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社會服務能力提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提高區域農業經濟發展,以黑龍江省為背景,本文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育創新創業群體、建優訓服一體化平臺、開發推廣培訓資源等方面分析了高職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社會服務能力提升的途徑,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撐與人才保障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社會服務;提升
一、育訓并舉、為龍江鄉村振興提供人力保障
(一)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圍繞黑龍江省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的重大任務,依托學校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學院、農經-新道商學院,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目標,建設緊密聯動三級網絡體系,創新“產教銜接、校地聯動、多方協同”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機制,打造全國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示范基地,建成龍江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心、區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技術技能積累的集聚地。
(二)培育創新創業群體,助推鄉村振興
培育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引導農民工等返鄉下鄉人員和本鄉“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到鄉村創新創業,扶持返鄉農民工到縣城和中心鎮就業創業,協助政府舉辦創新創業項目創意大賽,宣傳推介創新創業帶頭人,助推黑龍江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三)建優訓服一體化平臺,提升業務培訓與經營咨詢能力
面向全省農民、農業企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家庭農場、農村經濟管理部門,圍繞創業、法律、市場營銷、理財與融資等內容,運用云課堂、微信平臺、電視等媒介組織開展實用技術培訓。與牡丹江市科委、牡丹江新聞傳媒集團進行協作,開辦農民大講堂,向農民普及農業科技及管理知識與技能。專業教師與響水村、蘭崗鎮、大莫村等50個特色鎮、鄉、村,及寧安市彩華西瓜專業合作社、五常市寶稻來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等30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對接服務關系,提供產品策劃、品牌推廣、營銷宣傳、商標注冊等定制服務,提高經濟效益。
(四)開發推廣適合黑龍江省農業發展需求的培訓資源
為加快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人才,滿足黑龍江省和牡丹江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迫切需要,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全面開發和推行具有牡丹江地區特色的農民職業培訓包,滿足牡丹江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對高水平職業培訓的需要。開發完成農產品經紀人、合作經濟管理師等多項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包,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研發推廣服務一體化,為龍江大農業走向全球產業中高端提供智力支撐
(一)產教融合聯動發展,助推農民專業合作社提質增效
依托農業經濟管理專業辦學聯盟,發揮團隊智力優勢,主動在農業產業鏈條上尋找位置,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師生團隊傾心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提供信息咨詢、市場開拓、渠道開拓等服務,為專業合作社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助力小農戶對接大市場,助推農民專業合作社提質增效。
(二)助力農業企業品牌建設,打響龍江農產品品牌
為農業企業提供品牌建設全方位服務,幫助企業從生產源頭、全程監管、品牌提升、產業素質、科普宣傳等方面綜合施策,創響一批“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的“土字號”“鄉字號”品牌。做強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通融合結點。按照“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要求,指導推介百強農產品加工企業,推動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連前端。提升企業品牌價值,推動農業企業在競爭中發展與成長。
(三)對口支撐,助力貧困地區協同發展
依據脫貧攻堅幫扶不摘的工作要求,實施扶貧專項行動。持續對黑龍江貧困縣開展對口支援,通過專業團隊幫扶村、精準培訓、農村電子商務技術服務和技術支撐,鞏固脫貧摘帽成果,助推黑龍江扶貧攻堅。確保扶貧扶智并舉、防止形式主義、精準服務到位,使脫貧攻堅社會服務讓師生受鍛煉、群眾得實惠,使對口幫扶村的貧困戶盡快脫貧,人均收入達到小康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文秀,張瑞海,李宏義,胡婷婷,魏叢.我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與職業教育有效對接新模式探析[J].河北企業,2019(8).
[2]李鵬,楊育智,馮巧蘭.高校社會實踐助力脫貧攻堅的精準服務模式探究[J].高等農業教育,2019(4).
作者:張麗霞 紀炳南 王立波 單位: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