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及轉型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該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首先分析了當代浙江省農業經濟特點和轉型現狀,然后論述了浙江省農業經濟管理模式轉型對策,希望研究結果對同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浙江省;農業經濟;管理模式
0引言
2017年浙江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1號文件精神,加快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經濟運行持續穩定。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056億元,比2016年增長2.9%,農業經濟呈現穩中有升和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但當前浙江省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新時期農業經濟肩負的歷史使命更為艱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是社會經濟文化變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對多個方面作出調整。
1發展特點
首先,糧食作物穩步增長。截止到2017年底,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768萬t以上,增長了2.2%。早稻受到降雨影響,產量有所下降,播種面積維持在104.9萬hm2以上,下降0.1%,產量在70萬t以上,下降4.6%。秋季糧食再獲豐收,播種面積維持在97.5萬hm2以上,增長1.4%,糧食總產量維持在622萬t以上,增長0.5%。其次,綠化造林,科學有序推進。2017年共完成人工造林0.91萬hm2,完成計劃的206.8%。跡地更新0.91萬hm2,完成計劃的116.8%。再次,畜牧養殖產能進一步優化。2017年,浙江肉類總產量104.4萬t,與2016年相比下降11.6%。生豬結構調整初步見效,年內出欄母豬1032.7萬頭,相比2016年下降411.7%。家禽生產規模有所下降。2017年末存欄6387萬只,年出欄14146萬只,分別比2016年下降3.1%和5.3%。禽類產品價格呈現大降后升漲的趨勢,全年禽類價格保持穩定。牛羊生產繼續調減,效益進一步向好。2017年年末,存欄牛羊13.5萬頭和106.4萬只,分別下降7.2%和5.9%。
2轉型現狀
2.1農業競爭實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最近幾年,隨著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劇,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流動,導致農村地區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數減少,進一步影響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傳統農業經營模式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業競爭實力的提升。尤其是在一些偏遠山區和經濟落后地區,實現農業經濟現代化轉型面臨較大難題。在很多地區由于農業生產量較低,經濟水平較差,先進農業科學技術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廣應用,使得農業產業鏈延伸能力不足。不少地區所生產出來的農產品不具備品牌效應,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較差,無法吸引消費者購買積極性。
2.2農業經濟發展受到影響
在邊遠地區和經濟落后地區,由于受到交通限制,很多農產品不能夠及時向外運輸,農產品大量滯銷,市場供給不平衡。而有些地區由于受到氣候環境因素影響,農業生產過程中常常面臨干旱洪澇災害威脅,農產品產量低,農民經濟收入難以提升。有些農業生產用地被大量征用,導致耕地面積不斷銳減。此外,由于化肥肥料生產成本不斷增加,對農產品生產成本帶來較大影響,使得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逐漸放緩。
3轉型對策
3.1深化農村土地經營制度改革
首先,基本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盡快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印制和農村經管綜合信息平臺招投標工作,確保證書印制標準和質量;初步建成集農村土地經營權管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和農村土地流轉交易業務為一體的綜合信息應用平臺,推動土地確權成果轉化應用[1]。其次,深入貫徹落實“三權分置”意見。制定出臺浙江省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實施意見,明確目標任務,細化責任分工。再次,健全土地流轉規范管理服務制度。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建立土地經營權流轉風險保障金,專項用于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風險防范。繼續完善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監管和風險防范機制,健全和落實資格審查、上限控制、分級報備和風險保障金等制度,嚴格準入門檻,強化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管[2]。對租賃農村土地的工商企業的農業經營能力和流轉承包地用途等情況開展定期監督檢查,及時查處糾正違法違規行為。最后,扎實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工作。完善“鄉村調解、縣市仲裁、司法保障”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化解機制,涉農縣(市、區)設立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涉農鄉鎮設立調解委員會、村組設立調解小組或專人調解,依法開展調解仲裁工作。
3.2培育提升特色優勢農產品
首先,培育特色農產品。要立足浙江省地理區位優勢,氣候多樣性,物質資源豐富的特點,率先建立一批全國性質的物種資源示范地,大力培育品種多樣的特色農產品。其次,按照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加快建成一批生態茶園、放心菜園和精品果園,積極發展健康菇業和優質中藥材(省種植業局牽頭)。按照“提升豬業、拓展兔羊、穩定家禽、擴大蜂業、強化種業”的思路,堅定走“六畜興旺”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湖羊、兔和蜜蜂等特色精品畜牧業。最后,打造農產品知名品牌。要進一步加大省級農產品評比力度,積極扶持和支持特色優勢農產品申報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著力培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積極鼓勵和支持三標一批農產品認證。
3.3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①以示范創建引領規范發展,深入開展省、市、縣級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示范創建活動,認真做好各級示范社、示范場推薦評定和審核工作,要按照省農業廳的要求,積極做好落實。②以政策扶持引導規范發展,積極爭取各級財政扶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積極緩解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融資難的問題。③以動態監測促進規范發展,對各級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農場運行情況實行動態監測和綜合評價,推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年報信息公示和示范名錄建設工作[3]。④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示范創建行動,要重點抓好示范縣、示范鄉鎮和示范主體創建工作,鼓勵多元主體進入農業社會化服務領域,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4-5]。
4結束語
目前浙江省農業正在逐漸向著現代化農業轉變,這個時期就要求相關部門及時轉變傳統經濟管理模式,結合浙江省農業發展情況進一步創新農業經濟管理新模式,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生產水平。
參考文獻
[1]相國艷.關于目前農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一些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4):167,169.
[2]馬曉琴.當前農業經濟管理問題與解決策略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5(13):307.
[3]楊小鳳.淺析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農民致富之友,2016(21):95.
[4]薛敏.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5
作者:項育強 單位:浙江省縉云縣新碧街道農業綜合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