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田水利建構狀況與完善途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賈悅仙 單位:山西省孝義市水利局
最近幾年,中央更是把加強我國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作為保證農村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黨中央的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具體的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我國的農田水利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有效促進了農業的發展,為糧食的高產和穩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糧食產量的增加就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種植收入,這也就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農田水利建設改變了區域內的一些自然面貌,水利設施飛建設可以很好的去幫助農民緩解災情對農業生產的危害,使得區域內基礎條件得到很大的改善。我國的農田水利建設會促使珍貴的水資源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合理和科學的利用,即極高了水的利用率又為農民的增收拓寬了渠道。
農田水利建設服務農業生產的現存問題分析
盡管農田水利的建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很多的人對農田水利建設的重要性的認識還是不到位。在農村稅費進行改革以后,我國的水利工程農業水費于是從行政事業性收費變為了經營性收費,收費的變化使得一些人的思維也跟著發生了轉變。這些人們認為如果是國家興建的公益性供水工程,對他們來說水資源費應該交納。但是如果不是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公益性供水工程,那么人們就不應該去交納工程水費。而且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改革在農村里不斷的深入,依照水利建設的相關政策的規定:水利工程水費由享有管理權和使用權的個人來收取。因此對于那些以群眾集資興辦為主和少量國家補助所建成的小型水利工程,由政府來收費是不合規定的。人們的這些看法和觀念都忽略了國家投入的大量資金建設的水利工程有著多方面的積極意義。水利工程的建設涉及涉及到農民的糧食生產和一些地區防洪、除澇和抗旱等。這些都是需要來收取工程水費的,而且日常的管理和維護,也需要來收取工程水費。因此要繼續推進水利的建設,需要改變人們的這種觀念。
農田水利建設是提高我國農業生產能力的一個重要的基礎。但是我國現有的農田水利工程大多是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建設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已經老化嚴重,甚至已經超過規劃的使用年限。而且大部分是小型的農田水利工程,因此其配套率低。在人口增加但耕地減少的形勢下,需要不斷是來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率,因此對水利工程的改造任務是十分艱巨的。要保障我國糧食生產,提高農業生產的能力,需要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農田水利建設中。近年來國家總體上對直接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不足,極大的限制了農田的水利建設。我國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總體上呈下滑趨勢,在農村進行改革后已經取消農村義務工,地方政府受財力的限制對農田水利的投入不足。由于投入的不足,以前建設的水利工程現在不能得到很好的維護和改造,又沒有足夠的財力去修建新的農田水利工程,這已經成為一個很大的制約的因素。
農田水利的發展應該有一個完美和科學的規劃,這樣利于長期的發展。但是目前還沒有一個完全做好的與規劃相關的調查和銜接工作,也沒有做好統籌的核心區建設規劃。規劃的不完善直接的結果就是對水利的建設沒有一個明確和具體的目標,很容易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根據普查結果,現在的國有水管單位的四十二萬的職工中,具有中高級技術的人員僅僅只有一萬五千人,占職工總數的比例非常小,這就突出了技術人員不足的問題。例如在北京市水管單位的中高級技術人員占到的比例也僅有百分之四而已,在經濟不發達和落后的地區技術人員更缺乏。在河道的管理單位人才短缺的問題更是突出。出現這種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工作條件艱苦和待遇偏低以等,使得專業人才流失相當嚴重,這就直接導致了農田水利建設技術力量了薄弱。因此職工整體素質的偏低,根本無法來滿足先進和規范的技術管理需求,更無法去適應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需求。
完善農田水利建設服務農業生產的對策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水利可以說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和命脈。無論是在什么時候,如果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問題不能很好的解決,農業的生產必然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與此同時人們對水利是農業發展的基礎的認識卻在不斷減弱。要扭轉這種局面,人們就必須要認識到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農田水利建設對農民脫貧和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是至關重要的。首先各級領導應高度重視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行績效考核制度。也就是要把關系到國民生計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直接與地方官員的政績聯系起來。其次相關部門要認真制定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規劃,要提高科學和合理的規劃來推進我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開展。最后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和社會輿論,宣傳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目標是解決好“三農”問題,是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好堅實的基礎。無論是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還是努力使水資源向生態環境,最大的受益者都是農村和農民。在農業和農民遇見困難的時候,國家有責任將財政向農業和農村傾斜,工業和城市也應該大力去支持農業的發展。因此國家和地方政府應按照科學發展觀的發展要求,加大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投入力度。只有加大對農田水利的投入,以前的那些問題才能夠很好的解決,農業才能繼續很好的去發展,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由于我國各地的自然和地理條件及農業發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農田水利的基礎建設必須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去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的去照搬其他地方的發展經驗,要進行科學和合理的發展規劃。各地要分階段去制定和完善農田水利建設規劃工作,規劃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分步實施和講求實效。水利部門要從水資源合理配置的要求為基礎,把水土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做為準則,充分考慮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等多種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此外各地區可以結合實際,采用試點的方式,然后再進行逐步推廣。同時還要不斷的加強職工的技術培訓,要全面提高基層管理單位人員和技術人員的工作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很好的去使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和新工藝,才能不斷的提高工程建設的水平。
要加快建立專業化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運行管理體制機制。要確保水利工程社會效益的發揮,此外還要將其引入市場的競爭機制,不斷的去降低水利工程的運行成本。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明確各類農田水利設施的管理主體,能夠很好去處理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之間的關系。要加強基層農田水利服務體系建設,理順管理關系,落實管理人員和經費,穩定鄉鎮水利員隊伍。要在水管單位內部建立管理科學、經營規范的水利管理單位運行和約束,激勵機制,建立市場化、專業化的水利工程維修養護體系。使管理責任、工作成效和職工的切身利益緊密掛鉤,實行績效考核制度。
結束語
總之,我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要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要堅持以農業為基礎,就需要不斷的改善農業生產的基本條件和狀況。而水利是現代化農業建設的首要條件,因此農田水利建設必須首先考慮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需要。當前要充分建設和發揮好水利這個現代農業建設的基本功能,讓它為我國的農業現代化服務,為我國的農業生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