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建構中的農民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王 萌、黃嘉添 單位:河北農業大學、河北體育學院
我國是水資源嚴重匱乏的國家,大部分農村地區都有較為嚴重的農業灌溉用水缺乏和工程性缺水問題。農田水利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加之不科學的農業灌溉導致嚴重的水資源浪費和污染,影響農村人民正常的生活用水,更制約農業產量的提高、農村穩定的保持以及農民收入的增加。農田水利的建設和利用,可以有效幫助農民提高灌溉效率,改善灌排條件,節約用水,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在農田水利建設的同時,可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解決一部分農民的就業問題。農田水利工程有助于水資源的凈化和循環持續利用,從而保證農民的正常用水;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水利設施進行發電,造福村民。因此,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實現農村經濟穩定持續的發展,保障和改善農民生活,必須加強農田水利建設。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也明確提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以水利為重點,大幅度增加投入,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推進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完善農村小微型水利設施,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1]。
近年來,我國旱澇災害頻繁,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突出。2009年到2010年間,全國大部分地區都遇到嚴重干旱,東北西部、華北北部和西北東部遭受夏旱;江南大部、華南大部和西南局部遭遇秋冬大旱,導致農產品大量減產,農民不能進行正常的生產和生活。2010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接連發生重大的洪水災害,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農作物受災9 721 000hm2,受災人口1.4億人,因災死亡1 072人,失蹤619人,倒塌房屋110萬間,導致直接經濟損失約2 096億元[2]。這些自然災害給我國帶來了重大災難和嚴重影響。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和利用,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災害,防汛減旱,保障基本的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
農田水利設施泛指以灌溉排水為主的農田排灌設施系統,包括農田排灌設施、截流提水設施和水土保持設施等。從灌溉范圍上講,農田水利設施一般是指灌溉面在縣鄉以下,直接服務于農業生產的水利設施[3]。由于農民缺乏農田水利的科技知識與技術,在農田水利的利用方面尤其是灌溉方面,農民的灌溉技術落后,不能充分利用水資源,制約了農業的發展。農田灌溉方式仍然多為地表灌溉,大水漫灌的方式較為普遍。這種田間粗放的用水形式使得本來就短缺的水資源變得更加緊俏,而且造成嚴重浪費。農業節水技術處于較低水平,優質的灌溉設施和設備建設不足,不能有效利用噴灌、滴灌、短畦灌溉、微灌等高效節約的現代灌溉技術,全國有效灌溉面積的96.8%采用相對落后的傳統灌溉技術,自流灌區渠系水利用系數只有0.45,井灌區一般也僅有0.65左右[4]。很多農田雖然建設了自流灌溉設施,但是其設計不合理,自流灌渠要高出支溝支渠很多,無法讓水流入灌渠之中,只能抽水到渠中再流入農田里。因為缺乏技術和相關知識,農民對已經建設好的農田水利設施維護不善,出現許多渠道滲漏、積泥淤沙、堤壩倒塌等現象,造成嚴重損失。面對這種情況,需要不斷培養具有良好農田科技素質的農民隊伍,提高農民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自主進行農田水利的技術研究和創新同時,著力開發研究、推廣和運用先進的高效節水灌溉、渠道防滲、田間自動灌溉、淺濕灌溉、農田排澇等技術,搞好基礎規劃、項目設計等工程計劃;加強農民對農田水利的信息化建設,把工程建設和耕種農藝等技術措施融合成有機整體,并不斷提高科技含量,進行技術創新,落實好農田水利工程的科學建設與高效利用。
目前,我國農民封建傳統的小農意識沒有根除,落后的劣根性依舊存在,這使得農田水利建設和利用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影響了農田水利實際效用的發揮。我國氣候干旱,水資源嚴重短缺,節約用水理應是整個社會的責任。但是,很多農民缺乏節水意識,他們的用水觀念仍然是開源打井灌溉、大水漫灌和土渠灌溉。農田灌溉用水水價偏低,加劇了農民粗放用水的行為。這不僅使得地下水嚴重超采,而且造成灌溉水源大量浪費,影響灌溉效益。一些農民素質較低,缺乏集體觀念,為了一己私利,在工程建設時,一味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忽視生態環境的保護,隨意傾倒垃圾,或盲目地進行各種支渠田溝建設,不僅破壞良田沃土、森林植被,出現大量的水土流失、環境污染等問題,還使農田水利功能喪失,“枯水期更缺水,豐水期水泛濫”現象層出不窮。許多農民缺乏合作意識,使得很多農田水利設施建成后不能發揮作用。農田水利是一種難以克服外部性的“公共池塘資源(common-pool resources)”[5]。它的有效運行需要農民之間有序的組織與合作。許多農民在小農意識的支配下,每個人都想“搭便車”,任意使用這些農田水利設施,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利益。另外,一些生活在上游的農民偷水行為不能得到有效制止,使得其他一些農民寧愿使用自己家中低效率的小水泵,以此來避免合作用水中的矛盾和爭吵,也不愿意參與高效節能的公共渠道的合作。因此,在思想道德素質低下的農民之間很難完成農田水利的大規模合作。農民大多購置塑料管道、小水泵、電線等自己把農田與水庫連接起來;一些遠離水庫的農民便毀壞部分農田修建蓄水的池塘;還有些農民打機井來灌溉農田。