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農業經濟產業化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業經濟產業化可以說是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突出的特點。我國的現代農業經濟產業化這種全新的生產方式,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產物。依據我國農業經濟的現實情況,我國農業經濟必須要往農業產業化的方向發展。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之下,要全力發揮出現代市場體系以及政府宏觀調控的有效作用,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產業化能夠得以實現。本文在概述農業經濟產業化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我國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狀況,并提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產業化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農業經濟;產業化;市場經濟;宏觀調控
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之下,農業產業化成為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一國能夠實現農業經濟產業健康和快速發展的重要內容。鑒于我國現代農業經濟產業化的大力發展,已經大大地改變了以往我國農業產業的分布過于分散之狀況,推動我國現代農業產業向規模化與集體化方向加以發展,這樣一來就能極大地提升我國農業經濟產業的市場化競爭實力。然而,在我國現代農業產業化實現快速發展的狀況下,也出現了不容忽視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正視現實,找到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產業化發展的有效措施,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農業經濟產業化概述
所謂農業經濟產業化,主要是指我國在從計劃經濟體制往市場經濟體制加以轉變的過程之中,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以實際市場需求為主導,以實現經濟效益為目標,以農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以及農業產業鏈服務為其紐帶,對各項目的籌備、規劃、生產、加工、流通、倉儲以及銷售等進行統籌考慮,落實產前、產中以及產后市場化運行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當前,我國現代農業經濟產業化發展的主要方式包括了分散化農業基地、專業合作社加代銷、種植大戶加代銷、大型基地加批發銷售、龍頭企業加自銷、跨國公司銷售以及互聯網+銷售等。
二、當前我國現代農業經濟產業化發展狀況分析
實際上,我國現代農業經濟產業化發展還有較大的不足之處。通過開展調研即可發現其中存在的相關問題。一是中國農業產業的總體競爭實力還不夠強。農業產業在市場競爭之中主要表現為農產品加工與營銷企業間。盡管農產品加工行業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進程之中具有十分強勁的發展勢頭,但是和我國的總體農業產值比較起來還處在相當低的水平上,和西方發達國家之間具有非常大的差異。這和我國的農產品加工機制和質量控制機制不夠完善、農業工藝技術和設備發展滯后、農業企業總體規模不大等具有非常大的關系。二是盡管我國廣大的基層農業種植戶具備了參與到現代農業經濟產業化發展進程之中的良好愿望以及熱情,但從整體來看,我國廣大農戶的參與度還相當低下。農民群眾渴望通過參與到現代農業經濟產業化體系之中以提升個人經濟收入,并且得到實際幫助,例如,法律、技術以及資金等方面的支持。然而,到現在為止,我國諸多農業經濟合作組織所提供服務被限制在信息層面之中,組織運作的規范性不夠強,難以較好地適應于農民群眾的實際需求,這樣一來就造成了農戶的參與度不高。
三、進一步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產業化的幾點建議
(一)強化領導實施宏觀調控
現代農業經濟產業化是關系到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大事,這一系統化工程一定要在黨和政府的全面指導之下來加以實施,尤其是當地領導一定要將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作為重中之重來抓,組織有關部門快速解決與農業經濟產業化相關的各類問題,健全完善我國農業經濟產業化的重點發展項目。要通過完善領導激勵制度,讓各單位、各環節均能參與到分工之中,而且還能進行合理地配合,產生出合力,一起推動農業經濟實現產業化發展。依據當前農業經濟發展之所需,還應發掘出農業經濟之巨大潛力,依靠宏觀調控的重點作用,不斷改進現代農業經濟的整體結構。要強化現代農業經濟區域性重點產業開發以改進管理能力,注重發掘出推動現代農業經濟不斷發展的新資源,有效規范現代農業經濟實現產業化發展的途徑,進而促進農業產業經濟實現更好地發展。
(二)打造農業經濟主導產業
我國農業經濟中的主導產業應要以名、優、新以及特等為特點來實施產品開發,從推動本地資源以及開發名優產品抓起,對于農業資源優勢最為顯著、發展優勢最為突出的開發項目,著重進行培養。要運用良種擴繁等形式來推動發展,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建立農業支柱性產業,全面圍繞主導性產業來建設供產銷一體化發展模式。加快現代農業經濟產業化發展進程一定要實施好農業規模化發展模式,創建農業經濟生產性基地,利用基地所具有的帶動作用,不斷推動當地農民開展大規模的生產,進而產生區域化、專業化、規模化經行的新格局。在深化農業經濟產業化發展中一定要始終堅持市場化原則,持續完善農業經濟生產結構,促進農業產業分布、農產品銷售以及農業產業全面發展的新模式。要運用農業經濟優勢資源的轉移以及農產品品種結構的改進,塑造一流品牌、打造鮮明特色、形成一流精品、提升經濟效益,真正讓自身農產品具備極強的市場化競爭實力。
(三)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發展
