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墾農業經濟效益提高策略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墾農業的發展主要包含以下3方面的內容:農墾技術水平、農產品質量以及農業結構。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農業不僅關乎到民生大計,同時也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鑒于此,一定要采取多種措施提高農墾農業經濟效益,從而促進我國農村產業轉型發展。
關鍵詞:農墾農業;經濟效益;策略
引言
在會議上,提出一定要重視農業經濟發展,農業經濟的發展不僅關乎到我國的糧食增長和糧食安全問題,同時也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農墾農業經濟的發展還有助于我國當前扶貧攻堅工作的有效開展。
1當前農墾農業經濟發展概述分析
農業企業經濟效益的評價及指標體系利潤的核算是農業經濟核算中一項重要內容,其包括利潤量的核算和利潤率的核算。農產品價值中扣除成本以后,剩余部分即為農業的盈利,直接體現為國家和集體的積累以及農民的增收,表現為農業稅、公積金、公益金等。其中農業稅按國家規定的稅率計繳國庫,其包括在農產品的價格之中,不受成本高低和盈利多少的影響,而利潤多少則與農業企業經營好壞緊密相聯。農業企業利潤是用貨幣表現的在一定時期(1a)內的全部收入扣除成本支出和繳納農業稅之后的余額。農業企業的稅金和利潤,是勞動者為社會所創造的價值,構成社會主義公有財富,是國家建設和農業企業擴大再生產的物質基礎。所以,農業企業創造的稅金和利潤越多,對國家的貢獻越大,企業擴大再生產的能力越強。為了提高農業企業的盈利水平,需要對企業的利潤進行核算和考核,通過對比、分析等方法,從中發現盈虧原因并找出扭轉虧損、提高利潤水平的途徑。由于農業經營單位的規模大小不同,僅從利潤的絕對量來分析,不能對農業經營效果作出正確的評價,更主要的是需要對利潤率進行比較。
2促進農墾農業經濟發展的可行性策略
2.1淘汰落后觀念,通過更新觀念促進農墾農業經濟發展
思想是指導行動的武器,為了促進農墾農業經濟發展,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普通的農戶,都要摒棄原有的農業生產觀念。以往很多農戶對農業經濟和農業效益存在誤解,種植觀念比較落后,給實現農村人口增收致富造成了嚴重影響。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雖然有部分農戶已經認識到了這一觀念產生的影響,開始跟隨市場的腳步進行農作物種植,但是由于缺乏種植經驗以及市場銷售技巧,導致跟風種植以及盲目種植等現象發生,農戶不僅難以從中盈利,而且也面臨破產的風險。鑒于此,一定要淘汰落后種植觀念,結合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綠色、科學、系統化的農作物種植。如,在我國的東北區域,除了種植小麥之外,還可以種植一些適宜在該區域生長的玉米、大豆等農產品。這樣農戶除了銷售小麥所制成的面粉之外,還可以通過銷售玉米和大豆等產品來提高自身的收益,同時還可以將玉米、大豆作為原料進行深加工,來提升農產品的價值。同時,為了避免農戶盲目跟風種植,當地的農科部門要親自上門,對農戶進行種植技術培訓,傳授農戶施肥、噴藥等技術。農科部門還需要幫助農戶與工廠之間取得合作聯系,提升農產品加工效率。通過這樣的種植方式,不僅可以對原有單一的種植方式進行優化,同時也可以幫助農戶獲得更高的收益。此外,農戶也要通過自己的力量提高經濟效益。如,農戶可以在農科技術人員的幫助下種植多季稻,并按照稻米的質量將其送到不同的加工廠進行深加工,這樣不僅可以大幅提高農產品的經濟附加值,同時也可以提高農業經濟效益。農戶還要及時更新自己的觀念,借助互聯網等渠道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種植方式,并將其實際應用到種植中。如,農戶可以通過更新原有的多季稻種植技術,在稻田中培育魚苗提高稻谷的產量等。此外,為了推動綠色農業的發展,在種植過程中,農科技術人員要鼓勵和引導農戶盡量采用生態有機肥進行種植,這樣可以提高稻谷的經濟附加值,也有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大幅降低因土地鹽堿化以及水土流失所導致的作物減產等事件的發生概率。
2.2對原有產業結構進行優化
