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經濟持續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
1.1發展觀念落后
由于底子薄、人口多,信息閉塞,居住分散,大部分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一些人頭腦中固有的傳統方式和因循守舊的思想根基深厚,創新和競爭意識不強,缺乏進取精神,這與科學發展觀的新形勢、新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不能積極而有效地借鑒和吸收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嚴重制約了農業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1.2農村經濟結構不合理
農村經濟農業為主,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種植業以糧食生產為主,農村和農業結構矛盾依然突出,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表現在:一是種植結構單一,優質產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經濟作物面積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夠,農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不強;二是林牧業在農業總產值中比重不高,農村二、三產業發展緩慢;三是同經濟結構的不合理相聯系,農業資源過分集中在產中領域,結構調整也在產中領域進行,原料農業占據主導地位,農產品加工增值轉化率低,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完善,訂單農業不規范、約束力不強,農戶與企業尚未建立起穩固的利益共同體,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從而制約了農業持續穩定的發展。
1.3水土流失嚴重
隨著人口的增加,非科學的人類活動,導致了森林枯竭,植被稀疏,草場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嚴重,蓄水、保土功能減弱。沙漠邊緣地區流沙以每年5-7米的速度侵移,嚴重威脅著平原的安全。
1.4農業投入相對不足
受自然條件差,農戶經營規模小,農業科技含量不高,農產品商品率低等因素制約,農業投入產出比只有1:2.5左右,農業經濟效益欠佳;鄉鎮企業不發達,勞務輸出困難,農民收入甚低,農民由于農資價格上漲負擔加重,至使農業投入不足,部分群眾甚至以減少投入來保護自己的利益,這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央的涉農優惠政策大打了折扣,延緩了農民致富進程。
2.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施策略
2.1強化可持續發展意識
只有將經濟、社會的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才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的前途所在。應該引導全民關注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樹立全民的可持續發展觀,在資源開發、環境保護,農村經濟發展中切實貫徹可持續發展觀念。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強化領導的可持續發展觀。只有具備了強烈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各級各部門各行業的領導在生產決策和管理中才能有效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2.2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三農”問題,一直是困擾經濟發展、社會公平、實現現代化的核心之一。“三農”問題的解決,其根本出路在于減少農民的數量,實現農村富裕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城鎮化為工業化載體,為農業產業化創造條件,城鎮化進程的快慢,直接影響著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一是要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大膽將一些基礎設施、公用事業推向市場,做到政府出政策,市場出資金,走綜合開發、滾動發展之路。二是加快發展小城鎮,小城鎮是統籌城鄉發展、搞活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要搞好城鎮定位,充分利用市場力量和市場機制,廣辟投資、融資渠道,集中建設一批工業帶動型、農業產業化型、資源加工型、商貿旅游型等各具優勢和特色的小城鎮。吸引非公有制企業布局,使鄉鎮企業和城鎮規劃有機結合起來,發揮集體作用和輻射作用,綜合利用資源,提高經濟效益。
2.3推進現代農業經濟的發展
沒有農業的發展就沒有新農村的發展,離開農業的發展談新農村建設是不現實的。因此,要把農業發展放在重要位置上,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步伐。要充分利用當前土地流轉制度和林權制度兩項改革的契機,走活土地流轉這盤棋,要讓土地活起來,農民樂起來,鼓勵企業、公司、種田大戶承包經營農村土地,要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改變過去傳統的小規模經營狀況,發揮當地的優勢,積極開發特色產品。政府在農村土地流轉中充分扮演好引導和服務的角色,減少行政干予,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保障。要大力鼓勵和引導農民開發種植特色農業,推廣使用新型農機機械,接受新事物,學習新本領,建設新農村。
2.4合理利用農業自然資源
綜合考慮地形、土壤以及水分狀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進行合理的規劃與調整,最有效地利用氣候變化后的新資源,如熱量資源,CO2資源等。特別是光、熱、水綜合匹配優勢資源的利用,以趨利避害,保障農業生產的穩定持續發展。采取各種政策措施保護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和高效利用,重點保護耕地資源,嚴格控制非農用地的擴張,加強對林地和草地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重新審視人類活動的合理性和適度性,主動使人類活動適應氣候變化,實行在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實現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2.5加強干部隊伍建設
充實和完善鄉村兩級領導干部隊伍,解決干部隊伍中,部分同志為誰工作、怎樣工作、工作為什么的模糊認識;加強干部隊伍的教育管理,增強工作的責任心、使命感;著力解決要求不高、隨意性大、黨性不強、有意不循、執法不嚴的問題;樹立黨風廉政,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解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方面存在的問題;關鍵解決領導集體、干部隊伍、上下級工作關系中的團結問題,克服有利益就上,遇困難就讓,作風漂浮,推諉扯皮的缺點或錯誤;切實做到依法行政、有法必依,堅決糾正有令不到、有禁不止、政令不通的現象,提高執政水平和執行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我國各地農村差異很大,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科學規劃、統籌安排。用現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順應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和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著力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