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北方水稻栽培病害防治的方式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我國北方地區,水稻是非常重要的糧食作物,水稻的種植面積也很大,相比于南方的氣候條件來說,北方光照時間短,晝夜溫差大,所以水稻在生長過程中積溫是十分有限的,再加上土壤、地質等自然因素限制,栽種過程中一旦出現管理不慎就會導致病蟲害的發生。本文主要介紹了北方水稻的栽培技術以及幾種典型的北方水稻病害的防治手段,希望能夠對我國北方水稻栽培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北方水稻;栽培技術;典型病害;防治方式我國北方地區要想實現水稻高產,就必須提升水稻栽培技術,根據北方的實際自然環境從育苗、施肥、灌溉等方面入手,一方面取得高產量,另一方面堅持生態友好的原則,最終達到高產、增產的效果。接下來,筆者將對水稻主要栽培技術進行簡要分析。
一、北方水稻栽培技術分析
(一)育苗技術
在播種時應該掌握恰當的時間,播種精細均勻,培育出適齡狀秧。應用精苗精栽的培育方式,將挑選出來的精苗進行擴行稀植,通過調整秧苗之間的行距完善栽種空間結構,使得精苗的有效、高效的器官得到充足的生長空間,適當抑制無效、低效器官的生長,建立起安全性較高的支撐系,避免出現倒伏現象。
(二)灌溉技術
在水稻灌溉谷草衡中,應該根據秧苗生長的時期不同以及東北地區不同時間雨水量等氣候條件的不同對灌溉水量進行有效的控制,比如,在苗期植株怕澇耐旱,這一時期則應該減少灌溉頻率或者不灌溉,控制土壤中的水分占百分之六十左右。到了拔期以后則要增加灌溉量,澆適量小水。到了大喇叭口期要特別注意,這一階段如果灌溉不足將會直接影響到植株的成活率,導致水稻減產,所以應該大大增加灌溉頻率,保證土壤水分含量充足。水稻水量需求最大的時期是抽穗期,在這一時期必須要根據實際的種植情況隨時準備增加土壤水分。
(三)施肥技術
就施肥來說,種植者必須建立正確的認識,并不是施肥就能夠促進植株生長,在不同的階段水稻對于肥料有著不相同的需求,種植者需要對土壤的成分進行檢測,掌握測土配方這一技術,及時對土壤肥力的實際供給情況充分了解,控制施肥量,這樣做不僅能夠保證水稻土壤肥力充足,同時還能夠降低肥料浪費。
(四)科學管理,正確掌握收獲時間
雜草會對水稻生長造成影響,因此種植者在水稻種植過程中普遍會應用除草劑,要想不影響到水稻種植的質量,除草劑的使用必須適量,避免除草劑藥害影響水稻生長,減少土壤中的藥物殘留。除此之外,還應該定期對稻田進行排查,發現缺苗及時增補,提升土地利用率。在水稻成熟以后應該正確掌握收獲時間,太早或者太晚都會對水稻品質和產量造成影響,通常整個稻田的百分之九十的黃籽粒色澤亮、硬度高為最好的收割時間,一些特殊的晚熟品種則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延長時間收獲。
二、典型北方水稻病害及防治方式
(一)惡苗病
惡苗病是水稻苗期一種非常嚴重的病害,北方地區的不同稻區都會出現,普通的會造成15%~25%的減產,嚴重地區甚至會造成40%~50%的減產。惡苗病發病時期會出現植株細高的情況,同健苗高度相比高出三分之一左右,極少數的病苗比健苗矮小,葉片顏色淡、略窄,根系不良發育。絕大多數的病苗苗期就會死亡。對于惡苗病的主要防治方法一是在品種選擇是拒絕選擇帶病的品種,擇取抗病高產的品種。二是將5000倍稀釋25%咪鮮胺作為浸種藥劑,選擇0.5%咪鮮胺作為種子包衣藥劑。三是秧苗針葉期1500倍稀釋25%咪鮮胺乳油做噴霧,發現病苗及時清理,每畝地使用40ml水稀釋25%咪鮮胺乳油進行噴施。
(二)紋枯病
紋枯病發生時可以采用農業防治與藥劑防治兩種辦法,其中農業防治是在春耕灌水時將浪扎浮沫帶出,于水稻田外深埋或者燒毀,避免出現病草還田情況,保證充足的基肥,控制使用氮肥,增加磷鉀肥,降低苗期猛發以及后期徒長、貪青倒伏的狀況。而藥劑防治則可以對往年發病較多的稻田在栽種10到15天的時候使用4kg20%的稻腳青拌40kg細土,撒入田地殺菌,在發病的初期則可以使用100ml5%井岡霉素兌入30到45kg水進行防治,使用時將藥劑噴在水稻病害部位,每7到10天一次,噴2至3次效果最佳。
(三)稻瘟病
稻瘟病在發病過程中可能影響到水稻的每一個部位,并且在水稻種植到成熟整個時期都可能出現,稻瘟病因真菌引起,危害最為嚴重,嚴重的可能導致水稻田顆粒無收。防治稻瘟病的主要方法主要有三個,其一,要根據北方地區的積溫與氣候情況挑選抗病品種,避免種植品種單一,合理布局種植結構。其二,科學管理水肥,掌握符合實際情況的灌溉技術,按時曬田。在施肥時應施足底肥、及時追肥,使用農家肥,增加鉀肥和磷肥。三是在病害發病之初使用60到70ml40%稻瘟靈乳油或者100g20%三環唑粉劑按畝噴灑,重病害稻田區噴兩次。
參考文獻:
[1]劉剛.淺析水稻種植常見病害及防治[J].四川農業科技,2014,08:40-41.
[2]董大會.探討不同栽培方式對水稻病蟲發生的影響[J].農業與技術,2017,02:127.
作者:張明禮 單位:甘南縣寶山鄉農村經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