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路徑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概念界定。
通過對中國知網(CNKI)以“創業精神和大學生”為主題進行搜索,檢索到相關度較高的文章826篇(包含期刊、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及報刊),并且隨著時間推進而逐年增多。研究的學科涉及較廣的是哲學、心理學及行為學等。對“創業精神”概念的研究,國內學者多從各自學科背景出發進行了歸納與總結,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本文在借鑒前人學者觀點的基礎上,結合大學生群體的特性,將其定義為:大學生創業精神(undergraduateentrepreneurship)指的是大學生個體尋找、利用機會,在自主創業的過程由認知、意識、個性、意志和行動力構成的一種精神力量。
(二)特點。
(1)自覺能動性。自覺能動性是大學生創業精神實施的首要因素。大學生在創業知識的儲備、創業意識的覺醒、創業意志的堅定、創業行為的實施,以及對創業環境與趨勢變化的發現與追求,特別是尚未被人們所關注的環境與趨勢,都必須發揮自覺能動性。
(2)思維創新性。創新性是大學生創業精神實施的重要支撐。大學生進行創業往往受到資金、經驗、人脈等因素的限制,因此,突破思維的局限,通過創新、變革、轉換、引入新的產品、服務或新的方式,滿足其潛在需求者的需要就成了創業成功與否的首要因素。
(3)實踐操作性。操作性是大學生創業精神實施的重要保障。大學生通過發揮自覺能動性,尋找到的創業機會是能夠為創業者所用的,可以真正實施的機會。
(4)業績追逐性。對業績的追逐是大學生創業精神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保障。大學生創業個體在創業過程中,不能僅僅滿足于現狀,而是對事業的發展、業績的增長充滿激情與渴望。也正是這種對事業增長的追逐,促使了大學生創業個體克服遇到的困難,保持創業熱情,實現創業的目標。
二、影響大學生創業精神的要素分析
(一)個體自身要素。
(1)創業知識。指的是大學生個體對所從事行業的知識的儲備和對創業本身內涵及相關規范的理解和認知。大學生對創業知識的儲備程度越高,對與創業相關規范的理解越全面與深入,其越有可能獲得成功。
(2)創業意識。指的是大學生個體對自主創業行為的自我覺醒程度。這也就要求大學生個體要有敏銳的對環境與趨勢的觀察力,能及時的發現機會;此外還要有創新的意識,敢于創新、善于創新,最終實現對創業意識的覺醒。
(3)創業意志。指的是大學生在創業實踐的過程中,為實現創業目標自覺地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
(4)創業者個性。指的是大學生自身的氣質、性格和能力等方面心理特征在創業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5)創業行動力。指的是大學生在認識、情感、意志等因素的支配下,實際進行的創業行為的執行力。它是創業精神的外在體現和綜合反映。
(二)客觀環境要素。
(1)家庭方面。
1)家庭對個人創業的支持。這主要體現在:一是家庭的情感支持,表現在家人對創業是否持積極的態度;二是家庭的經濟支持,表現在家庭是否提供經濟方面的資助。
2)家庭對個人發展的期望。家庭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更多的是家庭對其未來職業發展的期望,如果家庭對子女的個人發展有明確的目標,就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3)家庭的教育風格。如果大學生的家庭開放強、鼓勵挑戰自我,或者注重對子女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和自主決策能力的培養,也會產生積極影響。
(2)學校方面。
1)學校創業氛圍的營造情況。學校創新創業文化的營造對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意志、創業行為具有重要的意義與作用。
2)學校提供的創新創業的條件。具體包括: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的硬件和軟件條件,以及在學生遇到問題和困境時,能否及時的提供相應的支持和解決方案等。
(3)社會方面。
1)國家在創業政策、環境方面的支持力度。這些包括:國家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的經濟政策及其氛圍等。
2)相關企業的支持力度。這些包括:企業對大學生創業的態度,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的便利條件等。
三、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創業精神存在的問題
(一)個體自身方面存在的問題。
