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信息化產業困境問題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黨的以來,國務院多次鄉村振興戰略性文件。在國家整體布局指導下,遼寧省如何能更準確地找準定位,明確發展方向,創新利用信息技術促進農業增效。目前,我省面臨著對農業信息化認識不足、政府各部門權責不清、對農業信息化標準的制定關注不夠、農業信息資源管理不規范、對農金融體系不完善、專業人才缺乏的困境。針對遼寧農業信息化發展現狀,建議考慮從打造農業信息化全產業鏈示范基地、完善農業標準建設、加強頂層設計和統一規劃、打造省級統一農業服務平臺、提升對農金融服務水平、建立人才培訓體系等方面推進我省農業生產信息設備產業化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信息化;農業信息化標準;農業全產業鏈
一、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發展農業信息化的必要性
黨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次年國務院公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同年9月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提出,要提高農業綜合信息服務水平,要鼓勵對農業生產進行數字化改造,要加快物聯網、地理信息、智慧農業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村生產生活的全面深入融合,提高農業農村信息化水平。農業信息化已成為我國的重點發展方向,農業數據資源已成為重要戰略資源。農業信息化是我國實現鄉村振興的支撐,是農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動能。信息化設備在農業生產中將市場預測、耕作、栽培、收獲、銷售以及運輸等農業全產業鏈進行有效的銜接。國外農業信息設備研究起步較早,但產品價格相對較高,且種類繁多、用途各異,針對我省農業區域特點和生產實際需求,適用性較差。近年來,隨著物聯網技術的興起,我省在農業生產信息設備研發和推廣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農業生產信息設備示范應用初具規模,特別是在設施農業應用方面案例較多。在農業生產集約化、標準化需求,農產品品質提升需求,減少對環境污染需求,降低生產風險需求以及農業從業人員減少等情況下,農業信息化設備剛性需求強烈。為此,有必要深入剖析我省農業信息化產業存在的問題,進而推進其順利發展。
二、國外發展現狀
美國是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最早開展農業信息化研究、應用的國家。在政府多年積極地推動下,現以形成完善的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并建立了海量數據庫資源,數據包括產前、產中、產后方方面面,有力地保障了全產業鏈的高效運轉。據不完全統計,美國現有農業信息網站超2000個,覆蓋全美所有州。日本作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其農業信息化發展方向完全是根據自身實際量身設計的。日本地少人多,耕地面積有限且分散。因此日本的農業信息化側重在銷售、物流方向。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完善的市場銷售信息平臺、物流信息平臺以及農產品生產預測系統,對農業生產、銷售、運輸提供信息支撐。德國也非常重視農業信息化的發展,在歐洲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其發展方向主要在精細化生產方面,從對環境數據的監控到智能化育種,從作物生長信息的收集到病蟲害防控,對生產全過程進行監控,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三、我省農業信息化產業困境
1.對農業信息化認識不足
十八大以來,我省農業信息化水平有了較大提升,但距國內發達地區還有著明顯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農民對信息化認識存在誤區,認為使用機械設備就是信息化,只有高附加值的農產品才能使用信息化設備,信息化設備對日常生產用處不大。同時農業信息設備前期需要較多資金投入,很多農戶使用意愿不強。雖然各級政府近些年做著很多信息化推廣工作,但宣傳手段單一,推廣人員專業性不強,導致宣傳效果不理想。此外,對使用信息化設備沒有配套優惠政策,缺乏后續的業務指導,讓很多想嘗試的農戶望而卻步。
2.政府各部門權責不清
農業信息化作為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政府對其發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協調,導致各自為政,規定、文件、政策的出臺都是以自身實際和利益出發,造成多頭管理,信息孤島,扶持力度分散,效果欠佳。當農戶遇到實際問題卻不知對接哪個部門,面臨著都管又都不管的局面。
3.對農業信息化標準的制定關注不夠
當前很多單位都在進行農業信息化設備的研發和銷售工作,但由于調研深度不夠,對實際農業產生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了解不清,導致很多信息化設備無法得到應用。其主要原因是沒有統一的農業信息數據收集標準,對農業數據整理,分析程度較低,針對農業生產急需解決問題無法有效體現。各單位都從自身應用出發制定標準,缺乏系統設計,沒有形成體系,大大降低了標準的可用性。
