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玉米苗期病害防治技術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緊湊型玉米品種的大面積推廣,密植、高溫、雜草同生共存,以及多年連作,玉米各種土傳病害、缺素癥狀發生嚴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玉米生產的發展,在播種前或苗后及早發現和防除會大大減輕病害的發生和危害。
1.玉米全蝕病
1.1發病癥狀:
苗期染病地上部癥狀不明顯,間苗時可見種子根上出現長橢圓形栗褐色病斑,抽穗灌漿期地上部開始顯癥,初葉尖、葉緣變黃,逐漸向葉基和中脈擴展,后葉片自下而上變為黃褐色枯死。嚴重時莖稈松軟,根系呈栗褐色腐爛,須根和根毛明顯減少,易折斷倒伏。7、8月土壤濕度大根系易腐爛,病株早衰20多天。影響灌漿,干粒重下降,嚴重威脅玉米生產。收獲后菌絲在根組織內繼續擴展,致根皮變黑發亮,并向根基延伸,呈黑腳或黑膏藥狀,剝開莖基,表皮內側有小黑點,即病菌子囊殼。
1.2傳播途徑:
該菌是較嚴格的土壤寄居菌,只能在病根茬組織內于土壤中越冬。染病根茬上的病菌在土壤中至少可存活3年,罹病根茬是主要初侵染源。病菌從苗期種子根系侵入,后病菌向次生根蔓延,致根皮變色壞死或腐爛,為害整個生育期。該菌在根系上活動受土壤濕度影響,5、6月份病菌擴展不快,7-8月份氣溫升高雨量增加,病情迅速擴展。沙壤土發病重于壤土,洼地重于平地,平地重于坡地。施用有機肥多的發病輕。7-9月高溫多雨發病重。品種間感病程度差異明顯。
1.3防治技術:
穴施3%三唆酮或三唑醇復方顆粒劑,每667m21.5kg。此外可用含多菌靈、呋喃丹的玉米種衣劑1:50包衣,對該病也有一定防效,且對幼苗有刺激生長作用。
2.玉米鐮刀菌苗枯病
2.1發病癥狀:
從種子萌芽到3~5葉期的幼苗多發,病芽種子根變褐腐爛,可擴展到中胚軸,嚴重時幼芽爛死。幼苗初生根皮層壞死,變黑褐色,根毛減少,無次生根或僅有少數次生根。莖基部水浸狀腐爛,可使莖基部節間整齊斷裂。葉鞘變褐、撕裂,葉片變黃,葉緣枯焦,心葉卷曲易折。通常無次生根的病苗死亡,枯死苗近地面處產生白色或粉紅色霉狀物。有少數次生根的成為弱苗,底部葉片的葉尖發黃,并逐漸向葉片中下部發展,最后全葉變褐枯死。病苗發育遲緩,生長衰弱。嚴重時各層葉片黃枯或青枯。
2.2傳播途徑:
病原菌隨病殘體或在土壤中越冬,成為第二年初侵染菌源,玉米種子也帶菌傳病。玉米苗期持續低溫多雨是苗枯病發生的主要誘因,此種氣象特點導致春玉米發病較重。夏玉米出苗期間氣溫較高,降雨少,天氣晴朗,苗枯病輕微。病苗率與種子帶菌率成正相關,種子帶菌率高的,發病嚴重。砂質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的瘠薄土壤、多年重施化肥而板結的土壤發病均重,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發病較輕。連作田塊,偏施氮肥,磷、鉀缺乏的田塊,以及密度過大、通風透光差、地勢低洼、濕度高的田塊,發病較重。播種過深,玉米出苗時間延長,或苗期蟲害嚴重,造成幼苗傷口較多時,苗枯病也趨于嚴重。
2.3防治技術:
種子處理早期用溫湯浸種法,玉米種子先在18℃~20℃的水中預浸4小時,然后移入60℃的熱水中浸5分鐘。藥劑處理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0.2%~0.3%的用藥量拌種,或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用含有有效殺菌劑成分的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使用方便而有效。
3.玉米紋枯病
3.1發病癥狀:
主要為害葉鞘,也可為害莖稈,嚴重時引起果穗受害。發病初期多在基部1~2莖節葉鞘上產生暗綠色水漬狀病斑,后擴展融合成不規則形或云紋狀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邊緣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擴展。穗苞葉染病也產生同樣的云紋狀斑。果穗染病后禿頂,籽粒細扁或變褐腐爛。嚴重時根莖基部組織變為灰白色,次生根黃褐色或腐爛。多雨、高濕持續時間長時,病部長出稠密的白色菌絲體,菌絲進一步聚集成多個菌絲團,形成小菌核。
3.2傳播途徑:
病菌以菌絲和菌核在病殘體或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條件適宜,菌核萌發產生菌絲侵入寄主,后病部產生氣生菌絲,在病組織附近不斷擴展。菌絲體侵入玉米表皮組織時產生侵入結構。
3.3防治技術:
藥劑防治、用浸種靈按種子重量0.02%拌種后堆悶24~48小時。發病初期噴灑1%井岡霉素0.5kg對水200kg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也可用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農利靈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噴藥重點為玉米基部,保護葉鞘。
作者:張元杰 單位:155802黑龍江省友誼農場第二管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