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設施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發展設施農業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抓手。門源縣具有獨特的高原氣候和區域優勢,轉化自然劣勢為優勢,發展設施農業是門源縣農牧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調研了門源縣設施農業的發展情況與主要做法后,提出了適合門源縣設施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1門源縣設施農業發展現狀
門源縣設施農業雖然起步晚,但發展迅速,規?;?、集約化發展程度得到很大提高。截止目前,建成了1萬畝的高原蔬菜生產基地,占全縣總耕地面積的2.3%。設施農業總產值達到2000萬元,占全縣總產值的4.5%。自2010年以來,門源縣在州委、州政府的安排統一部署下,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農民增收的一項新途徑,加大投入,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培育蔬菜生產基地,使全縣設施農業得到快速發展。
2主要做法
2.1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科學布局設施農業發展區域
我縣為了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按照“穩糧油、抓草業、擴蔬菜”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決定把設施農業作為農民增收的新途徑,立足“因地制宜,相對集中,規模經營”的原則,劃分設施農業發展區域,現已形成了以泉口、東川2個鎮為核心具有一定規模的日光溫室集中生產區和塑料拱棚發展區,輻射帶動周邊設施農業發展的新格局,為以后將我縣打造為高原夏菜生產基地打下良好的基礎。
2.2以“藏區菜籃子工程”建設為依托,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是發展現代農業生產的基石,更是發展設施農業必備的裝備。近五年,門源縣利用“藏區菜籃子工程”建設,多渠道爭取設施農業發展資金,增大設施農業方面投資的比重,據統計,累計超投入2.5億多元,用于修建日光節能溫室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當中。截止目前,在泉口、東川2鎮建成集育苗、生產、觀光為一體的智能連棟溫室2棟,面積0.133hm2;日光節能溫室1000棟,66.67hm2;高標準節能溫室100棟,6.67hm2;塑料溫棚100棟,6.67hm2。在東川、浩門2個農貿市場集中地建成農產品保鮮庫6幢,占地0.33hm2,使用面積3000m2。設施農業生產區水、電、路齊全,通信暢通,實現了門源縣農作物由一季生產向多季生產、一季增收向多季增收的跨越。
2.3以培育扶持龍頭手段,提升設施農業發展水平
設施農業在門源起步晚,發展水平有限,農戶分散經營模式由于存在缺技術、管理粗放、農產品銷售與市場對接難等弊端不適應發展的需要,為此,我縣積極引進和扶持龍頭企業、專業化合作社等實體參與設施農業生產,并在基礎建設、新技術推廣等方面給予資金和項目的扶持,形成了“龍頭企業+生產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新模式。通過近年努力,已有大禾公司、門源鑫盛達蔬菜專業合作社等5家有資金、懂技術、會管理的企業和合作社成為我縣設施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的主力軍,極大的帶動了設施農業規模和水平的發展,產品優勢明顯增加。同時每年解決周邊1500人從事設施農業生產,農民從業門路增多。
2.4以冷涼區位特點為優勢,發揮夏菜生產優勢,拓展市場
門源縣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夏季氣候涼爽濕潤、非常適宜蔬菜生長的優勢。因此,我們在種植品種布局上,立足實際,日光溫室種植辣椒、草莓、韭菜等特色品種,塑料拱棚種植甘藍、娃娃菜、菜花、西葫蘆等喜涼蔬菜,供應8、9月份市場。由于定位準確,門源縣“青魯緣”設施蔬菜生產基地生產的草莓,實現了周年生產,產品已成功打入深圳市江南水果批發市場,每畝每茬純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娃娃菜、甘藍等蔬菜每畝產量超過3500千克,除供應當地超市、菜店、學校食堂配送需要外,銷往西寧等周邊地區。為實現農產品無污染、品質佳的優質優價,培育了青魯緣基地“泉口翠玉”果蔬產品,萬畝蔬菜基地“極彩7X”高原有機果蔬等高原品牌,有效拓展了銷售市場。
2.5以提高農民素質為核心,為設施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也是農業科技運用的直接參與者和主要受益者。目前我縣從事設施農業生產的從業者普遍素質低,難以適應發展需求。因此,自2012年起,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培訓農民1350人次,其中從事設施農業的農民200人,占培訓總人數的15%。2017年州縣支農資金安排50萬元,用于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訓獎勵,其中對設施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獎勵資金為10萬元,這些舉措在很大程度上激勵農民參與新知識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從業者的文化素質和業務技能。每年聘請本省農民特派技術員2名,從事設施農作物種植的現場技術指導,為種植戶解決實際生產當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同時,加強與河西學院、山東援建等技術單位的聯系和合作,加強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與示范,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增加種植者收益。
2.6以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為手段,助力設施農業發展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要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就必須經過生產過程監控和實驗室終端檢驗。為推動門源縣設施農業持續發展,我們狠抓質量安全,在農產品生產環節做到企業自檢、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抽檢,以保證我縣產地設施農產品安全,確保大家吃上放心菜。2016年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在全縣蔬菜生產地區抽檢樣品300個,沒有檢出農藥殘留超標。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工作的啟動,為今后發展設施農業,建立質量安全追溯制度起了一個好頭。
3對策建議
3.1科學規劃,進一步優化設施農業優勢區域
根據門源縣的氣候和環境條件,針對不同蔬菜品種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不同需求,制定設施農業優勢區域發展規劃,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鄉、村,分層次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優勢區。
3.2突出特色,打造“反季節”品牌
重點以東川鎮、泉口鎮為中心,擴大日光溫室反季節蔬菜生產基地和高原夏季蔬菜生產基地規模,加大地方特色產品的開發,打好高原夏菜“反季節”品牌,提高消費者的認可程度,走以品牌拉動銷售和生產的路子。
3.3強化技術集成,提高實用技術普及率
要繼續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為設施蔬菜發展貯備更新換代品種和技術,并在東川鎮、泉口鎮建立高效示范溫室,展示新技術和各項增產技術組裝配套,為大面積推廣普及做樣板。同時,積極探索降低生產成本、勞動強度的有效措施,從而提高設施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種植效益。
3.4提高技術服務體系裝備水平和服務能力
首先加大投資力度,增強硬件建設,提高技術服務體系裝備水平和服務能力。充分應用現代媒介網絡、展銷會等,改變過去一張嘴、兩條腿技術服務方式。其次要與青海大學等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更新現有技術人員的知識結構,提高科技人員的科技素質和服務能力,為設施蔬菜發展提供智力保證。再通過本縣專業隊伍,加大對菜農的培尋力度,培養高素質農民。
3.5轉變經營理念,發展統分結合等經營模式
積極探索多種方式的經營模式,推行企業將土地、設施、農資投入、品種安排、產品標準、產品價格等統一起來,以農戶為分散管理的“統分結合”方式,將企業和農戶利益捆綁,激勵農戶多勞多得,同時使數量和質量得到保障,最終實現企業和農戶雙贏新模式。
3.6培養壯大龍頭企業
龍頭企業是產業發展的發動機,培育壯大現有企業,繼續引進有實力企業參與到我縣的設施農業生產當中來,開展農產品保鮮、包裝、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
作者:張科偉 單位:青海省門源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