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區域差異農業經濟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研究方法
基于2012年南疆五地州的統計數據,從國民經濟發展水平、人口結構、農業生產構成、農業生產投入和產出等方面選取了22個相對指標,分別為:第一產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X1),少數民族人口比例(X2),鄉村人口占地區總人口比例(X3);農村居民全年家庭人均純收入(X4);農村居民家庭農業生產總支出(X5);農用地面積(X6);水利設施用地面積(X7);農村用電量(X8);有效灌溉面積(X9);化肥施用量(X10);農業總產值(X11);非農行業總產值(X12);農業機械總動力(X13);農作物播種面積(X14);主要農作物總產量(X15);地區生產總值(X1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X17);耕地面積(X18);農業固定資產投資(X19);農業從業人數(X20);受災面積總數(X21);農業總產值增長率(X22)。
由于新疆地域遼闊,各地州自然稟賦、社會環境和經濟基礎等差別很大,使新疆各地州區域農業經濟水平差異很大。而農業總產值增長、非農行業產值增長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是體現農業經濟增長的三個主要方面。區域經濟差異可以通過絕對差異和相對差異兩類指標加以衡量。因此,選擇2000-2012年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州直屬縣(市)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和喀什地區共8個地州的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作為量度指標,通過比較其變異系數和標準差兩個相對差異指標的變化,來反映13年間新疆農業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現象。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標準差由2000年的686.15,增加到2012年的2472.34,增長了3.60倍,增速也逐年提高,而變異系數雖有小幅波動,但也一直穩定在34%左右,表明各地州農業經濟差異正逐年穩步擴大。比較2012年新疆南、北部10個地州的部份經濟指標。總體上北疆五地州的GDP為南疆五地州的2.01倍,而南疆五地州農業生產總值比北疆高68.4億元;人均GDP北疆普遍高于南疆,但位于南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GDP高于北疆3個地州,人均GDP為10個地州中最高,說明造成新疆區域經濟差異的因素已由地域性向結構性轉化,地區經濟專業化分工進程加速。由于Ward法并未給出合并成幾類,根據表2給出的統計量可以看出,偽F統計量在歸為3類時較大,說明歸為3類較好;偽t2統計量在歸為1類、2類時較大,由于偽t2統計量越大,表明上一次歸類的效果好,也表明歸為3類較好,因此將南疆5個地州分為3種類型。結合聚類分析過程和樹形圖,可將南疆五地州的農業經濟結構和發展水平分為以下3類:
1)非農經濟主導地區,包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2)農業經濟穩定發展地區,包括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
3)農業經濟落后地區,包括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和田地區。前4個主成分的特征值、相鄰兩個主成分特征值之差、每個特征值所解釋的方差貢獻率和累積比例。可見,主成分一、二的累積貢獻率已達93.19%,遠大于85%,已經能較好地概括原始變量,而主成分三、四的特征值小于1,說明其對原始變量的解釋力較弱。因此,選擇主成一、二作為分析變量。此時,兩個主成分的累積貢獻率為93.19%,表明其包含了原22項指標信息的93.19%,已足夠反映原有指標的信息。表4為22個評價指標對應于前兩個主成分的特征向量(載荷量)對于前兩個主成分的因素載荷量的貢獻率。通過各主成份的載荷可對各主成份作出符合現實意義的解釋:主成分一(PCR1)包含了全部信息量的56.04%,在X5、X7-X11、X13-X16、X18、X19、X21與X22上有較高正載荷。可見,PCR1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區域農業生產規模、資本投入與經濟效益,體現的是區域農業經濟綜合發展水平。因此,稱PCR1為農業經濟綜合發展水平因子。主成分二(PCR2)包含了全部信息的37.16%,在X1-X3與X20上有較高正載荷;在X4、X6、X12、X17上有較高負載荷。可見,PCR2反映的是區域農業勞動生產率與農業勞動力供給水平,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村人口及其結構、農業勞動的經濟收益和農業勞動力宏觀需求等。因此,稱PCR2為農業勞動力要素因子。在PCR2上喀什地區與和田地區的得分較高,分別為1.1232和0.5314,表明其在農業勞力要素方面具有較強優勢,兩地區少數民族人口、鄉村人口占地區總人口和農業從業人數比例高,反映出這兩個地區農業勞動生產率較低而農業勞動力投入水平高,農業發展仍為粗放型,其農業經濟是建立在較高的資源和資本投入上;巴州在PCR2上的得分最低,其非農產業吸收和消耗了大量勞動力,使區域農業勞動力無法支持和滿足農業生產與發展的需求。因此,造成南疆地區農業經濟區域差異的因素可歸納為兩個主要方面,即農業綜合發展水平與農業勞動力要素。