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以供給側改革推動農業產業鏈發展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代農業的競爭是農業產業鏈的競爭,從產業鏈角度開展供給側改革更能實現供給側改革的目標。以供給側改革推動農業產業鏈發展應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培育能構筑農業產業鏈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善農業產業鏈公共信息平臺,營造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發展農業產業鏈物流體系。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農業產業鏈;發展路徑
1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業人口逐步向城市人口轉變,農業用地逐漸實現適度規模種植,農業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困境。2015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減少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開展社會化服務等,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農業的自然社會屬性決定了傳統農業的弱質性。雖然農業生產規模有所增加,但效益偏低,抵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差、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弱等情況沒有大的改觀。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在新形勢下加強對農業供給側的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下,農業的生產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但在現代農業條件下,農業是以產業鏈的形式存在的,現代農業的競爭是農業產業鏈的競爭,從產業鏈角度展開農業供給側改革,可以加強農業生產和市場需求的銜接,提高農產品的有效供給,提升農業生產的組織性,增強農業產業鏈運作的效率和競爭力。
2南通市農業產業鏈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
農業產業鏈的發展是農村發展未來之路,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農業產業鏈發展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美國絕大多數農戶就是企業,以企業方式運營農業,使得農業實現了高效運作。農業產業鏈的發展可以消除或者減少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強農業的抗風險能力,可以降低農業企業的交易成本,提高市場的控制力,從而提高農業的競爭力。南通市農業產業鏈正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增強實力的過程。
2.1南通農業產業鏈發展模式多樣
課題組對南通市的農業產業鏈發展狀況進行了調研,對南通市郊區蔬菜種植產業鏈和草莓種植產業鏈、通州區東社鎮農業園區葡萄種植產業鏈和蔬菜種植產業鏈,通州區江蘇景瑞農業集團生產基地,濱海工業園區的蔬菜種植產業鏈,海安大米產業鏈等進行了調研。調研發現,南通市農業產業鏈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2.1.1“公司+農戶”模式。“公司+農戶”模式是指農業企業與農戶通過簽訂規范化的農產品遠期交易合同,規定雙方在農產品生產、銷售、服務以及利益分配和風險分擔等方面的權利和義務,形成的農業企業和分散農戶的產業鏈縱向合作關系,這種組織模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訂單農業”。如海安大米產業鏈基本上采用了公司加農戶的模式,海安是農業大縣,全縣大米加工銷售企業近百家,比較知名的如南通市百味食品有限公司(海安黃金大米)、海安浩然米業有限公司、海安城東米業有限公司等。該種模式下,農戶和農業公司是相對獨立的,雙方簽訂購銷合同,農戶根據訂單組織生產,農業公司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和培訓,對農戶提供的農產品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并拓展銷售渠道。農業公司和農戶之間產權清晰,但農業公司和農戶之間的關系比較松散,雙方交易成本也較高。2.1.2“公司+中介組織+農戶”模式。