4.農業信息資源管理不規范
隨著對農業信息化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科研院所,企業建立了農業信息化資源平臺,但多數相對獨立且資源種類較少,還存在同質化問題嚴重、數據質量不高等問題。給信息資源的共享造成很大阻礙,無法形成合力,導致重復試驗,資源浪費。
5.對農金融體系不完善
十八大以來,政府對農業的關注不斷提升,出臺了很多惠農政策,收到一定成效。但農業屬于投入大、風險高、回報周期長的行業,很多新品種、新技術從研發到應用市場需要幾年。信息化設備的應用也是如此,前期需要大量資金持續投入,這對于絕大多數農業生產企業和農戶來說門檻很高。很多金融機構從自身經濟利益出發,對農業貸款熱情不高,阻礙了農業信息化的推廣。
6.專業人才缺乏
我省農村老齡化問題嚴重,年輕勞動力一直處于流失狀態。從事農業生產人員多數文化程度不高,思想保守,對農業信息化設備的使用不理解,加大了推廣難度。基層對農服務人員專業知識參差不齊,來源分散,其中不乏兼職人員。一部分人員了解農戶需求,懂農業生產,但缺乏信息化專業知識;一部分人員了解信息化知識,但對農業生產知之甚少,導致推廣過程之中,存在匹配度低,效果不理想的現象。
四、解決方案
1.打造農業信息化全產業鏈示范基地
現階段雖然有很多信息化設備在基層使用,但實際應用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由于影響農業生產效果的因素眾多,單一信息化設備對生產效果的影響并不起絕對性作用,二是在農村使用信息化設備過程中操作不規范,導致設備無法正常運行,對使用效果大打折扣,影響農民的使用熱情和信心。通過打造農業信息化全產業鏈示范基地,可實現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的信息、技術、物資、經營等的全程管理,充分發揮農業信息化的應用優勢。使企業和農戶更為直觀、深刻、全面的了解信息化對農業的重要意義,促進農業信息化的推廣。
2.完善農業標準建設
一個行業想要快速發展,標準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現階段,我省農業信息化標準建立進展緩慢,多數標準的建立依賴各科研院所和企業。標準建立不規范,缺乏統一管理。相關部門應健全標準制定規范,加大標準建設力度,推動我省農業信息化標準的快速建立。
3.加強頂層設計和統一規劃
各部門之間應加強協調,一個部門負責,其他部門輔助的工作方式,依據業務類型和管理權責為各部門分配工作任務。對我省農業信息化的發展加快頂層設計,確定近期、中期、遠期目標,建立健全時間表和考核責任制度。
4.打造省級統一農業服務平臺
農業數據資源未來將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政府應牽頭打造省級統一的農業服務平臺。將農業生產數據,氣象數據,水利數據以及各單位收集的各項環境指標進行整合,為科研和再生產提供數據支撐。同時將省內農業遠程教育與在線業務指導整合到平臺上,提升涉農人員的知識水平,隨時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問題。
5.提升對農金融服務水平
農業發展關系社會穩定,關系到每個家庭、個人,發展農業信息化迫在眉睫。鑒于農業信息化建設投入大、投資周期長、風險較高等特點,應提升對農金融服務水平,出臺優惠政策,鼓勵銀行、企業進行農業生產投資。同時加快對農保險業務開展,更大限度地保障投資者和生產者的利益。
6.建立人才培訓體系
農業信息化推廣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大量擁有專業信息化知識、了解農業生產的人才。政府應重視對農業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建立培訓體系,創新培養模式。一是鼓勵高校增設相關專業,讓更多有專業知識背景的人才加入進來,作為高端人才儲備。二是與職業技術學校合作,增加一線技術人員的實操能力。三是建立農業培訓學校,借助“互聯網+”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堂,給廣大企業和農戶提供更多了解信息化,掌握信息化的渠道。
參考文獻
[1]趙洪亮,謝立勇.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農業信息服務發展思路探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7(19):125-129.
[2]何迪.美國、日本、德國農業信息化發展比較與經驗借鑒[J].世界農業,2017(3).
[3]劉來毅,張曉娟.關于智慧農業發展現狀的探析[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1(02):60-62.
[4]吳婷婷,胡紅琴.基于農業信息化的農民增收路徑的優化[J].江蘇農業科學,2018,v.46(10):362-365.
[5]張源媛.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農業信息化建設研究[J].經濟論壇,2019(5):63-68.
[6]方向明,劉成.以信息化為先導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挑戰和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v.39;No.155(04):2+70-76.
作者:王楓 單位:中共遼寧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