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農業教育財政支撐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高等農業教育需要相對較多的財政支持
發展高等農業教育,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是促進經濟整體協調發展的重要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農業教育在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自身也取得了較大發展,至2007年,全國獨立建制的普通高等農業院校和高等農業職業院校達到74所,同時,全國高等院校中開設農學專業的大學達150所。農業院校中,進入“211工程”建設的達6所,中國農業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進入國家“985工程”建設學校,這些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農業院校為社會培養了大批農科人才。但高等農業教育中仍然存在生源、師資、學生就業、教學經費相對緊缺等方面的問題。在我國目前的條件下,雖然已經開始引入各種資金進入高等教育領域,但是其中相當一部分的經費還是要靠政府財政支持。當前,國家財政功能逐漸轉向民生財政功能變化,財政不可能投入大量的經費于高等教育,但作為高等教育中處于弱勢位置的高等農業教育仍需得到政府特殊的支持。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高等農業教育的支持,而政府的重視和投入程度決定著高等農業教育的發展,只有以傾斜的財政政策支持高等農業教育,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作用。
一方面,現代農業發展需要依靠高等農業教育。現代經濟增長的理論和實踐證明,人力資本投資是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增長的重要因素,且隨著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人力資本投資的效益比物質資本投資的效益更顯著。在農業經濟和農村發展方面,人力資本的投資要求大力發展高等農業教育。投資高等農業教育在本質上就是開發農業人力資源,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的現代素質,從而提高現代農業生產效率,推動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要落實這“六個要”,必須要依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新型農民。為完成這個任務,需要高水平的高等農業教育的支撐。
另一方面,農業院校應該得到更多的財政支持。大力發展高等農業教育,擴大農業院校的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水平,沒有財政資金的支持很難實現這一目標。在很多家長及考生的觀念中,都不希望就讀“農校”。造成高等農業教育與其他類別的教育相比,難于競爭到同批次高分層的考生。由于人們對農業的偏見,用人單位也更青睞綜合大學的學生,農業院校的畢業生就業始終處于弱勢地位。在“重工輕農、重商輕農、重官輕農”觀念的驅使下,大量農業院校農科類專業的學生放棄農業崗位,轉而流向非農崗位就業。這既加劇了非農領域的競爭,又使農業院校學生自身的就業面臨更大的壓力。生源影響就業,就業進一步影響生源。
近年來,隨著高校財政撥款改為按招生數量下撥,農業院校為解決招生和學生就業問題,紛紛縮減農科類專業,增加非農專業。同時,農科類專業辦學成本也較高。農業院校的辦學必須得到社會特別是政府財政更多的支持,通過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增加農科類專業學生撥款,提高教師待遇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以更好地承擔培養農業人才、服務于現代農業發展的任務。分析現行的財政支農政策發現,絕大多數只是涉及農業生產領域和農村的養老保險、醫療體制建設,對農村的教育支持力度仍然不夠,特別是高等農業教育的支持政策非常少。因此,應該盡快改革財政支農政策,保證一定比例的財政資金投放在高等農業教育之上。
2部分國家高等農業教育發展的啟示
加強高等農業教育,國際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以美國為代表的以高等農業教育機構(州立大學和贈地學院)為中心,集高等農業教育、科研和推廣為一體的模式,有效地利用資源,加強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人才培養和技術服務的整合。作為亞洲鄰國的韓國、日本和印度,在高等農業教育方面也值得我們學習。韓國取得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城市化的成功得益于高度重視高等農業教育,高度重視人才的培養。日本農業發達的原因之一也是重視農業人才的培養和農民素質的提高。印度從20世紀60年代以后,逐步建立了一套從基礎教育到大學研究所的農業科技教育、培訓體系。同時,印度還通過一些非正規的培訓機構,為青年農民進行一些基本技能培訓[1]。這些國家的現代農業發展速度都非常快,其好的經驗和做法可歸結為一點,那就是政府重視通過發展高等農業教育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受上述國家通過高等農業教育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啟示,我們的教育管理部門和高校應組織力量深入農村調研,研究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其對科技、人才的需求,研究其現代農業發展所需新型農民及各類人才的要求,及時進行教學改革,培養愿意到農村并且農村也急需的人才。政府相關部門要深入高等農業院校了解高等農業教育的真實發展情況,發現問題,改革原有政策,以創新的思維拿出有效的解決辦法。以廣東省為例,省內現有華南農業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和廣東海洋大學等農業本科院校。華南農業大學是省部共建的重點高校。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是有著扶助農工的光榮傳統的省屬本科院校,在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被評為優秀。省府財政應向這些學校投入更多的財政經費,資助鼓勵他們在廣東現代農業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人才培養和科技服務作用。同時,財政也要以積極的政策引導眾多的高職院校服務農村,為農村培養應用型人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政府有關部門要更多地關心這些農業院校的發展,使其發展與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需要相配合,引導相關專業緊密聯系現實需要進行改革,為學生實習和就業提供便利,創造條件,為農業院校服務社會提供更多的經費和渠道。此外,我國教育、科研和推廣是三套體系,互相分隔,造成資源浪費,部門矛盾,理論與實際脫節等問題,值得深思[2],我們也應該盡快尋求突破措施整合這三方面力量。