中介組織帶動模式是在“公司農戶”組織模式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在政府部門、農業企業或專業大戶牽頭下建立的,以各種中介組織包括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組織、供銷社、農業專業技術協會、農產品銷售協會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橋梁和紐帶,根據農業企業對生產產品的數量與標準,為農戶提供統一的產前農資供應、產中技術指導和產后銷售等各項服務,完成市場規劃、產品收購、聯系農業企業和貯運銷售的產業鏈組織模式。江蘇景瑞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采用了這種模式。通州區景瑞蔬菜專業合作社是景瑞農業集團下的蔬菜生產基地,該合作社在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的各個環節,和景瑞公司進行了技術、購買、生產、服務等方面合作。為增進合作成果,合作社設計了多樣的利益分配機制,使農戶之間結成了緊密型利益共同體,從而形成了“景瑞蔬菜合作社+農戶”的聯結關系。公司合作社生產的蔬菜銷往大潤發、沃爾瑪、易初蓮花、樂購、易德隆、歐尚、家樂福等大型超市。合作社負責保障農產品貨源,超市則確保農產品有穩固的市場。這種模式下,農業企業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對農產品進行加工、儲運和銷售,中介組織對組織內的農戶負責,組織農戶進行產前農資的采購,產中技術監督和支持,并根據農業企業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對農戶生產的農產品進行收購,也負責部分農產品的銷售。中介組織的存在一方面通過集中采購和集中銷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銷量;另一方面也減少了農業企業和農戶直接交易的交易成本。特別是蔬菜,產品品種規格較多,質量標準多樣,農業企業與農戶間直接交易將導致產品的鑒定成本和搜尋成本很高,而由于中介組織與農戶有直接的聯系,對農戶生產狀況較為了解,由中介組織負責搜集貨源則更為簡便,交易成本更低。2.1.3“市場+基地+農戶”模式。“市場+基地+農戶”模式是一種以專業市場或專業交易中心為依托,根據農業生產的區位優勢,發展傳統產業,形成區域性主導產品,建立農產品批發市場,溝通產銷聯系的農業產業鏈組織形式。在這種組織形式下,農產品加工者、營銷者與農戶(生產者)之間的聯結關系是相當松散的,他們之間沒有成文的合同約束,互相之間交換活動完全是靠市場聯結起來的,相互之間的經濟利益分配也完全依賴于市場機制,從相互之間的等價交換中,得到各自的利益。比如南通建有大型的蔬菜批發市場,各個地區的蔬菜種植基地除銷往超市的規格品蔬菜,剩余的蔬菜都銷往蔬菜批發市場。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帶動了周邊的蔬菜種植產業的發展。
2.2南通農業產業鏈發展問題分析
課題組經過調研發現,南通農業產業鏈的發展還處于自發的初級階段,產業鏈發展缺乏規劃,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2.2.1農業產業鏈同質化嚴重,缺乏特色品種。從調研的蔬菜水果產業鏈、大米產業鏈來看,大部分的產業鏈都有了產業集群發展的趨勢,產業集群發展有一定的優勢,但也面臨著產業鏈同質化問題,農產品銷路越來越難。例如蔬菜種植產業鏈,通過與種植蔬菜的農戶訪談,發現南通各個縣市都涌現出大批的大棚蔬菜,蔬菜種植品種類似,競爭激烈,盈利能力明顯下降。草莓種植、葡萄種植都出現了類似情況。有特色的農產品較少,差異化產品較少,而有競爭能力的農業企業或者合作社有自己的特色農產品。2.2.2農業產業鏈科技含量不高。農業產業鏈競爭能力不強,不僅表現在農產品特色不夠,也反映了農業產業鏈科技投入不足,產業鏈缺乏開發種植新型農產品的科技能力。農產品同質化、農產品品質口感低下等都需要科技開發新型品種和種植方法。農業產業鏈科技能力的提升不僅需要農業龍頭企業的科技投入,也需要政府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投入。南通海安縣黃金大米是百味食品有限公司與南京農業大學、江蘇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共同開發的有機大米,該公司引進優質稻米新品種和先進的栽培技術,采用防蟲網覆蓋、太陽能滅蟲燈、稻鴨共作等先進技術,摒棄化肥、化學農藥及生化制劑使用,嚴格按照國家有機產品標準組織生產。使得黃金大米的口感、生態環保、健康等方面比其他大米高出很多,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售價。2.2.3農業產業鏈組織化程度低。“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增加農民收入是解決農民問題的關鍵。農業產業鏈構建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促進農民增收。農業產業鏈中農民利益保障需要依靠農業提高組織化程度。