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休閑觀光農業建設政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主要分為導論、正文、結論與建議三大板塊。導論部分主要包括文章的研究目的和意義、研究范圍和內容兩個部分。而正文部分則主要由五部分組成:首先,是提出了我國農村存在的普遍問題,其次借著溫鐵軍教授的“鄉村自治”觀,又引入了提出的“鄉村振新”計劃中的一項重要發展模式——休閑觀光農業;其次,又分別敘述了這一發展模式能給社會帶來的益處以及仍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最后,本文就休閑觀光農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系列解決這些問題的主要思路以及當下較為普遍和新潮的發展模式。最后,在文章的末尾,本文就所有內容進行了一個總結,并提出了幾條發展的建議。
一、我國農村仍然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差
目前,農村基礎的基礎設施差,具體表現在道路交通建設質量差、電網設備差且用電成本高、互聯網普及率低、天然氣普及率不足等方面。農村公路大多年久失修,需要重新修建,由于大都地勢崎嶇,這不僅增加了建設難度,也加大了建設成本。再者,道路養護和管理的任務也比較沉重,將會成為政府一筆不小的開支。農村電力設備很多都已破損,效率低,耗電大,浪費十分嚴重,同時也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給農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不便。另外,雖然農村的手機使用率還比較可觀,但電腦的使用率仍然很低,與城市家庭擁有的電腦數量相比,還存在巨大的差距。除此之外,農村燒柴和燒煤的現象還仍很普遍,天然氣的普及率嚴重不足。
(二)農民收入低且增長慢
近年來,我國的農業總產值雖然呈上升趨勢,2014年為54771.55億元,2015年增至57635.8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5.23%,但由于我國農村人口多,基數大,平均下來每個人的收入仍然很低。其次,農村的科技水平相對來說比較落后,化肥施用量大,機械化水平不高,特別是山區,靠人力、畜力的小農生產模式還很普遍,效率低、成本高、品質差。品質得不到保障,農產品的價格自然很低,相應地,農民的收入也得不到顯著增長。再者,農民參與的僅是農產品種植環節,而正真賺錢的則是農產品的加工和銷售,因此,農產品所能產生的大部分利潤都被后面的加工者和經營者占據了,農民得到的僅是很少的一部分。由于從事農業掙錢少,工作環境差等原因,農村的大多數青壯年都會外出打工,留下的大多是婦女、兒童、老人這些生產能低下的人群,就是使得農村缺乏勞動力,許多耕地都被閑置,因而失去了它本身可以的價值,這對土資源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對于那些擁有農業專業知識的大學畢業生而言,由于從事農業既不能帶給他們客觀的收入,也不能帶給他們令人滿意的社會地位和認同感,因此,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從事其他非農行業。這樣一來,就沒有人愿意去建設農村,農村的勞動力和智力也就日益匱乏,最終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三)農民思想觀念陳舊,素質較低
首先,農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極為有限,對一些新的發展理念和生產方法還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其次,農民的法律意識淡薄,處事方式較為極端、粗暴、簡單,不懂得用法律來維權,有時也會因為不懂法而觸犯法卻不自知;最后,農民的觀念里還有很多封建殘余,宗教意識較為嚴重,這也加大了相關工作人員開展工作的難度。因此,提高農民素質是建設現代化新農村的重要前提,是實現城一體化的重要保障。
二、“鄉村自治”的另一種理解——休閑觀光農業
溫鐵軍教授在“鄉村振興戰略之下的鄉村治理”這一講座中梳理了中國鄉村幾千年的發展歷程和建設歷程,并提出了“鄉村自治”這一觀點,他認為,中國鄉村是可以在不受外界干預的情況下實現自我管理、發展和建設的,并且在這一自由發展的模式下,中國鄉村將會展現和煥發出更大的潛力和活力。可是反觀現實,政府和市場參與鄉村建設已成為時展的潮流。結合當下的時代背景,我認為這樣的干預措施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我不否認溫教授的觀點,但是對于“自治”一詞,我有自己的理解。“自治”不是指與社會相隔絕,從此不再進行經濟、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交流,而是指要為自己找到發展的源動力和自身存在的社會價值。