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化管理農業經濟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現狀分析
(一)缺乏對信息化建設的認識
在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取代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已處于關鍵階段,如何正確利用信息化將是促進農業科技含量提高、發展知識型農業的重要手段。然而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信息化管理并未真正落到實處,許多政府部門在貫徹信息化管理要求時多流于形式,使信息化無法真正成為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學科與資源。
(二)資源整合能力差
相比工業發展,我國農業經濟在采集農業信息過程中更側重于以點蓋面,收集信息渠道過于單一,使相關的農業信息失去基本的準確性與權威性,也由此出現了“信息孤島”現狀,導致信息化經濟效益逐漸減弱。尤其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對信息化經濟管理缺少相應的規劃手段,即使采集到國外一些農業信息,也很難對其充分利用,更無法在農業生產方面與國際市場全面接軌。
(三)落后的基礎設施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農業經濟的發展也是檢驗政府職能的必要手段,只有使其自身成為市場服務主體,避免完全依托于經濟管理智能,才可正確分析農業經濟市場,引導農業經濟向信息化方向發展。然而大多地方政府部門在產業化程度、農業現代化程度等方面并不高,使信息化進程極為緩慢。其主要原因在于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政府部門對基礎設施建設重視力度不足,導致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缺乏基礎保障。
(四)信息化建設隊伍水平較低
農信信息化的實現不僅要求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還應保障具有高素質的信息化建設團隊,以此推動農業現代化生產經營,實現農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但目前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在信息化建設隊伍方面所表現的現狀不容樂觀。許多信息化建設人員并不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很難為農業發展提供指導性建議,而且農業信息化建設的主體主要為農民,但因大多農民未接受過正規的信息化指導培訓,使相關的技術應用水平難以提高。
二、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舉措
(一)強化信息化建設意識
作為現代農業主要標志,信息化建設應深入到政府部門以及農民發展意識中。針對農業發展中對信息化建設認識的缺失,要求政府部門應發揮模范先鋒作用,引導農民投身于信息化建設中,并采取相關的措施培養或鼓勵更多技術型人才積極參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中,這樣才可使農業經濟管理中政府部門、人才以及農民的作業充分發揮出來。
(二)合理規劃農業信息資源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資源未實現合理配置,原因在于缺乏合理的規劃。對此現狀需從三方面進行完善。首先,立足于信息化發展現狀,統一信息標準。政府部門可根據當前農業經濟市場以及信息化應用程度,制定相關的信息標準,以此作為信息化建設的保障。其次,信息收取渠道的開拓。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要求進行信息的交換與采集,相關部門應構建并拓寬更利于現代農業發展的信息收集渠道,如農業市場環境中的供需變化或國外先進農業技術等。最后,信息資源有效性的檢驗。許多現代農業發展信息并不完全適用于各區域的農業發展,需在正確分析后在可投入使用。
(三)基礎設施的完善
信息化建設的完善要求政府部門投入大量資金,加大扶持力度。同時也可將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其中,促使先進技術對信息化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另外,對更利于農業信息化建設發展的相關設備如計算機等也需引入到農業生產過程中,以此推動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四)人才隊伍建設的強化受有限的信息化知識影響,信息化建設更側重于采集信息與信息方面,未能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對此現狀要求政府部門工作人員以及農民群眾應快速提高信息化知識水平并將其應用于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具體措施首先可進行農民經濟信息培訓工作,普及信息化知識尤其在如何利用先進技術方面。其次在培養農業復合型人才過程中還需注重引進人才,通過信息化系統的開發使信息化建設質量得以提高。
三、結論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途徑。在實際建設過程中,需正視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并立足于當前發展現狀,從基礎設施完善、人才隊伍建設強化以及信息資源整合等方面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進而帶動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
作者:隋殿海 單位:撫順市東洲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