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五年制基礎醫學專業學生科研能力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五年制基礎醫學專業是首都醫科大學為適應現代生物醫學科學發展和高等醫學教育發展需要于2007年開設的專業,其目標是培養具有寬厚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扎實的基礎醫學基本理論、較高科研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基礎醫學專業培養的是研究型的創新性人才,不是臨床應用型人才,這些學生畢業后要能夠勝任高等醫學院校、科研機構及臨床有關實驗室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因此加強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質的培養意義深遠[1]。為更好地培養基礎醫學專業學生的科研能力,我校通常在第二學期末就為每一位學生安排導師,引導學生進入各科室課題組進行較為系統的科研能力培訓。我們曾協助導師指導過三屆基礎醫學專業學生的科研實踐,對如何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
基礎醫學專業學生在為期五年的大學學習過程中,通常前兩年半為基礎學習階段,從第六學期開始進入臨床醫院進行為期一年的臨床課程學習和基本的臨床技能培訓,而最后一年半的時間則進行專業課學習并完成課題研究、畢業論文寫作及畢業答辯。因此學生進入課題組進行科研能力培訓之時,正值任務繁重的基礎學習階段,而且中間還要進入醫院進行臨床課程學習和基本的臨床技能培訓,實際從事科研訓練的時間有限,因此指導教師應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和科研方向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有步驟、有計劃、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科研能力的培養,切不可一開始就對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否則不僅達不到預期目標,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對科研也容易產生誤解和畏難情緒,不利于后續科研工作的進行。我們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在基礎學習階段主要讓他們把精力放在基礎課程的學習上,打牢醫學基礎。在這一階段可引導和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和寒暑假閱讀一些跟將來要從事的研究工作相關的書籍、文獻和參加小組討論會等,使他們對課題組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法、手段和研究現狀有基本的感性認識并學習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術和方法,重在培養學生對科研的興趣。當他們在最后一學年正式進入實驗室后,此時和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指導他們選擇相應的課題并完成相關的實驗設計及進行后續的實驗研究,在這一階段著重培養他們的科研思維方法、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2加強對學生醫學文獻檢索方法和技能的培訓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要想站在學科的前沿,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具有先進性和創新性,就要檢索和閱讀大量文獻,從中了解有關信息,掌握學科動態。在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源中,如何全面、準確、靈活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避免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漫無邊際的資料閱讀方面,是一切有效科學研究的前提,也是科研工作中最基本和最要的能力訓練。目前,互聯網的發展為文獻查閱提供了方便和快捷的途徑。我們在指導學生時,先讓他們利用學校圖書館及其中的中文數據庫如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等查閱相關的中文文獻和書籍,當他們對相關專業名詞和知識有所了解后,再指導學生使用如PubMed等檢索工具查閱外文文獻。學生閱讀文獻時,要求他們掌握先綜述后論著,先摘要后全文的原則,對大多數文獻可只看摘要,而對于重點文獻則要仔細閱讀,明確文章的問題是什么,作者用什么辦法在解決,得到了什么結果,并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相關問題,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獲取、分析、掌握新知識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3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學術活動
積極參加各類學術活動是了解最新前沿動態和相關科學技術進展的有效方式之一。我們的課題組通常每周會舉行一次組會,在組會上由1~2位學生進行文獻匯報,講解與自己課題有關的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情況,或對自己課題進展和實驗情況進行匯報。老師和其他學生則會針對文獻的優點或不足提出自己的見解,或對學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的建議和解決措施。我們要求基礎醫學專業學生參加這類會議,引導和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討論過程,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見解。另外,我們也要求他們定期進行文獻匯報和結果匯報。通常在學生正式進入課題組2個月后進行開題報告,6個月后進行中期報告,正式畢業答辯前進行預答辯,這些報告中間還會穿插文獻報告和結果匯報。通過這一過程不僅可使學生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被及時發現并得到合理的解決,而且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了他們的參與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對新知識、新領域的探索興趣。此外,我們還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報告會,通過參加這些活動,學生可以快捷地了解醫學及相關領域的前沿資訊,豐富了見識,開闊了視野,為后續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引導學生參與科研實踐,完成科研課題
科研動手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非常關鍵。在學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對要參與的科研工作的基本情況后有所了解后,就可以參與到實際科研工作中。筆者在指導學生參與實驗的過程中,首先讓他們跟隨自己觀看實驗全過程,全面了解和學習相關實驗儀器的操作、各種液體的配置、標本的制備、實驗操作中的注意事項等,然后讓他們從實驗準備入手按照預先設計好的實驗方案,一步一步地具體進行實驗操作,嚴格訓練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通過完整、嚴格的科研實踐培訓,不僅使學生熟悉了科研的基本過程,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路,啟發了學生的思維,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會了在克服困難中成長。任何實驗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實驗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們通過科學地分析、解決這些問題,鍛煉了獨立思考及創新能力,從而實現了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一體化。
5指導學生撰寫畢業論文,參加畢業答辯
絕大部分基礎醫學專業的學生沒有書寫科研論文的經歷,所以導師在論文寫作方面應給予適當的指導。畢業論文通常包括綜述和科研論文兩部分。綜述寫作是一種綜合性訓練,它是在針對性地查閱大量相關文獻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語言對某一專題問題進行系統、全面的綜合概述,具有很強的學術性和技巧性,通過綜述的寫作既可使學生對所研究的問題及其目前的進展情況有較全面地認識。科研論文的寫作是將自己在科研實踐過程中所得到的資料進行科學的分析、歸納、整理并形成能夠反映客觀規律的論點。一篇好的科研論文,來源于新穎的思路、精確的實驗和令人信服的結果。科研論文寫作的同時,也是作者對自己所做工作的一個自我總結、評價、分析和升華的過程。在綜述及論文寫作過程中導師首先應給學生講明其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義,然后指導他們根據自己的科研內容確定主題,列出寫作大綱,為全文確立一個整體思路,并在明確醫學論文的基本結構、格式和規范要求的基礎上根據他們的實驗設計和實驗結果完成初稿寫作,然后師生共同進行討論修改,進一步完善,確保其科學性、嚴謹性和創新性。畢業答辯是科研訓練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為了使學生熟悉答辯程序,提高答辯能力,在正式答辯前應進行預答辯,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另外,學生對要匯報的內容反復練習、PPT反復修改,爭取在答辯時完美地展示自己的綜合素質和科研成果。
6結語
多年的實踐經驗表明,對五年制基礎醫學專業學生實施合理的科研訓練,有利于提高他們的科研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獨立學習和思考的能力以及在科研活動中相互配合的團隊精神,為他們成為一名合格的高級專門人才奠定了基礎[5]。同時,我們應當認識到大學階段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時期,在指導學生參與科研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科學研究的精神、態度和道德的培養,使學生養成尊重科研事實的好習慣和良好的學術行為道德規范。我們相信通過我們的不斷努力和探索,一定能使基礎醫學專業學生的科研素質和科研能力達到更高的水平,為提高我國醫學教育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做出貢獻。
作者:劉麗敏 童學紅 江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