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產業化問題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業產業化是指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實現農業的科學布局、專業化、規模化、系統化的生產與發展,從而形成農業經濟的一體化發展。因此,在現代化鄉村振興發展道路上,需要加強對農業產業化的全面推進與落實,要有效地解決農業產業化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科學技術的創新,提升我國農業的整體發展水平,為現代化鄉村振興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字:鄉村振興;農業產業化;問題思考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同時人口數量比較多,而我國的農村農業經濟發展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原來的農業經營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化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因此需要轉變農業的產業化生產模式,提高農產品的生產量,有效地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現階段,一些發達國家農業產業發展主要以大農場和精細農業模式為主,這種模式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結合這一發展趨勢,就需要在我國鄉村振興戰略部署下,加強對自身農業問題的全面研究,通過推進農業產業化的全面建設,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
1現階段我國農業產業化問題
1.1農業生產勞動力問題。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創新,社會產業也在不斷的轉型和升級,農業產業化將會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勢。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農村大量的勞動力進入到城市中,農村主要以老人和留守兒童為主。從長遠的發展來看,這種勞動力分配結構會產生一連串后續問題,如農村呈現老齡化、空心化,給農業的整體生產效率帶來嚴重的影響,直接影響到農業的穩定發展。
1.2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很多地區農業機械已普及使用,不難看出這種機械化生產效率比較高,但是整體的覆蓋率還較低,特別是一些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規模化生產并沒有形成,還存在大量分散經營的狀況,導致農業機械化推進受阻,農業產業化進程緩慢。
1.3農業產業基礎設施落后。農村基礎設施是農業產業化的重要保障,涉及到農田水利建設、道路建設以及醫療衛生等多個方面。由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相應資金投入較少,導致資源分配嚴重不平衡。部分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比較緩慢,嚴重地制約了農業經濟的整體發展力水平。另外,由于我國一些西部地區受到地形復雜的影響,導致農產品的生產不能及時銷售,最終造成農產品滯銷,降低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力。同時,農業基礎設施不完善,在生產過程中不能夠全面依靠農業機械化作業,也會影響到整個地區的農業生產效率。
1.4農民的綜合素質有待提升。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結構的調整,一些鄉鎮地區形成了全面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但是,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依舊存在。部分地區采取這種模式主要是由于農民的綜合素質比較低,并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和培訓。另外,對于農業生產技術沒有掌握,導致農耕地的產業價值遠遠沒有挖掘出來,這些都會降低農業產業化的生產力水平。
2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產業化發展對策
2.1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現階段,我國在農業產業化建設方面需要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完善。基礎設施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基礎,也是整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關鍵。因此,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實施農村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改善農村面貌以及農民的生活環境,有效建立農村旅游業以及特色農產品的推廣體系。在這些項目基礎上,完善整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力。為了進一步加強農村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滿足鄉村振興發展的要求,就需要科學的改善農村地區的生活和生產條件。政府部門要加強相應的投入力度,對農村地區進行道路、水電、燃氣、網絡等設施的建設,為鄉村振興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另外,高標準的農田建設也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在完善農田灌溉的基礎上,要加強對土地的平整,改善土壤肥力地力,提升土地生產效率和水平,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2.2加強對農民專業能力的提升。在鄉村振興發展道路上,農民是直接的受益者,同時也是整個農業產業化的重要主體。農民的素質會影響到鄉村振興的發展力,因此要加強對農民專業知識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從而實現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當前,政府和農業部門、教育部門已經加強了對農民教育工作的重視,通過合理的教育培訓活動提高了農民的整體素質,培育了新型農民隊伍。另外,還開展了青年能力素質提升計劃,以培養適應未來農村發展的知識型、科技型人才。
2.3提高對農業的金融支持。結合當前我國鄉村振興發展規劃的要求,要加強對農村經濟金融體系的建設,從而實現各項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農村農業產業化的全面建設。在我國一些貧困的地區,由于農民收入比較低,所以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適當的增加農業投入資金,地方政府也可以制定相應的補助措施。另外,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為農村新型經營體制的建立起到良好的幫助,解決農村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促進互聯網金融的全面應用,為用戶提供更多的數據資源。
2.4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在我國很多的鄉村地區需要結合自身的優勢做到因地制宜,并且根據地區的優勢資源,加強對相關產業結構的調整,保證符合地區產業結構發展的同時,促進特色地區經濟生產力水平的提升。在保證糧食生產的同時,還可以促進畜牧業、養殖業生產規模的投入,有效地提高我國的農副產品質量。在我國鄉村振興的發展背景下,對于農業經濟產業化要引起高度的重視,通過科學的技術以及優質的農業生產工藝,保證整個農村地區經濟的全面建設,促進我國鄉村振興發展道路的穩步推進。
參考文獻
[1]趙志尚,唐君揚.鄉村振興戰略下對山區鄉村產業發展途徑探討[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22(1):64~67.
[2]張萬勝,雷欣珊,譚健民.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偏遠山區村莊的特色產業發展途徑探索[J].城市建筑,2020,17(16):60~63.
[3]李柳英.鄉村振興視角下鄉村旅游發展面臨的困境及改進措施分析[J].中國房地業,2020(13):58.
[4]李衛東,楊叢權,戴居會,等.西南山區鄉村振興中優勢特色產業的選擇與高質量發展路徑探究[J].農業科技管理,2021,40(5):1~5.
作者:陳靜 張廣元 畢煌凱 單位:保定市動物園管理處 保定市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