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的結合路徑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衡陽縣農業規模化程度低
衡陽縣農業規模化低可從本縣農業產業化企業數量和農戶數量比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產出在農業產出中的比重和農業機械固定資產比重低來分析。(1)衡陽縣農業產業化企業數量占農戶總數量的比例偏低。2008—2011年衡陽縣農業產業化企業數目分別為61、78、86和106個(衡陽縣的數據均來自于本縣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年鑒,下同),同期農戶數量分別為21.61萬戶、21.67萬戶、21.11萬戶和20.95萬戶,比例分別為1∶3543、1∶2778、1∶2455和1∶1976。盡管衡陽縣農業規模經濟代表的農業產業化企業數量在穩步增長,但其數量依舊太少;作為農業小規模分散經營的農戶數量穩中略有下降;到2011年底止,農業產業化企業與農戶數量比達到了1∶1976。這些數據說明:衡陽縣農戶數量占有絕對優勢,以農戶為代表的小規模分散經營依舊在農業生產中占主導地位,農業規模經濟在整個農業產出中份額較小。(2)衡陽縣農業產業化企業的產出在農業產出中的比重不高。農業產業化企業銷售收入2010年和2011年分別為6.6億元和8.5億元,增長28.7%;同期農林牧漁總產值分別為75.87億元和82.22億元,增長8.4%。農企銷售收入與農林牧漁總產值比在2010年、2011年比分別為1∶11.5、1∶9.7,比值約為10%,說明衡陽縣農業規模經濟在農業經濟中程度還比較低。(3)衡陽縣農業機械固定資產量少且增長慢。2008—2011年衡陽縣農業機械總動力分別為:51.73萬千瓦、58.63萬千瓦、63.52萬千瓦和68.61萬千瓦,雖在逐年增加,但增長的幅度不是很大;同期耕地面積分別為:66.40千公頃、66.41千公頃、69.67千公頃和69.67千公頃。在2010年衡陽縣耕地上農業機械的總動力是0.105千瓦/公頃,而2010年的農業機械總動力的全國平均水平是0.173千瓦/公頃,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已很低,而衡陽縣的農業機械化水平還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衡陽縣農業規模經濟程度低。
(二)衡陽縣農業的范圍經濟程度低
農業范圍經濟是一個農業企業同時生產多種農產品形成的經濟性,經濟學常用公式表達它:TC(Qx,Qy)<TC(Qx)+TC(Qy),但程度的衡量指標難以獲取難。本文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分析。(1)衡陽縣農產品加工程度與范圍經濟。衡陽縣在2010年、2011年農業加工銷售收入分別為9.19億元、11.3億元,而對應年份的農林牧漁總產值則分別為75.87億元、82.22億元。2010年、2011年農業加工銷售收入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比重分別為12.11%、13.74%。可知,衡陽縣農產品的加工程度不高。所以,衡陽縣農產品加工對農業范圍經濟的貢獻不足。(2)衡陽縣農產品品牌知名度與農業范圍經濟。到2010年底止,衡陽縣只有16家企業被評為衡陽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信旺農牧、廣源農牧兩家養殖場被授予“全國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場”。衡陽縣在農業產業化上,由于企業生產規模相對較小,縣內農業品牌一般只能在衡陽市范圍內有影響;在衡陽市范圍內同等層次的企業相對較多,減弱了衡陽縣農業企業的影響力。所以,農業品牌對衡陽縣農業范圍經濟貢獻小。(3)衡陽縣農業生產的單一化程度與農業范圍經濟。衡陽縣農業企業生產的單一化程度較高。如在市級龍頭企業中,衡陽縣角山米業有限公司主要是對大米進行加工,輔以水稻種植;衡陽縣湘南原種豬養殖場、衡陽縣信旺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廣源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都是對種豬、豬仔的養殖。所以,衡陽縣農業企業生產結構比較單一,農業企業范圍經濟不明顯。
(三)衡陽縣農業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結合
農戶因為生產規模小,范圍經濟不顯著,衡陽縣農業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結合主要考慮衡陽農業企業。衡陽縣農業企業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結合水平較低,主要在于衡陽縣農業企業“重規模、輕范圍”。如衡陽縣角山米業有限公司主營大米加工,日大米加工能力達到400多噸,并在衡陽縣臺源鎮擁有3050畝水稻生產基地,但這遠遠沒有能夠滿足大米加工的需求。可見,角山米業有限公司可能擁有很大規模經濟,但農業范圍經濟相對來說不明顯。又如衡陽縣信旺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廣源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都是對種豬、豬仔的養殖,月產豬仔上千頭,但這兩家牧業公司卻沒有相應的農作物種植和水產養殖為公司提供飼料以及消化豬的排泄物。