其具體又可以解釋為:鄉村建設,首先必須明確“鄉村”在中國這一大背景下的定位,然后就是要搭建一個適合“鄉村”且可持續發展的平臺,最后,“鄉村”要憑借這一平臺來實現自身價值,增強自己對國家建設的積極影響力。正如“一帶一路”建設那樣,中國首先看清了自己的國際定位,然后憑借著自身能力,搭建了一個全新的、以自己為核心的發展品臺,以此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影響力。然而,我國鄉村的基礎建設還普遍比較薄弱,存在資金不足、勞動力不足等問題,這就需要政府、市場和廣大市民的政策支持、資金援助和一致的認同度,為鄉村發展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機會,加快城鄉一體化的進程。在諸多發展模式中,我認為最能給鄉村帶去活力和“自治”能力的就是——休閑觀光農業建設。下面我將從休閑觀光農業的益處、不足以及彌補這些不足的建議三個方面出發,分別展開敘述。
三、休閑觀光農業的益處
(一)充分利用農業資源,延長農業產業鏈
農村擁有大量閑置的土地,美麗的鄉村風光,怡人的自然景色,這些元素都具有相當大的開發和利用價值,如果將這些資源閑置不用,則對資源的巨大浪費。休閑旅游農業通過科學的規劃,合理地布局,使這些土地資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盡可能地實現了它的價值,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同時,休閑觀光農業集觀光、休閑、旅游于一體,實現了“三產融合”,涵蓋了種植業、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如餐飲、住宿),使農產品在園區內部就能實現從產到效的整個過程,減少了多環節交易所造成的利潤損失,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企業的利潤空間。
(二)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轉移就業
園區的土地都是農民租給企業的,而且農民是很愿意將自己的土地租出的,其原因一方面是,土地流轉的租金往往高于農民自身種地的年收入,而且這筆收入與種地相比,更加的穩定可靠;另一方面是,農民的勞動力被解放了出來,他們可以去從事其他行業賺取另一份收入。這就使得農民的收入得到了有效地提高,來源也更加的多元化。從企業的角度來看,聘用當地農民來維護園區的日常管理,其費用也比聘用外來人員要相對廉價,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企業也因成本的下降而獲得一定的福利,互利互惠,協調發展。
(三)吸引外來人員,增強智力和技術水平
園區的正常運行還需要一批懂農業、懂技術、會管理,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而且,在事園區內從事管理,其工作收入相對客觀,工作環境相對良好,社會認同度也比較好,這就能吸引大量的具有這些專業知識技能的大學畢業生或是技術人員前來應聘,就能有效地將外來人力和智力引向農村,為新農村注入新的發展動力和生機。同時,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村的科技水平,為促進農村的現代化和城市化。
(四)促進城鄉統籌,提高農民素質
城市的游客可以把現代化城市的經濟、政治、文化、意識等信息帶到農村,雖然農民的思想普遍較為保守封閉,但經過長時間的熏陶和潛移默化的影響,農民的思想形態意識、生活方式也會逐漸發生改變,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會有所提高。同時,農民也能在與人的交流中獲得更多的信息,增長他們的知識面,拓寬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
四、休閑觀光農業的不足
(一)投資大,風險高,見效慢
休閑觀光農業的建設耗資金巨大,管理成本也十分高昂。比如北碚西山坪的3A級農業公園,據有關管理人員介紹,它已在建4年,耗資2千萬,而他們的計劃是總共建設10年時間,一共投資6000萬,而這些錢大部分都是企業通過融資得來的,政府雖有補助,但少之又有,可謂杯水車薪。如果建設順利的話當然是好的,可企業一旦經營不善,出現資金短缺或是破產的話,在建園區就會立刻成為企業巨大的經濟負擔,企業很可能會被迫停建,以后園區的去向將不可預測。在這里我們甚至可以做一個大膽的猜想,如果企業融集的資金里面有一部分來自其他微型企業,甚至是私人的話,園區稍微的經營不利,給他們造成的可能就是滅頂之災,或是家破人亡。
(二)布局太大,農業生產有“失真”的嫌疑
