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機械化發展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特點
1.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截至2017年底,全區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49.57萬千瓦,拖拉機擁有量達到18846臺,配套機具48679臺,全區耕播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8.52%,農機經營總收入達到4.59億元,農機經營純收入達到1.94億元。2.農業機械化支撐現代農業的作用更加凸現。農機具數量的增加和優化使用,使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耕、播、中耕、收等環節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半機械化,增強了農業搶種搶收的能力,促進了畜牧業發展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為特色農業的發展和農業節本增效、增加農民收入作出了積極貢獻。3.新型的農機專業服務織已經興起。至2017年底,全區納入備案管理的農機合作社達到80個,創建區級示范社14個,市級示范社17個,省級示范社7個,國家級示范社2個。全區農機合作社規范化水平不斷提高,提質增效速度不斷加快,經營主體作用進一步凸顯。2017年農機合作社全年累計完成作業面積171.83萬畝,占全區農機作業面積的60.5%,農機合作社已成為全區農業機械化作業的主力軍。4.農業機械化投入機制逐漸形成。政府對農業機械的購機補貼逐年增加,帶動了農戶投資購買和使用農業機械的熱情。一個以政府投資作導向、受益者投資為主體、社會各種力量投資為補充的發展農業機械化投入機制逐漸形成。5.農業機械化管理步入法治軌道。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和省頒布的《甘肅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甘肅省農業機械安全監理及事故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政策,確定了農業機械化管理部門的執法主體地位,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和管理工作步入了法治軌道。
(二)農業機械化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全區農機總量雖然持續增長,但裝備結構不合理、機具配套比低且過時老化的機械占有一定份額,節能環保、復式作業功能齊全、先進適用的大型農業機械還比較少。2.單家獨戶的土地經營模式導致“小而全”“三多三少”(小型機具多,大型機具少;動力機械多,配套機具少,低性能機具多,高性能機具少)的現狀一時很難改變。3.耕播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持續提高,但部分產業(如制種玉米)收獲環節的機械化水平還很低,而且繼續提高難度加大。4.農機服務組織發展較快,但經營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服務領域不寬,服務功能不強。5.農藝和農機的結合不緊密,特別是由于地域間的種植模式不同,導致農機產品的新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的比例較低,制約了農機科技創新步伐。6.國家對購置機具補貼投入力度加大,農民發展農機化的積極性高,但仍存在盲目購買現象,造成農機資源和資金的浪費。7.政府對發展現代農業機械化的資金投入不足。由于目前甘州區仍處于吃飯財政,受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政府投入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導向資金嚴重不足,新機具、新技術的硏發和推廣還跟不上現代農業生產的需要。雖然近年投入有所改善,但與農業生產對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需求相比,仍然是杯水車薪。8.農業機械化管理服務機構不穩定。多年來,基層農業機械化管理機構變動過于頻繁,使原有的本來就比較脆弱的農業機械化基礎難以從根本上得到鞏固,農業機械化管理隊伍不穩定嚴重影響到甘州區農業機械化事業發展。鄉鎮機構改革中鄉鎮農機站兼職農機干部較多,沒有發揮好農機管理職能作用。這些矛盾和問題的存在,要求我們必須要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切實增強促進甘州農機化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用現代農業機械裝備農業的主要措施和途徑
1.加強領導,規范管理,依法行政,科學發展。把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提到政府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形成一個“政府掛帥,農機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的管理機制,將農業機械化工作納入政府的目標管理,層層簽訂責任書;要深入宣傳貫徹相關法律法規,不斷提高農機行業管理的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水平;要積極轉變農業機械化增長方式,充分發揮購補貼政策的宏觀調控作用,著力調整大中型機械與小型機械、動力機械與配套機械、種植業機械與其它機械的比例,以農機增量調整帶動農機存量優化,以農機存量優化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走質量和效益并重的協調發展的路子。2.加大政策支持和財政投入的力度。要將提高現代農機裝備水平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建立相對穩定的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資金渠道,以解決其發展所面臨的資金困難。盡快建立起以國家補貼資金作導向,以受益者為主,吸納社會各方面資金為補充的多元化的投資格局,調動農民購機和裝備農業的積極性。3.把鄉村機耕道建設納入涉農項目,同時規劃、同時建設。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分類管理”和“村民自治、一事一議”的原則統籌規劃,嚴格技術標準管理、嚴格質量管理、嚴格資金管理,多渠道、多層次籌集建設資金,加快甘州區鄉村機耕道路建設,為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創造條件。4.不斷推動農機合作社提質增效。創新合作模式,加強對農村“三變”改革的研究,積極引導農機合作社探索“機農合一”“機牧合一”“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新模式、新業態,鼓勵支持農機服務組織積極開展訂單、托管、流轉、承包、代耕代種、跨區作業等多種形式的農機社會化服務,做大做強做亮農機合作社,引導合作社主動融入農村“三變”改革,不斷提升合作社服務能力和經營效益。5.強化農機化科技創新,大力推廣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設立攻克機械化生產難關的專項科研推廣經費,支持研發引進具有市場需要的農業機械新產品,力爭在適應農業結構調整的機械化生產關鍵環節、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提升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
作者:葛榮生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農機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