3改革財政經費投入,提高支持高等農業教育資金使用效益
3.1明確各級政府財政對高等農業教育經費的投入責任
按現在的政策,高等農業教育與其他高等教育是以基本相同的比例撥款,而其他領域的高等教育比高等農業教育的發展形勢要好,除公辦學校以外,民辦高校也有大量的投入。現有民辦高校基本沒有涉足高等農業教育。另外,我們國家的教育經費整體投入也偏低。以廣東為例,廣東省統計局社會科技統計處在《30年來廣東教育事業發展綜述》中認為“雖然廣東在教育經費總投入方面全國第一,但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和占GDP的比重仍然很低。比如,2003—2006年,廣東教育經費支出年平均增長14%,排在全國第21位;教育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44%,排在第22位。從世界看,各發達國家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占GDP的比重早在1985年就達到5.2%,發展中國家4.5%。比較而言,廣東差距明顯”[3]。經濟較為發達的廣東對教育的經費的投入尚處于這樣的狀況且也沒有對高等農業教育經費投入的傾斜政策,其他省份的情況更不容樂觀。我們確實有必要向發達國家和做得較好的發展中國家學習,提高教育經費的投入比例。處于弱勢的高等農業教育,更應該得到更多的財政經費的支持。為此,政府應該盡快明確財政對高等農業教育經費的投入責任。
3.2建立高等農業教育專項轉移支付制度
財政轉移支付是現代國家實施經濟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也是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有效手段。它作為一種財政平衡方式,實質是財政資金在各級政府間,特別是在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一種再分配形式。通過這種再分配形式,平衡各級政府間的財政水平,使全體公民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機會,在最大程度上實現社會公平。政府間轉移支付制度對政府間財力的平衡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不同級政府間財力的平衡和同級政府間財力的平衡,即通常所說的縱向財政平衡與橫向財政平衡。目前,我國的轉移支付主要是縱向的轉移支付,由體制性轉移支付、財力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構成。我們認為,建立政府內部的高等農業教育專項轉移支付制度,是保證教育主管部門有最低限度的財力支持高等農業教育的重要措施。這種政策雖然有“劫富濟貧”的味道,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對處于不是義務教育但卻在高等教育中處于弱勢地位的高等農業教育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3拓寬投入高等農業教育財政資金來源
學界一般認為高等教育是一種準公共產品,其準公共產品特性決定必須由多元主體來資助其發展。高等教育資助主體可簡單分為政府資助、個人資助和社會資助三類,由它們來共同分擔高等教育成本[4]。當前高等教育經費由財政性教育經費、非財政性教育經費和學雜費三個組成部分構成。其中,非財政性教育經費包括高等學校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辦學經費加上高等學校社會捐資和集資辦學經費以及高等學校其他教育經費。非公投入等于非財政性教育經費加上學雜費。為有更多的財政經費投入于高等農業教育,財政部門應該拓寬經費籌措渠道(如發揮農村保險與農村金融的積極作用),不斷拓寬投入高等農業教育財政資金來源,改變目前財政資金來源比較單一的狀況,在不斷擴大投入并積極吸收閑散存款的同時,通過一定的方式將部分財政信用資金、社會保險結余與各類社會保障資金等閑置資金以信用方式納入財政投融資體系。同時,借鑒美國早年發展農業教育的經驗,以贈地的形式發展高等農業教育(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在廣州市白云區建設新校區,如果能得到贈地政策,將有力地促進該農業高校的發展)。此外,政府和高校自身應積極拓展社會資助高等教育的渠道,爭取更多的社會資金流入高等教育、特別是高等農業教育。
3.4改革財政撥款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要加強管理,從高等農業院校自身角度,要認真進行辦學成本分析,確定合理有效的成本支出計劃,改善高校成本開支結構,去除不合理的支出項目,制定科學的管理規章制度,保證將經費支出重點轉向教學領域。從政府角度看,現行的財政撥款體制并不能反映學校的辦學效益和對特殊教育領域的支持,這樣不利于通過財政投入促進高等教育發展,也不利于高校提高辦學效益。據調查,在廣東省實施的“雙轉移”(廣東提出的“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兩大戰略的統稱)農民培訓財政經費撥款中,存在著個別培訓機構為完成培訓任務并領取培訓經費而造假的現象。所以,要盡快改革現行的財政撥款體制,加強資金管理,建立財政支持高等農業教育的經費管理體制,引入績效預算管理的運行機制。同時,還要在財政系統、農業系統和教育系統各部門之間以及部門內部機構之間形成一個有效的協調機制,創新經費管理體制,改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制度,加強經費管理、監督,理順支出與效益的關系。
4結語
加強高等農業教育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最根本措施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現代農業得到較快發展,但就當前現狀,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的高等農業教育仍有許多問題要解決,如政府對于高等農業教育的支持政策非常少、教師待遇和培養亟需提高和加強等等。應該學習國際重視高等農業教育的經驗,使財政經費更有效地支持高等農業教育,從而促進高等農業院校投入更多的資源于現代農業的研究和推廣,推動農業技術創新,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努力培育新型農民及發展現代農業需要的各類人才。國家應該明確各級政府對高等農業教育的投入責任,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建立高等農業教育專項轉移支付制度,改革財政撥款方式,加強資金管理,不斷提高支持高等農業教育資金使用效益,從而更好地促進農業現代化目標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