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科研院所試驗基地運行模式研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在調研國內部分農業科研院所試驗基地的基礎上,對目前國內農業科研院所試驗基地的主要運行模式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歸類,總結出目前國內科研基地運行的各種模式,并針對各種運行模式進行了優缺點分析,提出了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適合采取事業化或企業化和事業化混合的運行模式、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適合采取企業化運行模式等建議,以期為國內農業科研院所試驗基地的運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科研院所;試驗基地;運行模式;優缺點分析;模式選擇;建議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科研事業的加快發展,農業科研院所承擔的科研任務大幅增加。為滿足科研發展需求,各省、市級農業科研院所紛紛投資新建試驗基地。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的溧水植物科學基地,占地約85hm2,六合動物科學基地占地約221hm2,分別投資約2億元[1],是集動植物科學研究、集成示范、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科研院所試驗基地;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占地約383hm2,總投資約12億元,是融“研發示范、輻射帶動、科普觀光”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科技園區[2];上海莊行綜合試驗站,占地約149.3hm2,總投資約10億元,該站既是科學試驗基地,又是研究所科技創新平臺[3],成為現代農業科研院所試驗基地的發展方向;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楊渡科研創新基地占地57.8hm2,目前已成為浙江省農業科技創新和研究的重要技術平臺,形成了具有江南特色,設施先進、功能多樣、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城鄉一體、景觀優美的新型農業科研創新與示范基地[4]。
1國內農業科研院所試驗基地的運行模式
在現代農業科研院所試驗基地建設過程中,各省級農科院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了各自不同的運行機制,并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優化,探索形成了多種運行模式[5]。
1.1企業化運行模式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崇明基地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的六合動物科學基地都曾采取過企業化運行模式,企業化運行模式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把企業的管理辦法引入到基地管理中,按照企業化運作模式管理,使基地形成“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經營機制和“產權清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6],能夠有效利用基地的資產,實現基地自身的良性循環。這種模式是在實現自負盈虧的基礎上為研究所的研究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科研服務,首先保證的是基地的盈虧平衡,科研服務的功能相對較弱。
1.2事業化運行模式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楊渡基地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溧水植物科學基地采取的是事業化運行模式。事業化運行模式通過成立專業管理部門,設立專門的經費預算,以院下轄管理機構為主體負責基地的規劃建設和運行工作。基地管理辦公室(或管理中心)負責基地運行和管理,落實基地規劃及建設,協調地方關系,統籌資源調配,為科研的創新與成果展示提供后勤保障。進駐基地的科研單位,在基地管理部門的統一管理下,對所使用的科研用地、用房等行使部分管理職責。在基地運行過程中,基地管理部門通過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為科研人員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在基地營造保障科研、溫馨和諧的服務環境。
1.3企業化與事業化混合的運行模式
企業化與事業化混合的運行模式無論是以科研院所下轄機構為主體,還是以院屬企業為主體,或者是基地公司一體化管理,雖然形式各異,但基本模式既能兼顧科研服務工作,又能實現盈利,實行自身良性循環發展。例如,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的莊行綜合試驗站一個牌子兩個職能,既是院下設的基地管理機構,又是負責生產的院屬企業,基地在兼顧開展科研工作的同時,還要做好生產銷售工作,保證試驗站盈虧平衡;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以基地管理中心為主體,搭建了一個開展科研工作和企業生產的平臺,對進駐的科研項目組和企業實行有償式服務的運行機制;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六合動物科學基地曾經采取過基地與企業(院屬明天農牧公司)一體化的管理模式,以基地服務公司生產為基礎,在為企業創造一個良好運行環境的基礎上,為進駐的研究所提供一些必要的服務,或者作為一個平臺為企業和研究所之間搭建合作的橋梁。
1.4院地共建模式
院地共建模式是一種嶄新的模式,基地是由農科院和駐地政府共建。一般是兩個牌子,既是農科院的科研基地,又是當地園區的現代農業研究院,是農業高新示范區的一個農業項目孵化中心。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東營基地處在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示范區,基地同時也是農業高新示范區的農業研究中心(黃河三角洲現代農業研究院),不僅承擔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研究所的科研任務,還是農業高新區項目落地孵化的平臺。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皖北研究院是和太和縣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平臺,其建設宗旨是構建政府與農業科研單位、新型經營主體、企業協同創新模式,有效促進產、學、研、用協同發展,培育太和縣乃至皖北地區現代農業發展新動能,加快推進農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全面提升農業科技支撐產業發展能力[7]。由于此類基地基本處于建設期剛結束或者剛投入運行,還未形成相對成熟的管理機制,基本上還是處于探索階段。
2農業科研院所試驗基地不同運行模式的優缺點分析
2.1企業化運行模式
