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低碳經濟下的農業經濟發展轉變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不容忽視。隨著時展,我國對農業經濟越發重視,并采取多項政策和措施支持農業發展。為了轉變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要積極應用低碳經濟理念,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減少廢棄物的排放以及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分析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現狀,探討現階段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在低碳經濟背景下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低碳經濟;農業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同時環境不斷惡化,環境污染現象日益嚴重。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在大力發展制造業的同時,卻沒有對環境進行有效保護,這種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呈現出的弊端日益增多。目前,我國已經正式提出低碳經濟理念,在這一理念下,需要對各行業進行重新審視。許多農村企業會大量排出廢水和廢氣,導致當地環境遭到嚴重污染,破壞自然生態平衡,不利于農作物生長,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在低碳經濟環境下,我國要轉變現有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應用低碳經濟理念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的農業經濟[1]。
1低碳經濟概述
隨著時展,低碳經濟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低碳經濟強調轉變落后的生產觀念,重視低碳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2]。發展低碳經濟是國家的必然趨勢,也是農業經濟的發展方向。在農業發展過程中,需要融入節能減排和綠色環保理念,確保農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在低碳經濟時代下,要不斷優化農業制度,積極采用各種節能減排技術和綠色環保措施,確保環境得到全面保護,提高農民的收益和農業經濟水平,改善農業發展環境和農業生產模式。
2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以粗放式為主。由于農村地區的交通不夠便利,不能充分接受到最新信息,各項技術和基礎設施比較落后,致使農業經濟整體水平有待提升。有些農村地區地理位置比較偏遠,當地一些種植戶為了獲得更大的利潤,在種植農作物時使用一些化學元素含量較高的化肥促進農作物生長,這些化肥會對土壤造成嚴重破壞,影響農產品安全。許多農村地區在處理秸稈時以焚燒為主,污染空氣,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長期處于高速增長狀態。我國高度重視農業經濟發展,并將農村地區作為發展的重點。我國農業發展時間比較長,所呈現出的問題日益增多,首當其沖的是傳統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的嚴重破壞。大部分農村地區農業生產和經營模式較為粗放,對環境造成較大破壞,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例如許多農村在進行農業生產時會燃燒木材,形成資源浪費,還會危害生態環境。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比較落后,不能充分融入低碳經濟理念,違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對生態環境造成非常嚴重的破壞。因此,要轉變現有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大力推行低碳經濟,保護生態環境,使我國農業經濟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3]。
3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3.1農業科技水平比較落后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生產水平和各項技術應用處于落后狀態。很多發達國家已經采取機械耕種的方式,而我國部分地區依然以人力耕種為主,這樣不僅會降低農業生產率,還會浪費大量人力資源。盡管我國已經出臺相應政策為農村地區農業生產提供更多技術支持,但由于農村地區經濟不夠發達,青年人大多去城市務工,留下的老年人并不能在第一時間內掌握與農業生產相關的新知識和新技術,在進行耕種時,即使有相應的技術支持,也不能保證其得到合理利用。
3.2環境污染現象嚴重
近年來,在農村周邊新建的各類工廠越來越多。這些工廠排放出的廢水和廢棄物會對當地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比如,一些工廠產生的廢水和廢棄物未經有效處理排入到河流和土壤之中,對當地水資源和土壤造成污染。如果不能解決這些問題,會使農村地區的環境惡化,不利于農作物生長,甚至還會影響到人們的身心健康[4]。
3.3農業產能偏低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農業發展,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由于我國農村地區面積廣,若想在短時間內提高農村經濟水平,存在較大的難度。我國仍有許多經濟水平比較落后的農村地區,由于生產水平落后,制約了當地經濟發展,減緩了農業發展速度。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就要不斷提高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例如許多農村地區的水利設施使用時間比較長,缺乏有效的管理與維護。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水利設施越發老化或者出現各種各樣的質量問題,無法進行有效的灌溉,使得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之路舉步維艱。
3.4農業經營模式不合理
21世紀以來,全球農業正逐漸走向低碳化方向。我國農業與低碳經濟的融合程度有限,農業經濟發展不夠流暢,轉型困難。我國農業經營活動的主要模式是小規模生產經營,農民很難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在生產的過程中不僅會導致大量資源浪費,還會破壞環境。這種經營模式與低碳經濟的要求不符。要改變現狀,積極融入低碳經濟理念,確保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5]。