現代休閑鄉村都講究“三產融合”,集農業生產(種植業)、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市場服務(餐飲業)于一身。這樣的經營模式的確可以減少交易環節、降低利潤損耗、增大經濟效益,但由于這一產業鏈太長,所涉及的領域太多,僅憑一個企業來整合所有資料,建成整個園區實際上是存在很大難度的。一方面,企業的資金和人力資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顧全所有環節和項目,因此,其出錯和不足的地方自然會增多,而我們知道,消費者的要求一般是比較高的,他們會將這里的服務水平和產品質量和其他更好的地方作對比。這樣,即使一個小小的失誤都可能會給消費者留下不好的印象,使得園區的信譽下降;另一方面,園區的體驗項目雖多,但大多都以展示為主,被限定在一個狹小的、有限的、人工打造的環境和空間里邊,這樣一來,就顯得十分的刻意,游客其實不能正真感受到大自然的樣子,那種自然才能創造的和諧之美是不能人為復制。這就可能使游客在體驗中產生對農業生產的誤會和觀感的“錯位”。
(三)缺乏知名度
以后再進行修建的新型休閑園區由于在建時間短,建設成果不顯著,各方面的設備設施正在完善過程中,離正式對外廣泛宣傳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再加之它們地理位置一般都在郊區,流動人口有限,想要通過人口相傳的方式來提升知名度也是存在一定困難的,因此,這些新興休閑觀光農業園區的知名度一般都不是很高。除此之外,要想打造一個品牌本身就需要很長時間,要經受消費者長時間的“考驗”,這就要求企業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還要不斷完善自身的建設,給消費者帶來更多舒適的體驗,增強園區的競爭力,維持園區的持續發展。
五、解決思路和具體發展模式
(一)加強自主創新
休閑觀光農業主要是圍繞農業展開,主要的消費市場則是城市,這里不免就存在著一個矛盾:農產品供應的滯后性和城市消費者多變的需求之間的矛盾。一方面,農產品的生長需要一定周期,在這一時間段內,城市消費者的需求很可能發生變化,如果園區管理者不能及時發現市場需求的變動并及時做出調整的話,就很可能造成農產品滯銷,給經濟收入帶來嚴重損失。因此,企業應加強自助創新,走在發展的前面,不是一味地跟從消費者的喜好,而是要引領市場需求。任何老套的東西都會被發展的浪潮所淘汰,只有不斷創新,加大科技投入,實現現代化,才能滿足更多的消費者,才能使消費市場得以不斷擴大。
(二)使園區“分工”更加具體
目前,大多數開發園區的企業都既充當經營者,又充當管理者的角色,正如前面所述,這樣的發展模式效果其實并不理想:一方面資金很可能會調度不均勻,另一方面,每一個項目的專業化水平和服務質量也會有所下降。因此,我認為企業可以進行更明確具體的分工:其自身只充當管理者的角色,負責園區的整體規劃和日常維護,而具體的經營則交給專業的從業人員來做。比如,企業可以將設施設備、攤位、工具等租給經營者,經營者自己提供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就像超市一樣,既給經營者提供了充足的自我發揮的空間,又減少了企業的投入成本,使整個園區更加的多元化,個性化,煥發出更大的生機與活力。
(三)打造品牌
由于休閑觀光農業是一個新興產業,因此前期的宣傳是必不可少的。其宣傳方式可以是通過電視廣告、新聞媒體、分發傳單等,也可以安排專門的車輛負責接送游客,提高服務質量,或是遇到節假日這樣的旅游高峰進行適當降價,提升人氣,增加園區知名度。當然,這些外部的促進因素只是品牌打造的一部分,園區自身更給消費者帶來的實惠程度才是關鍵。因此,企業要有長期發展、持續經營的發展理念,要堅持誠信的原則,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通過提高生產效率來降低生產成本,以便降低產品價格,只有懂得為消費者省錢,才能贏得他們的好感,消費者才會愿意來、才會帶人來、才會為你做口頭廣告,長此以往,自然可以形成品牌效應。
(四)具體發展模式
當下最可行和最流行的,則分別是“農家樂”發展模式和農民與市民合作模式。“農家樂”模式,農民可以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產農產品以及低廉的價格吸引游客前來吃、住、玩、游、購。這樣的發展模式更加顯得更加的真實,鄉土氣息也更濃厚,更接地氣,也最容易博得消費者的認同和好感。“農民與市民合作”模式,則可以有效地增強農民與市民的經濟合作,促進城鄉協調統籌發展。一方面,市民可以請農民代種蔬菜或代其管理花園苗木、花草,使市民擁有自家的菜地和花房;另一方面,農民也可以將自家土地劃分成小塊,用于出租,在每塊地上可以種植“紀念樹”、“紀念林”等,使其富有人文氣息,這樣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土地的經濟價值。
六、總結
我國鄉村所存在的問題還仍然較多,如果能夠穩步推進休閑觀光農業建設,并不斷挖掘其具有的內在潛力,就能在相當程度上解決我們正面臨的眾多問題,從而推動鄉村的現代化建設。當然,由于休閑觀光農業對我國而言,還是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還缺乏經驗,也必然將會遇到許多的困難和挑戰,這就要求我們要有攻堅克難的決心,要能夠在探索中不斷摸索前進。城市和農村于國家而言是一個不可分割統一的整體,而如何將有限的經濟資源進行合理分配,讓城鄉發展齊頭并進則將是我們接下來要不斷探索并解決的問題。
作者:何林曦 單位: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