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農業種植因素對種植結構影響及優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國民經濟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得到了顯著發展。與此同時,農業種植結構特征也在不斷轉變,農業種植結構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具備顯著影響,其直接決定著農作物的發展狀況,同時對于生態環境也存在一定的影響。對此,為了進一步推動農業經濟持續發展,本文簡要分析農業種植因素對種植結構的影響及優化策略,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農業種植;種植結構;影響因素;優化策略
引言
我國屬于農業經濟發展大國,農產品的經濟效益對于地區經濟乃至國家經濟的影響都非常顯著。伴隨著近些年農業產量的持續性增長,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顯得越發復雜,如何有效強化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影響越發突出。目前來看,農業種植過程中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多,如土壤資源、水資源以及肥料等,都直接決定農業結構特征,同時與農作物本身的質量以及環境因素也有著密切關聯性。如果在使用化肥和農藥的過程中,操作不當或者用量把握不好,就可能會對農作物造成負面影響。對此,探討農業種植因素對種植結構的影響及優化策略具備顯著實踐性價值。
1經濟背景下農業發展相關需求
農業種植的基礎與根本在于土壤質量水平,這也是基礎性的自然環境需求。對此,只有在確保農業種植結構合理性的同時,才可以進一步推動農業經濟持續發展。因為土壤因素決定著整個結構與農業基礎,所以土壤屬于眾多農業種植因素中最為突出的[1]。目前來看,我國農業整體發展水平相對比較理想,在科技強國背景下,農業種植技術也在不斷創新,其中涉及到現代化管理、生產方式。但是,在現代化發展環境下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也顯得尤為突出,在農業生產期間,一些不良的種植技術方式對于農業種植不僅會造成負面影響,還會導致環境等遭受破壞,如何有效降低污染問題,提高種植綜合效益顯得非常重要。強化監督力度可以促使綠色食品達到更好種植,部分生物辦法不僅可以實現產量的提升,還可以促使土壤的結構以及構成發生改變,以更好地滿足作物的生長需求。從大環境角度來看,我國的農業經濟必然需要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促使農作物本身保持高度穩定性,促使綠色種植技術以及方案得到發展,并在管理方面強化管理技術水平,促使農作物的產量得到持續性增長。
2農業種植結構中的不同影響因素
目前來看,農業種植結構中影響因素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土壤的影響因素屬于農業種植結構中最為嚴重的一種,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很大程度取決于土壤[2]。我國地域幅員遼闊,不同區域有著不同的土壤形態,在不同的土壤形態中種植結構也存在著一定差異,所以不同的區域中農作物會產生不同的性質和生長結構,最終形成不同的農業種植結構。但是有些地方的土壤比較堅硬、缺水,無法適用于農作物的種植,對此,在農作物種植期間需要按照土壤的具體環境特征來選擇;水屬于所有生命的基礎,水資源對于農作物的生長影響尤為突出,對農業的種植結構具有直接影響。我國的水資源分布不均衡,地區差異也比較突出,導致地區農作物結構類型呈現差異。如,我國南部地區的水資源相對比較充足,可以種植水稻,我國北部地區比較干旱,可以種植玉米等耐旱的作物;肥料的使用使我國農作物的生長態勢相對比較理想,收獲也比較突出,肥料的使用也會一定程度影響農業種植結構。
3優化農業種植結構的有效策略
從當前的農業種植結構及發展過程角度來看,目前農業種植結構對于農藥的依賴性相對比較突出,農藥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但也存在許多負面影響。如,大量使用農藥后會導致土壤結構發生改變,土壤中的生態結構發生改變后會導致整個循環系統遭受影響,從而導致農業經濟發展遭受嚴重阻礙[3]。需要采取有效且科學的方式,調整種植結構特征,做好科學性發展,借助多方面因素實現種植業的持續性、良性循環發展。
3.1維護土壤水平
農業種植結構中土壤的構成屬于農作物高質量生長的關鍵。需要高度重視土壤結構的針對性改良,并基于土壤保健工作需求,做好土壤保健,將土壤的生態環境進行針對性地優化改進。可以在土壤中培育各種植物生長膠體等物質,改進后便不需要加入化肥,可以促使農作物高效率生長的同時推動農業持續發展[4]。與此同時,還需要選擇合理的土壤保健技術措施,促使土壤的復合物得到有效保留,并將土壤當中的結構盡可能地穩定。
3.2優化水資源環境
水屬于農業種植結構中非常重要且基礎性的因素。需要注重水資源的針對性優化與改進。做好水資源的優化,重點在于合理地改進種植結構,促使水資源的利用得到有效保護。與此同時,需要做好水資源的保護性工作,在農業種植結構中需要盡可能降低對水資源的污染,做好保護意識的宣傳教育。相關部門需要注重對農業灌溉用水的保護工作,做好農業種植結構中水資源污染源以及浪費現象的控制,對于老舊的水利設施及時進行維修或更換,最大程度降低水資源的浪費問題,提升灌溉綜合效率。當前的滴灌技術是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的典型,其相對于傳統的大管漫灌方式具備比較突出的資源保護作用,同時也能夠實現相同的灌溉效果。水資源環境的保護也非常重要,對于水域周邊的環境污染問題應當及時治理,盡可能強化農業種植結構的穩定性,推動農業種植水平持續發展[5]。
3.3優化種植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持續性發展,各個行業中的技術水平均在不斷地創新與進步,其中新技術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技術引進后所能夠發揮的效益與價值也顯得越發突出。在農業種植結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提升種植綜合技術以及結構特征,并促使種植環境得到有效保障,盡可能做好新品種的研發,促使農作物的良品得到持續創新,促使農作物本身可以更好地適應環境,從而實現產量的提高。另外,還需要做好相關技術的研發創新,結合高校合作模式,做好綠色、環保種植技術的研究,從而推動農業種植結構保持一個良性循環性的發展[6]。
4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經濟屬于我國整體經濟的重要參與主體,同時也是決定農村居民切身利益的關鍵性因素。需要準確掌握農業對于國民經濟、社會生產的影響,正確認知農業種植影響因素的控制重要性,在種植期間需要做好種植因素的針對性控制,強化種植結構的平衡性,促使農業發展保持穩定性與持續性。對此,需要進一步強化經濟和社會民生的關聯分析,借助有效的種植技術盡可能減少農業種植的相關影響因素,從而為我國整體經濟發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王善高,雷昊.土地流轉費用上漲對糧食生產的影響研究———基于種植結構調整、農作物品質調整和要素替代的視角[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07):58-65.
[2]于興業,陳雪.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鐮刀彎”地區玉米種植結構調整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商業研究,2019(03):63-67.
[3]肖興媛,胡敏悅,李秀彬,等.基于地塊尺度的黑河中游地區農業結構變化及其驅動因素分析———以張掖市為例[J].自然資源學報,2018,33(03):386-397.
[4]陳忠,吳桃珠,王曉芳.農業種植因素對農業種植結構的影響及優化對策[J].農家參謀,2018(14):36.
[5]李丹.基于農業種植因素對現代農業種植結構的影響分析[J].農家參謀,2018(14):14.
[6]吳仕輝,蔣大勇.我國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探微[J].農家科技,2018(07):26.
作者:鮑樹忠 單位:吉林省松原市農民科技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