農業組織是農民為獲取最佳農業經濟利益而組織起來相互協作的農民活動系統。國外農業組織主要為合作社和協會。雖然南通市每個村都成立了合作社,但這種行政手段成立的合作社并未真正運營,只是村集體掛的另一塊牌子。真正行使合作社功能的是那些有獨立農產品品牌的生產組織。比如海安大米、景瑞集團下的農業合作社等。從調查情況來看,農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地區,農民組織化程度很低,各自為戰,比如各地的葡萄種植,蔬菜種植。只有將眾多的種植戶組織起來,形成各類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合作社在產前采購、產中技術支持與監督、產后銷售的功能,農民才能真正獲得產業鏈上應有的利益。2.2.4農業產業鏈信息化程度低,產業鏈上下游信息溝通不暢。農業產業鏈信息化是提升農業產業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信息技術的使用使得農業產業鏈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高度集成,改變了傳統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通過農業產業鏈上信息的高度共享,可以大幅度降低農業產業鏈的管理成本,縮短生產和市場的距離,根據市場要求,提供差別化的產品和市場服務;能夠整合各個成員企業間的核心能力,發揮綜合效應,以拓展企業間優化配置的范圍。南通市農業產業鏈的發展主要依靠各大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農戶從這些市場獲取價格信息,對于整個農業產業鏈上其他環節信息沒有全面掌握和管理,產業鏈不能形成集成管理。從調研的蔬菜產業鏈來看,除了像景瑞集團這樣的農業龍頭企業對整條產業鏈有較好的信息化控制之外,其他蔬菜產業鏈還處于傳統的獲取信息的方式階段。大米產業鏈中,黃金大米已經通過各大電商平臺實現網上銷售,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絡掌握黃金大米的生產過程,這使得消費者對黃金大米的環保、健康的品牌效應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3供給側改革推動農業產業鏈發展路徑研究
從中央會議精神和文獻可以看出,農業供給側改革核心是農業提供適銷對路的農產品,通過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保障農產品的質量,滿足市場有效需求,從而提高農民收入,解決農業產能過剩問題。農業供給側改革應該側重于農業產業鏈的改革,農業產業鏈管理涵蓋了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和產后的各項管理,以農業產業鏈為基點開展供給側改革,使得農業產業鏈組織化程度更高,農業生產與市場銜接更加緊密,更能提供適銷對路的農產品,也更能實現供給側改革的目標。推動南通市農業產業鏈發展需要有針對性的解決本地農業產業鏈發展存在的各項問題。
3.1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農民以家庭為單位組織農業生產,家庭內部有很強的組織性,但家庭之間組織性很弱。由于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低,農民各自為政,導致農產品供給競爭激烈,農民在農業產業鏈中處于弱勢地位,利益分配更傾向于農產品流通領域。要解決農民的收入問題,需要改變利益分配的“兩頭小,中間大”的問題。南通市農業已經明顯出現農業產業聚集的趨勢,形成了大型的蔬菜種植、大米種植、水果種植和苗木種植等基地,種植基地的形成為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夯實了基礎,種植基地內部的大量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可以組織起來,形成各種專業的農業合作社。將本地葡萄種植戶組織起來形成葡萄專業合作社,為葡萄種植戶提供產前的農業物資的集中采購,產中科技培訓,產后的統一銷售渠道,避免葡萄種植戶的各自為政。海安大米種植戶形成大米專業合作社,創建大米自有品牌,拓展自己的銷售渠道。蔬菜種植戶形成蔬菜專業合作社,開拓城市蔬菜品牌銷售渠道,統一蔬菜質量規格品,為城市居民提供環保生態蔬菜。合作社的組織者可以是村里的銷售能手,可以是村干部,也可以是農業龍頭企業。政府在合作社成立初期應起到引導作用,幫助農民提高認識,起草合作社章程,理順合作社利益關系,給予合作社一定的財政稅收支持。