隨著近些年來全國各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開辦,積極探究現代農業經濟產業化發展的多元道路顯得愈加重要。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以農戶主體加以組建,在這類合作社當中,農戶的人數最少要占總人數的80%。如此一來,即可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夠較為詳盡地掌握農業作物在生產、加工以及銷售等諸多環節的信息,對于政策的了解也會更加齊全,從而為農民群眾爭得合理利益。在管理手段上,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民主制管理,入社者完全自愿,退社也完全自由,使用民主決策的辦法來開展生產經營,更有創新活力。和別的股份制、公司制企業所具有的差別是,合作社的最終目的并不是推動實現利潤最大化,而是要為全體社員也就是農戶們提供農業交易需要的各類服務,而交易之后所形成的盈余只留下一點屬于公共積累,而絕大多數均依據交易額以及股份制形式分配至入股者。各地政府應當在今后辦好具備示范性特點的專業合作社,其后再引導別的合作社從下而上和循序漸進地發展。在合作社發展中一定要做到始終堅持以廣大農戶為主體,展現出專業性;始終堅持自愿管理的原則,落實民主管理措施;始終堅持明晰產權關系,確保成員們的切實利益。
(四)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
為了推動科技成果實現新的轉化,從而為現代農業經濟產業化往深度與廣度發展提供更多的動力,應當采取以下促進農業科技創新的措施:一是要完善農業科技轉化網絡建設,建立起科技轉化的成果推廣工作,這也是科技進入到農業領域結合部,推動農業科技加快創新步伐的重點。要積極促進我國農業科技機制改革,不斷加快農業科技教育、產學研的一體化進程,落實基層農業科技的推廣工作,促進現有的成熟農業科研成果加以推廣運用,強化農民群體接受與運用農業技術成果方面的能力。要積極鼓勵以各家科研院所為基本依托,建立起科貿農相互結合的科技型企業,不斷強化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彼此促進的關系,完成科技成果往現實生產力所進行的轉化。二是要不斷提升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之投入。不管是農業科技創造,還是通過科技手段把潛在生產力切切實實地轉化成現實之中的生產力;不管是農民群眾的知識創新,還是農業龍頭企業中各類設施設備之改造和更新,均需極大的投入。所以,要強化科技和經營企業之間的聯合,真正讓農業龍頭企業成為技術研發以及對外推廣運用之主體。要健全完善各種形式、多個途徑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并且明確農業技術活動是屬于公益性事業的范疇,需要如同國家辦國防事業與教育事業一樣,明確國家對于農業科技創新投入的重要地位,并且明確農業技術投資以及推廣投入的最低額度。三是倡導農業科技采用各類方式切入到農業產業化研究之中。要從農業經濟產業化趨勢以及農業科技之特點抓起,要么由農科院所自身科研成果來辦科技類企業,從而扎扎實實地帶動農戶。當然,農業科研院所還可利用自身特長為各家產業化組織提供產前、戶中以及產后的全過程服務。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農業科研院所還可將自身科研成果視為資產加以入股,推動農業經濟產業化組織建設。
(五)培育農業產業化專業人才
我國的農業經濟產業化發展進程十分注重于培養,形成鼓勵農業類專業人才不斷脫穎而出的局面,其所培養的農業產業化發展狀況開看,那些不僅具備市場意識,而且懂得經營管理、技術指導的農業經濟產業化專門人才。要依據公開、公平、競爭之原則,積極改進高層次人才資源的配置工作,健全人才柔性流動體系,推動我國農業類企業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實現市場化與職業化,讓高素質的人才能夠進入到農業企業之中,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諸多過程。農業經濟產業化一般都伴著科技的極大進步,而實現農業科技進步的發展最后還是由農民們加以完成。所以說,唯有在農民群眾進行了實踐之后,各類農業科技成果才可以轉換成生產力,從而推動農業經濟新技術與新成果能夠得到極大地推廣。我國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時間需要用好懂得農業生產、加工和銷售等部門所缺乏的精神愉悅,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產業從比較低的效益往比較高的效益中轉變,持續延伸農產品的附加值來滿足當前市場之需求。所以,強化農民職業教育顯得十分重要。政府要針對農民群體的職業培訓不斷提升投資之力度,力求舉辦各類農民技術培訓,從而產生以政府化辦學為主要方式,以社會辦學進行輔助的現代農民職業教育培訓機制,讓農村從業者均可及時地得到農業科技新成果的應用步伐。農民群體的職業教育要將知識教育、素質提升等加以結合,建立規模化的經營管理布局,落實農業經濟產業化對于農村專業技術人才之所需。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鑒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經濟的產業化運轉就成為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現代農業經濟產業化開發一定要以科技實力為基礎,以宏觀調控政策為主要支撐,運用主導產業的積極帶動以及農民經濟組織的作用,從而建立起集生產、管理、銷售等各個環節為一體的綜合化經營管理體系。我國現代農業經濟產業化應當在黨和政府的統一指導之下,積極運用科技手段與農業經濟主導產業等管理措施,大力培養所需要的專業人才,創建起多層次、多元化、社會化服務機制,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產業化實現更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慧芬.我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與現代農業發展[J].農業經濟,2011(10)
[2]丁巖,孫貴荒.關于遼寧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調查與思考[J].農業經濟,2012(1)
[3]劉康華,趙丹.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問題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4(3)
[4]張曉云,修文彥,常亮.對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結合發展的思考[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4(4)
作者:周曉斌 單位:樂清市財政局 西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