從南疆5地州農業經濟綜合競爭力得分情況來看,喀什地區農業經濟綜合競爭力在南疆5地州中居第一位,得分遠遠高于排名第二的阿克蘇地區,第三為和田地區。喀什地區農業經濟綜合競爭力最強,其人口達415萬,為南疆人口最多的地區,耕地面積達530457.1hm2,地理位置、自然資源和發展基礎等方面的較強優勢,是喀什地區農業經濟綜合競爭力具有較強優勢的主要因素;克州最弱,屬典型民族貧困地區,其人口較少且土地總面積中平原僅占10%、山地占90%,耕地面積52859.6hm2、人均耕地面積僅0.094hm2,自然條件較差、耕地資源嚴重不足和勞動力素質偏低等,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可見,近年來由于各類援疆政策和較好的發展環境,進一步加大了對南疆地州的援建力度,使得南疆地區的經濟獲得了好的發展機遇。特別是喀什地區在建立經濟特區以后,對其周邊地州經濟產生了一定的輻射帶動作用,喀什地區已逐步成為南疆經濟中心,表現出了良好的經濟發展趨勢。
3南疆農業經濟區域差異的變化特征及預測
3.1庫茲涅茨比率及其分解
2000-2012年南疆地區農業人口比重大于其農業產值的地區個數始終保持不變,即m=4,南疆地區僅巴州農業人口比重小于其農業產值占全疆比重,其他4個地州人力資源生產效率相對較低。從庫茲涅茨比率分解值上來看,低收入人群人口比重變化趨勢明顯表現為相對穩定的兩個階段,即2000-2005年為第一階段,低收入人群人口比重基本維持在α=0.45左右;2006年以后為第二階段,α一直維持在0.49左右(圖4),表明低收入人群人口比重在2005年以后有所下降,其收入比重有所提高,使2005年以后k開始下降。而k與β的變化曲線高度相似,均表現為3個階段,即2000-2005年的穩定上升階段,2006-2009年的逐步下降階段,2010年以后的快速上升期。在2000-2005年期間,高收入人群收入比重明顯上升,使得k也隨之上升;在2005-2009年期間,高收入人群收入的比重開始下降,低收入人群比重下降且趨于平穩,使得k也隨之下降;2010年以后,高收入人群收入的比重迅速上升,而低收入人群比重基本沒有變化,這種高度同步現象,表明高收入人群收入比重對k的影響趨于增強。可見,農業人口中的高、低收入人群及其收入比重的差異逐漸提高,加劇了南疆農業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使地區間的農業區域經濟差異增大。綜上分析表明,南疆地區農業經濟差異正在增大,而南疆地區低收入人口及其收入所占比重對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性的影響較小,高收入人群人口及收入比重的變化是影響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波動的主導因素,特別是2009年以后,進入高收入人群及其收入比重的迅速加大,導致不平衡性急劇上升。南疆五地州中除巴州外,其余4個地州的農業勞動生產率較低,也是造成農業經濟區域差異的重要因素。
3.2區域農業經濟差異的預測
9698,大于0.5,表明2013-2020年間的區域農業經濟差異將會延續2005-2012年的發展趨勢,區域農業經濟差異增大的可能性很高。3.3區域經濟差異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理論,區域經濟發展初期,一般采取傾斜發展戰略,伴隨著區域經濟絕對差異(庫茲涅茨比率k)的增大,經濟增長速度會相應的提高,當差異達到合理值(k0)時,增長速度達到最大(v0)。如果k繼續擴大,區域經濟對差異的耐受力減弱,出現各種經濟社會矛盾,增長速度也會開始回落,這時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調控措施,增長速度會繼續下降,隨著各種矛盾的積累及爆發,就會對區域經濟發展造成重大影響,甚至導致區域經濟停滯。以庫茲涅茨比率(k)作為度量區域經濟差異的指標,以農業經濟增長速度(v),利用SAS統計分析軟件可得非線性回歸方程為:v=-0.2404+2.4611k-4.8426k2(8)對公式(8)求一階導得:v'=2.4611-9.6852k(9)令v'=0,得:k0=0.2541,v0=0.0723,而2012年的庫茲涅茨比率k為0.2919,大于k0,表明南疆區域農業經濟差異已經超過警戒水平,農業經濟對區域差異的耐受力減弱,并已開始對南疆農業經濟的穩定持續增長產生負影響。
4結論
從宏觀層面來看,南、北疆各地州農業經濟差異正逐年穩步擴大,且造成新疆區域經濟差異的因素已由地域性向結構性轉化,地區經濟專業化分工進程加速。而根據南疆五地州的農業經濟結構和發展水平又可將其劃分為非農經濟主導地區、農業經濟穩定發展地區和農業經濟落后地區三種不同類型。農業綜合發展水平與農業勞動力要素是造成南疆地區農業經濟區域差異的兩個主要方面。而南疆地區低收入人口及其收入所占比重對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性的影響較小,高收入人群人口及收入比重的變化是影響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波動的主導因素。除巴州外,其余4個地州的農業勞動生產率較低,也是造成農業經濟區域差異的重要因素。從R/S分析預測情況來看,在南疆當前的農業經濟發展形勢下,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未來南疆地區區域農業經濟差異還將繼續擴大。而目前南疆地區的農業經濟差異已經超過警戒水平,已對農業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
作者:楊忠娜 蔣桂容 唐繼軍 單位: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阿拉爾市城區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