企業化運行模式的優點是能夠按照市場的需求和企業的發展實踐開展重點項目和技術的研究,通過生產和銷售突出重點項目和技術完善突破。這種運行模式能夠以企業的發展方向進行技術的重點支撐,條理清晰、責任分明,是以市場為導向,注重科技,以科技為最基本的支撐,經營的模式也是相當的靈活[8]。另外,企業以市場化為導向,利用科研單位的技術優勢,開發盈利的產品,獲得的利潤不僅能夠自負盈虧,還能夠擴大再生產,實現基地的良性循環。同時,科技成果在企業平臺能得到迅速轉化應用,更快地走向市場,為基地的持續發展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企業化運行模式的缺點:一是在基地實際運行過程中,科研單位由于缺乏企業管理經驗,缺少懂得經營的管理人才,加上事業單位辦企業的種種政策限制,使得企業運行成本大大增加,企業效益欠佳甚至長期處于虧損狀態。二是企業化運行模式導致試驗基地主要偏重企業的生產,而很多時候生產和科研本身是存在矛盾的,生產強調成本的控制,科研則注重試驗目標;生產注重效率,而科研更加強調細致周密,如果試驗基地過于注重生產功能,基地科研服務的功能就會部分減弱或者喪失。
2.2事業化運行模式
農業及農業科研的公益性特點決定了在試驗基地建設和運行中政府必須發揮主導作用,以財政資金支持為主[9]。因此,事業化運行模式是農業科研單位在基地運行過程中采用的主要模式,這種模式有利于科研院所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才、技術和資金等方面的優勢,管理人員能安心為科研服務,管理方與被管理方更容易溝通,更容易達成一致的管理目標,有利于促進基地的快速發展。同時,基地的工作重心完全圍繞科研,可根據科研需求拓展服務內容等。事業化運行模式的缺點是需要有穩定的經費支持才能確保基地日常的運行和科研服務工作開展,并且經費的多少直接影響科研服務質量的好壞。現在一些省級農業科研單位獲得的省財政支持力度較大,有條件也完全可以采取事業化運行模式。例如,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目前都在加大基本建設投資、修繕購置專項資金等渠道資源的統籌力度,充分考慮試驗基地運行管理資金需求,在院所年度預算中給予考慮和傾斜,為試驗基地健康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為科研工作人員創造良好的試驗環境[10]。
2.3企業化與事業化混合的運行模式
一般在試驗基地面積較大的情況下,一部分試驗基地已經完全滿足了科研需求,為了使剩余的土地資產實現有效運營,將這部分資產盤活,院里成立農業公司或者引入社會上的企業入駐來經營剩余的土地,達到盤活剩余資產,使土地增值保值的目的。企業與事業化混合模式的優點是可以充分利用試驗基地的土地資源,增加試驗基地的收入來源,同時可借助企業平臺,對基地的科研副產品合理處置。企業化與事業化混合運行模式的缺點:一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由于基地既有服務職能,又有盈利的目標,在企業生產和科研服務之間難以取得平衡,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科研服務工作往往難以做到位,影響了科研基地服務科研功能的發揮,由于兼顧了科研,企業經營的效果也就一般;二是試驗基地在辦企業過程中,也因為體制機制上的原因,難以完全用市場化的標準去運營,導致企業效益不佳;三是事業單位在與引進企業開展合作方面,也會因為沒有經驗引入一些不正規或者信譽不好的企業,導致后期合作過程中發生各種糾紛。
2.4院地共建模式
院地共建模式是一種創新模式,往往是由各省結合省農業科研發展和地方產業導向做出的一種嘗試,這種模式本身也是一種探索,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促進地方產業發展的新途徑,但因為院地共建涉及的管理部門較多,往往是由省科技廳、駐地政府和省農科院三方共管,這種模式面臨的困難是各個部門不僅要有共同的目標和導向,還要建立一種協調、順暢的管理機制,否則由多頭管理和目標差異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很難真正發揮出基地的科研服務功能和項目孵化功能。
3農業科研院所試驗基地選擇運行模式的建議
農業科研院所試驗基地采取哪種方式的運行模式主要是根據單位體制、工作需求、自身的規劃和建設情況以及上級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的政策導向來決定的。目前,國內農業科研院所的體制機制并不完全相同,有的科研院所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有的科研院所是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這就導致了這些科研院所試驗基地的運行模式也不一樣。從單位體制上講,一個法人實體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管理基地的部門是隸屬于機關的一個管理服務部門,代表院統籌試驗基地的管理,基地不是獨立的法人實體,運行經費也完全由院所撥付,這種體制的科研院所試驗基地適合采取事業化的運行模式,如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和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目前采取的就是這種模式。雖然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但試驗基地管理部門作為獨立法人實體的,院里撥付給試驗基地的經費并不能完全滿足試驗基地的運行,因此,試驗基地要盤活基地資產,保證基地正常運行,適合采取企業化和事業化混合的運行模式,如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的試驗基地采取的就是這種混合型運行模式。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經費屬于差額撥付,可以采取公司化運作試驗基地,因此適合采取企業化運行模式。試驗基地在通過企業化運作實現自身良性循環的同時,也能為科研提供必要的服務。從工作需求上講,完全服務于科研工作的試驗基地適合事業化運行模式,有經營需要創收需求的試驗基地適合企業化和事業化混合的運行模式或者企業化運行模式;從規劃和建設規模上講,建設規模適中,完全根據科研需求建設的試驗基地適合事業化運行模式,建設規模大、土地資產多的試驗基地適合企業化和事業化混合的運行模式或企業化運行模式;從政策導向上講,結合地方政府農業開發區建設需求,與地方共建的試驗基地適合院地共建模式。無論哪種運行模式,最終的目標都是發揮好農業科研院所試驗基地的各項功能,實現基地的良性運行。因此,農業科研院所試驗基地可根據目前自身的體制、功能和定位,以及當地政策導向采取適合自己的運行模式,在基地運行的實踐中不斷加以改進完善,使農業科研院所試驗基地真正成為農業科技成果的“孵化器”、農業科技事業的“助推器”,更好地為農業科技發展服務。
4參考文獻
[1]翟艷麗,吳佳林.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探討[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18-21
[2]邵明燦,周建濤,李德新,等.破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難題的深層次思考[J].農業科技管理,2013(2):55-58
[3]孟洪,李仕寶.新常態下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對策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16(3):57-60
[4]栗建枝,成鍇,李洪,等.農業科研單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實踐探索與思考——以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為例[J].農業科技管理,2017
[5]劉志遠.我國農業科技成果培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15(4):52-54
作者:楊力鋼 鞏文紅 李國鋒 單位: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基地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