二、衡陽縣農業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形成機制研究
(一)衡陽縣農業規模經濟的形成機制研究
農業規模經濟,指的是隨著農業企業種植和養殖面積、機械化水平、農產品加工水平、勞動力人數的增加或者提高而發生單位生產成本下降,單位收益上升的現象,它反映了農業企業經營規模與成本、收益的變動關系。農業企業生產形成規模經濟是由農產品的供求決定的。世界人口總量的增長決定了農產品具有廣闊的需求市場。農業生產規模越大,就越具有供給上的成本優勢。具體到衡陽縣農業規模經濟的形成機制研究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看。(1)農業投入、產出與農業規模經濟。從投入方面看,當衡陽縣單個農業企業投入規模相對較大時,可以增強在購買化肥、種子、農藥、農業機械上的議價能力,降低投入成本。從產出方面看,衡陽縣單個農業企業糧、棉、油、茶、肉類等產出多有利于其在流通環節降低成本,催生農村合作組織并帶動農戶協同發展。(2)農業生產的固定性資本與農業規模經濟。當衡陽縣農業企業的生產資本達到一定規模后,會攤薄農業機械購買、維護費用及房屋投入等費用,從而降低單位農產品的生產成本,獲得規模經濟。(3)農業生產經營與農業規模經濟。農業規模擴大可降低農業生產的采購成本、擴大降低銷售成本、降低融資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衡陽縣農業生產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衡陽縣農業范圍經濟的機制研究
農業范圍經濟的形成機制可從以下五個方面體現。(1)農業生產的周期性與人力資產專用性低產生農業范圍經濟。威廉姆森把資產專用性定義為“在不犧牲生產價值的條件下,資產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⑤農業生產具有明顯的周期性,不同的農業品種的在生產上存在時間差異。一種農產品生產完成時,可以立馬投入其他農產品的生產中。農業生產不要求勞動力在生產上的持續性,進行一種農產品的生產時,也可以進行另一種農產品的生產。所以,農業生產的人力資產的專用性降低存在著范圍經濟。(2)農業品牌專用性產生農業范圍經濟。擁有品牌資本的企業在奠定了現有經營領域的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同時,也創造了拓展業務領域的條件,增強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保障企業在未來獲得較穩定的收益。農產品品牌資本是通過農業生產主體提供高質量的農產品和提供特殊的銷售服務形成的無形資產,農產品生產主體依托一種農產品或者幾種農產品就能夠產生品牌效應。一種品牌的農產品的銷售量增加,也會拉動同一品牌其他農產品的銷售。從這個意義上說,農業在品牌資本上存在范圍經濟。所以,衡陽縣農業企業通過樹立品牌意識和觀念,建立自己的農業品牌,可以獲取農業范圍經濟。(3)農業可變成本互補產生農業范圍經濟。農業生產不像其他產業生產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它存在著大量的可以共享的生產要素。例如:農藥、化肥可以對不同的農作物品種同時使用、養殖畜產品和水產品可以使用相同的飼料等。這些共同生產要素的大量使用,降低了采購成本,提高了使用效率,可使衡陽縣農業獲得范圍經濟。(4)農業生產存在著空閑的勞動生產力和機械設備。農作物種植,具有明顯的周期性,所以,農業生產會產生勞動力和生產設備的空閑,空閑的勞動力和生產設備會增加農業企業的生產成本,但是,在勞動力和生產設備空閑的時期內,可以從事其他農作物生產或者把勞動力和設備投向水產養殖和畜產品養殖。而農業生產設備和勞動力在空閑的時期內,轉向其他生產品種中多生產的農產品就是范圍經濟所得。(5)農業生產存在著信息共享。農業生產不止生產單一的農產品,它能夠通過市場對一種農產品的信息反饋,可以得出其他的農產品市場信息,例如,當前市場對畜產品的需求表現得相當的大,導致畜產品飼料供應的緊俏,所以,農業企業自身要加大對飼料的生產或者提早采購更多的飼料,以免出現飼料短缺或者以更高的價格購進飼料,那么就增加了生產成本。但是,企業存在信息共享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農業企業會在短時間內采取措施,預防畜產品需求放大可能出現的飼料短缺,降低了成本,獲得農業范圍經濟。
三、衡陽縣農業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結合的實現途徑研究
(一)推動農業生產公司成立,實現農業生產公司化