3.2培育能構筑農業產業鏈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農業產業鏈發展關鍵是農業產業鏈上起主導作用的主體的存在,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農產品渠道商等都有可能成為農業產業鏈的組織者。這些主體應具有開拓市場、引導生產、深化加工、延長農產品銷售時間和擴大發展空間、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等綜合功能。是農業產業鏈系統的組織者、物流中心、信息中心、技術創新主體、提供各項服務中心和市場的開拓者,應能在千家萬戶的分散經營和千變萬化的市場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能夠最有效的構建技術、品牌和資本平臺。政府要積極扶持這些主體的發展,不管是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還是農產品渠道商,只要具有發展成為產業鏈組織主體的潛力,就加以扶持,逐步建立起基礎雄厚、輻射面廣、帶動能力強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政府的支持主要體現在對這些主體管理者管理能力的培訓、對主體實施稅收減免和科技支持。
3.3完善農業產業鏈公共信息平臺
信息對農業產業鏈的整合非常重要,增加鏈上組織主體間的信息共享程度和協作程度,保持產業鏈上信息暢通,避免信息的不對稱所形成的“長鞭效應”和“乘數效應”,能夠大幅度提高產業鏈運行的效率。電子商務是實現這一目的的一種較好的技術框架,政府部門要為農業信息化服務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在農業組織化程度較低的情況下,搭建銷售終端信息的網絡傳輸,為農戶提供基礎的市場供求信息,實現覆蓋全市的農產品供求信息的實時傳輸。統一政府部門的多個農業信息網站為統一的農產品供銷信息網,健全網站的數據庫和軟件系統,充分宣傳讓每個農戶能登錄該網站查詢實時市場供求信息,實現市場與生產的無縫銜接。
3.4營造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在農業產業鏈整合的整個過程中,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將為產業鏈的整合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農業作為基礎產業,競爭力的提高主要來自于農產品成本的降低和質量、安全性的提高,實現該目標的重要手段是農業科技的投入、創新與發展。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是農業發展的必然之路,對農民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在農業產業鏈中的廣泛運用,可提高勞動者的智力、技能和管理能力等,使得農業產業鏈條的不斷延長、拓寬,形成新型的網絡型農業產業鏈,向橫、縱向兩方面延伸。科技在產業鏈各個環節的運用,可以有效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數量,增加其附加值。為了實現科技興農,鼓勵農業產業鏈經營主體加強與科技部門的合作,與南通本地科研院所和全國知名大學合作,開發新產品,運用新技術,提升農產品質量和口感。政府應給予農業經營主體科技開發的財政稅收支持,調動農業部門為農業經營主體和科技部門牽線搭橋,構建農業產業鏈的科技支撐體系。
3.5發展農業產業鏈物流體系
現代物流是指以農業生產為中心而發生的一系列物質運動和有關部門的技術組織、物流管理活動。它涉及到農用物資供應、農產品的保鮮、運輸、儲存、初深加工、銷售等作業,根據物流合理化原則確定農用物資和農產品物流內容、物流時間、物流方式、物流環節、物流手段以及物流規模和結構等內容,包括農業供應物流、農業生產物流和農產品銷售物流。農業產業鏈的一頭是農戶,另一頭是市場,聯結農戶和市場的紐帶可以使龍頭企業,也可以是農業物流。農業產業鏈的主體是農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去面對市場,必須依托一定的渠道,發展現代物流是一個重要途徑。政府要重點培育一批起點高、關聯度大、具有強大輻射力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和農產品物流中心。依托專業化市場和物流中心,建立起完善的農產品標準體系、質量檢測體系、產品認證體系和質量監督制度,保障農產品的安全。在包裝、運輸和裝卸等環節,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不斷改進物流技術[7]。鼓勵發展貿工農一體化農業企業,進行農產品集中采購、規模化物流,以服務優良、成本低廉的物流配送提高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谷永芬,吳倩.我國農業產業鏈升級路徑選擇[J].江西社會科學,2011(08):88-93.
[2]王凱,顏加勇.中國農業產業鏈的組織形式研究[J].現代經濟探索,2004(11):28-32.
[3]王艷艷.商丘特色農業產品發展策略研究[J].旅游縱覽,2013(9):197.
[4]李杰義.農業產業鏈視角下的“以工促農”機制的動力模式與路徑選擇[J].農業經濟問題,2010(3):24-29.
[5]宋建曉.構建閩臺現代農業物流體系[J].發展研究,2006(8):22-24.
作者:顧云松 單位:南通職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