想要進一步提高農墾農業經濟效益,除了摒棄原有的落后觀念之外,還要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和調整。在對農產品產業結構進行調整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則:服從全局利益,結合實際資源條件,結合市場的實際需求。如,在對農產品產業結構進行優化的過程中,農戶不能完全為了個人的利益種植一些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農產品。依據我國的規定,農戶不得種植罌粟、大麻等嚴重危害社會的作物,嚴禁對其進行售賣。雖然在我國的法律規定中沒有強制農戶種植何種作物,但是卻嚴格規定了農戶不得種植的作物和產品。除此之外,為了保持我國的糧食安全和糧食穩定,農戶可以適當地調整一些主要種植作物的種植面積,如針對市場售價較高的經濟作物棉花、玉米等作物,農戶可以適當地調整作物的種植布局。此外,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農戶也要結合區域的資源條件進行種植。目前,在我國農村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現象,如果一戶人家今年種植的作物銷售量和售價都很高,則很多農戶就會大規模的開始種植此類作物,甚至有些農戶開始盲目跟風,在不不符合種植條件的區域內種植該作物,不僅降低了個人的收入,同時也不利于產業結構優化。鑒于此,可以通過試點種植的方式來優化產業結構。如,農科院研究出了新型品種的雜交小麥,農戶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是否參與種植,然后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種植,并結合最終的農作物銷售情況檢驗該作物的實際經濟效果以及結合市場實際需求決定是否進行大面積種植推廣等。除了優化產業結構之外,為了進一步提高農墾農業質量,還要做好人才引進和隊伍建設工作。當前,我國的農業正朝著科技化、綠色化以及綜合化方向發展,在此基礎上,想要提高農墾農業經濟收益,政府部門一定要重視農科人員的培養工作,目前我國一線的農科技術人員缺口巨大,鑒于此,政府可以通過農科技術培訓、人才引進等方式提高農村科技人員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同時,為了避免農戶盲目跟風種植農作物,當地農科部門的科技人員需要定期對農戶開展教育培訓,引導農戶進行多元化種植。如,農戶擁有0.67hm2種植基地,則農科技術人員可以先對這0.67hm2地的土壤結構進行檢測,然后結合檢測結果為農戶制定一個多元化種植方案。可以將這0.67hm2地中的1/3用來種植市面上銷售價格較高的經濟作物,再將剩余的土地用來種植一些旱澇保收的作物和農產品,如棉花、蔬菜等。借助這樣的模式,可以提高農戶的抗風險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戶的個人經濟收益。同時,當地政府還要鼓勵農戶利用溫室大棚進行反季節種植,從而提高收入。
2.3采用先進種植技術,提高農作物產量
優化農產品結構固然重要,但想要提高農墾農業效益,還要從提高農作物產量入手。鑒于此,農科部門一定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力量,通過向農戶傳授各種先進的種植技術來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并借助先進的種植技術加快實用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如,農科部門可以針對我國農村區域的實際環境采用不同的種植技術。在土壤肥沃地勢平坦的東北平原,可以大規模推廣農場化種植技術。農場化種植技術是源于美國的一種先進的種植技術,農場主可以結合自己承包區域內土壤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劃分,針對適合種植小麥的土壤,則在該區域內種植大量的小麥;針對適合養殖的區域,則開展規模化的養殖;針對適合種植其它經濟作物的區域,則種植一些經濟效益較高的作物。借助這類種植模式,不僅可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也可以因地制宜提高農戶的經濟收益。同時,還應該發揮我國北方地區平原廣闊、種植面積廣大這一優良特點,廣泛進行大機器農場種植,利用大規模的方式來提升機器的可實用性,從而提升糧食的產量規模,通過這樣的種植方式,不僅可以有效改變我國東北地區農業產業結構單一的現狀,同時還可以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實現農戶增收致富。
3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一定要重視農墾農業經濟效益。基于此,為了促進我國農業結構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農戶增收致富,一定要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農戶的收入。
參考文獻
[1]金旭照.華東地區代表共商提高農墾經濟效益對策———華東地區第六次農墾經濟研討會觀點綜述[J].中國熱帶農業,2018(08):40-42.
[2]本刊記者.國有農場經濟學術討論會———討論農場發展戰略與提高經濟效益問題[J].中國農墾,2016(01):17-18.
[3]盧玉文.兵團農業結構調整的現狀分析和對策[J].新疆農墾經濟,2005(06):6-9.
作者:許云麒 單位:山西省農墾技術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