在有的地方,農民的這些個人行為使得農田水利設施成為了擺設,影響農田灌溉的效能。為了保證農田水利建設順利進行,應把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作為農民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積極通過宣傳引導,加強國情水情教育,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水患意識和節水意識。組織和動員農民積極參與節水型社會建設,改進農民用水方式和用水行為,努力轉變傳統的農民用水觀念,強化自我約束和社會約束,使節水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形成與節水型社會相符的節水文化和生態倫理。對農田水利所用的節水機具、材料、施工機具等水利設施形成自覺保護意識,并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以吸收更多的用水戶參與灌溉和供用水管理、自覺配合地方政府的水利建設工作。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展以來,我國農民的法治意識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相比,農民法律素質仍然落后很多。農民無視法律現象比較嚴重,法律意識淡薄,經常肆意破壞和偷竊農田水利設施。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是為合理利用水資源,保證農民的用水,維持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然而,有的農民不顧我國《水法》及相關法律對農田水利設施保護的規定,為了爭搶水資源,不僅非法偷水,還人為肆意地亂挖溝渠、截堵涵管和運水隧洞,許多渠道、涵管和輸水隧道失去了過水的功能,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無人看管的農田水利機械設備如提水機泵、電機、輸電電纜、水管、水表等時常被盜,導致其無法正常運行,接近報廢。農民隨意破壞河流提防工程,經常從提防取土燒磚、建房填地,致使多數提防被損毀;長期進行非法采砂造成河床坍塌,堤壩根基被損壞,河汛期間很多堤壩都產生滲漏、管涌現象,嚴重的還會發生潰堤,威脅農田和人民的安全。很多農民無視法律規定,經常在渠道旁邊開墾土地,種植蔬菜、小麥等農作物,使得渠道輸水面受到損害,邊坡的穩定性下降,渠道淤積堵塞、塌陷。類似這樣的破壞農田水利設施的案件層出不窮,對農田水利造成了嚴重的破壞。2010年5月12日,在某省永寧縣望遠鎮境內就發生一起嚴重的農民破壞農田水利設施事件。農民為了便利自己灌溉,沒有和相關部門商量就破壞了剛剛砌護好的五戶渠,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在進行農田水利建設和利用的同時,對農民進行法律教育,培養和提升農民法律素質是農民教育應有的題中之義。首先,以弘揚法制精神為重點,深入開展水利法制宣傳教育,在整個農田水利建設中努力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緊密結合國家民主法治建設的新進展和新成果,深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進一步重視水利法制宣傳教育,加大集中性的宣傳力度,提高水法宣傳的效果和覆蓋面。其次,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讓農民了解與自身息息相關的水利建設法律法規,了解和掌握基層水利情況,這將在貫徹涉水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協助制定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組織發動群眾開展農田水利建設、提供工程建設與管理技術服務以及組織防汛抗旱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最后,應不斷完善農田水利建設中的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盡快出臺國家層面的農田水利條例,明確各方的責任和義務,建立水利建設的控制、監督、管理機制,把水利建設納入法治軌道,增強農村法律的可操作性,提高農村執法的公正度。
許多農村地區對農田水利工程存在著嚴重的重建輕管現象,極大地降低了農田水利設施應有作用的發揮。工程建設實施沒能得到有效地監督和管理,許多農田水利建設規劃不合理、工程配套設施不健全、施工質量得不到保證、工程資金流失嚴重。在農田水利設施利用時,農民缺乏有效用水管理機制,用水量難以計算,無法合理收費,使得農民的節水意識缺失;加之灌溉體制落后,造成水資源大量浪費和肥壤沃土流失。由于對農田水利設施管理不當,出現許多任意挖溝更改河道、在河道亂搭亂建、在溝渠耕種等人為破壞農田水利設施的行為;農用電線、電纜、水泵、管道、水表等設備被盜現象常有發生。農民的保護和維護農田水利設施意識缺乏,許多老化、受損、漏水嚴重的渠道得不到有效修復,使得渠系水利用率大大降低;用于農業灌溉的泵房和設備的破壞和磨損得不到有效治理,使得農田灌溉用水用電量激增,成本升高;處于無序管理、無人管理狀態的農田水利設施長期運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磨損,得不到及時修復,只能帶病運行,導致其應對突發農業自然災害的能力大大下降;還有許多農田水利設施因維護不當,壽命縮短,無法長時間、高效率的發揮作用,這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村經濟高效優質的持續發展,制約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及農業現代化進程。
農民教育要著重提高農民對農田水利設施管理的良好能力。向農民公開各項水利建設項目,調動農民積極性,參加到工程建設的自主監督中,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保證工程的質量;提高農民個人專管能力,鼓勵農民學習相關的管理知識。同時,充分發揮農民用水戶協會的中堅作用,讓用水戶協會參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管理新機制,幫助農民更好地進行農田水利設施的管理。與此同時,還需要政府加大水利設施建設的投入,保證農田水利設施的管護工作費用、維修費用、使用費用等,以維持農田水利的常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