現代農業與農業機械化發展[J].農業機械學報,2006(01).
[11]白人樸.農業機械化與農民增收[J].農業機械學報,2004(04).
作者:謝洪昌 曹海峰 高勇 鄒繼軍 張立明 單位:黑龍江省農業機械運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