4低碳經濟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轉變途徑
4.1積極打造循環經濟模式
在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農業需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模式。要減少化學化肥的使用量,促進農作物健康生長,可以保證土地的有機質含量得到進一步提升。農家肥通常可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不僅成本低,而且更加環保。要減少焚燒秸稈的行為,采取秸稈還田的方式,增加土壤的養分,避免土壤受到水蝕和風蝕。要加大投入力度,積極應用清潔能源,比如可將太陽能集熱器與家庭生活相結合,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將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用于沼氣生產之中,利用沼氣進行發電,將沼氣的殘渣應用到田地之中,提高土壤中的養分含量。要盡量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浪費,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6]。
4.2加大宣傳力度
許多農村地區的地理位置比較偏遠,當地人對于低碳經濟的了解有限。為了改變該狀況,就要采取有效的方式進行宣傳,使當地人能夠意識到低碳經濟的必要性并嚴格規范自身行為。嚴格按照要求使用化肥或者農家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組織當地農民學習與低碳經濟相關的知識,派遣專門的技術人員指導農民進行農業生產[7-8]。
4.3促進低碳環保成本內在化
要提高對低碳農業的重視和支持,對現有的農業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和優化,規范農業生產行為,明確低碳環保目標。積極推行低碳環保稅,使相關人員重視對環境污染的治理,合理開展農業生產,減少在生產中存在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行為。對破壞環境的行為予以相應的處罰,為低碳經濟理念的應用營造良好的氛圍[9]。
4.4提高農業生產力
要不斷提高農業生產力,這樣才能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的收益。在低碳經濟理念下,要深入了解現階段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部分農民的文化素質不高,農業生產中使用的設備性能落后,農業生產方式有待完善,農業新技術并沒有得到充分推廣。相關部門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質農業生產隊伍,不斷提高農業經營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業務能力,使其能夠掌握扎實的農業知識。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對現有的農業生產結構進行優化,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要結合不同地區的經濟情況,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不斷提高農業生產力[10-12]。
4.5發展現代化高科技產業
許多地區農業生產水平比較落后,不能充分滿足人們的需求。要對農業發展進行統一規劃,使資源得到合理分配。許多農民缺乏長遠規劃,只顧短期利益,不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這樣就會影響到其未來的發展。許多農業企業的生產設備比較落后,缺乏高端產品,利潤微薄。企業要積極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加強對高端產品的開發,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使農業邁向生態化、現代化方向。政府部門要指導農業企業和相關從業人員重視環境保護,規范企業行為,保證農產品價格合理,使農產品能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13]。
5結束語
在發展農業經濟時,需要充分融入低碳經濟理念,打造低碳農業,確保在提高農民收入的同時,使我國農業向現代化發展,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胡羽.低碳經濟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探析[J].低碳世界,2020,10(7):203-204.
[2]劉道坤.低碳經濟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思考[J].財經界,2020(7):28-29.
[3]王松娟.低碳經濟時代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途徑[J].南方農機,2020,51(12):66.
[4]楊艷鳳.低碳經濟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轉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20(7):232,234.
[5]莊振杰.關于低碳經濟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20(10):18-19.
[6]孫志強.低碳經濟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思考[J].新農業,2019(21):67-68.
[7]王昀.低碳農業經濟略論[J].中國農業信息,2008(8):12-15.
[8]劉靜暖,于暢,孫亞南.低碳農業經濟理論與實現模式探索[J].經濟縱橫,2012(6):64-67.
[9]董謙,張培,薛寶穎,等.基于低碳農業經濟理論的白洋淀濕地農業面源污染治理[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22):11900-11901.
[10]余秀飛.低碳背景下農業經濟結構優化建議[J].南方農業,2015,9(3):87.
[11]王殿安,王鳳羽.低碳經濟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思考[J].農業經濟,2011(12):25-27.
[12]馬嘉聲.低碳經濟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4):13-14.
[13]趙欣.低碳經濟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思考[J].智富時代,2017(4X):70.
作者:趙承輝 單位:遼寧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