衡陽縣農業實現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結合最重要的一點是實現農業生產公司化,也就是實現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和規模化。但目前衡陽縣農業化產業企業數量較少,發展不完善。所以,衡陽縣政府首先要積極引進農業生產所需要的資金、技術;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環境;提供優惠的農業政策吸引相關企業投資農業,如提供農業補貼、適宜的土地成本、市場指導等;幫助有能力有投資農業意愿的個人或者企業建立起農業公司,并在農業生產的整個過程中進行跟蹤指導。在實行農業生產公司化時,衡陽縣政府應處理好“一個關系兩個要點”,即處理好農業公司和農戶的關系;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轉制度;要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處理好農業公司和農戶的關系主要是處理好兩者的利益關系,即農戶失去土地的使用權后,農業公司給予農戶什么方式的補償以及補償的標準。建立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轉制度,在實行土地流轉上,要注意以下兩點:其一,要注重用市場的機制配置土地資源,也就是在土地流轉上也要實現市場競爭,市場競爭會使農業規模達到有效規模;其二,發展規模農業應該考慮社會公平,要設置規模農業發展的土地擁有上限。實行土地流轉,會有一部分人失去土地使用權,其中的一部分人被農業公司雇傭,一部分人成為失地農民,為此,政府應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兼顧近中遠期目標”。⑥所以,衡陽縣發展規模農業要推動城鄉一體化,使失去土地使用權又沒有被農業公司雇傭的那部分人由農民轉變為市民,為發展規模經濟提供大的前提。
(二)農業公司生產上,應因地制宜適度機械化
目前衡陽縣農業機械化水平很低,要實現衡陽縣農業生產的機械化。首先,要降低衡陽縣農業公司農業機械的采購成本,減輕農業公司的生產成本。衡陽縣政府要把全縣農業公司所需的農業機械的進行“捆綁式”統一采購招標,大批量的統一采購可以增強與農業機械廠商的討價還價能力,壓低價格,降低成本;同時,政府在適當的情況下,應該對農業機械的生產廠商給予補貼來降低農業公司的生產成本。其次,農業公司的機械化生產,不是每個農業生產環節、每個生產領域實行機械化生產,要充分考慮衡陽縣不同地區勞動力和資本的替代比率。如在衡陽縣的城鎮附近勞動力成本較高,偏遠地區勞動力成本較低。所以,在相同的地形地貌條件下,適合在城鎮地區推行機械化,而偏遠地區適合勞動力生產。又如在不同生產環節、領域中比較勞動力成本、農業機械的成本和維護費,再看是投入機械還是勞動力,或者是更多的機械、又或者是更多的勞動力,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當然,推進大農場規模化農業,必須因地制宜,否則會造成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的雙重負外部性。⑦
(三)農業公司經營要延長相關農業產業鏈
延長農業產業鏈可擴大農產品的產出品種,以實現成本節約和獲取高附加值。農業生產的初級農產品在市場上銷售往往只能獲取較少的經濟效益,但是通過深加工后的農產品往往要高于初級農產品倍數的價格出售。所以,對農產品深加工可以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衡陽縣農業公司在延長農業產業鏈上應注意三點。第一,并不是對所有的初級農產品進行深加工都能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因為有的農產品的初級價格相對較高,深加工的費用昂貴,但深加工后的農產品價格與加工費卻不成比例增長,甚至是相反走勢,所以,這個農產品不宜深加工,而是直接出售初級農產品。所以,要綜合考慮初級農產品價格、與此相關的加工費、加工后的農產品價格三者的關系,來確定哪些農產品適宜深加工。第二,要考慮農產品的深加工程度與收益的關系。不是農產品的深加工程度越深,就能獲取越大的經濟效益。第三,要考慮農產品深加工的量和市場需求的關系,市場的需求是有限度的,深加工的量也應該控制,否則產品生產出來,銷售不出去,只能增加公司成本。
(四)農業公司樹立農業品牌觀念,建立農業品牌
樹立農業品牌觀念的目的是為了建立農業品牌,農業品牌的建立可以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感召力和忠誠度,促進農業企業和顧客之間長期穩定的關系,有利于公司經營的穩定。一是生產高質量的農產品。產品是公司和消費者之間最好的溝通方式,消費者會通過自身的消費行為所感知,形成對公司品牌的認可,在下次消費時會繼續選擇該品牌,最終形成對品牌的忠誠度。對農業公司來說,提供高質量的農產品,就要求在生產環節把好關——把好安全、質量關。二是實現農業公司的聯盟。衡陽縣單個農業企業的規模、資產有限,難以在全國、甚至全省范圍內形成較大的影響力。通過制定相關的規則,實現公司聯盟,使用共同聯盟品牌,增大影響力。(本文作者:周镕基、劉慧明、皮修平 單位:衡陽師范學院經濟與法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