(1)創業知識儲備不足?,F今的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但對旅游社、旅游飯店、旅游商品、旅游營銷等相關專業知識了解的不夠;還因為缺乏社交智能,不善于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2)創業意識覺醒較晚。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較深、人生閱歷不足、旅游相關行業相對復雜等因素的影響,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自我覺醒較晚。
(3)創業意志不夠堅定。在實際的創業過程中,受課程較緊,學校、同學、家庭的不認同,創業初期資金、管理、經驗等方面的不足,家庭溺愛和包辦現象的突出,“眼高手低”現象的存在,吃苦精神、挫折教育的相對缺乏,還有旅游行業的特殊性與復雜性等原因的影響,導致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在遭受挫折后很難繼續堅持下去。
(4)個性與職業的不匹配。根據霍蘭德的職業類型匹配理論,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可能存在自身的氣質、性格和能力與所從事的工作不匹配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創業效果。
(5)創業執行力不足。雖然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對創業意識、興趣有所提升,但真正付諸行動的力度明顯不足。
(二)客觀因素方面存在的問題。
(1)專業管理方面。
1)創業教育認識的誤區。雖然學校認識到了創業精神、創業教育對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發展的重要性,但多將之作為提高學生就業率的手段。表現形式也多以創業講座、創業競賽、大學生創業園區為主。這在本質上是創業實務教育,不是真正的創業教育。
2)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缺失。我國多數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沒有開設跟專業相關的創業課程,即使有也多是依托學校開設的選修課進行的,與專業銜接性不大。而且這些課程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課程之間不具有嚴謹的邏輯結構,沒有形成完整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3)“雙師型”師資隊伍的缺乏。旅游管理專業的創業教育具有極強的專業實操性,這就要求授課老師是理論與實踐兼備的雙師型人才,但因我國旅游管理管理專業教師的經歷多為“從學校到學校”,大多缺乏專業的實踐經歷,很難將理論知識與創業實踐有效融合。
4)創業實習基地建設落后。雖然多數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都已意識到實習基地的重要性,但要么因為學校資源緊缺導致校內實習基地缺失,或因資金緊缺、教學人員不夠,校內實習基地淪為擺設;要么因為管理經驗不足或與校外溝通不夠,校外實習基地成為學生打工的場所,不能發揮其實習、培訓、創業的功能。
(2)社會方面。
1)社會各界的支持力度不夠。近年來,雖然各級政府已出臺許多優惠政策,但由于政策的執行情況、審批制度等方面的落實情況依然不容樂觀;企業因經營成本等因素,專門為大學生提供的創業指導、兼職實習機會較少。
2)傳統文化中消極方面的影響。受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安于現狀、墨守成規、害怕競爭等思想的影響,極大地制約了學生創業精神的形成和創業行為的產生,穩定的工作崗位仍是首選就業方向。
(3)家庭方面。
1)受傳統就業觀的影響。受“學而優則仕”思想的影響,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家長多希望學生畢業后能找例如政府、國有企業等穩定的行業或部門。
2)對行業認知存在偏頗。部分學生家長對旅游管理專業存在認識的偏頗,認為旅游管理專業就是服務人的行業,選擇從事與專業相關的酒店、旅行社、旅游餐館、旅游商品經營等工作,有失體面或特別辛苦,因此對學生的支持不大。
四、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路徑
(一)加強創業精神教育,增強學生創業素質。
高校應結合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的特點,在專業教學中有意識的加大創業精神方面的內容,具體包括:加大創業所需知識的積累,加強對旅游行業相關行業規則的了解;通過校園創業文化營造,加大課堂講授創新創業內容的比例,增加實踐操作的機會;通過挫折教育等方式提升學生的抗挫抗壓能力;根據學生的氣質、性格,對其進行指導,提升學生個性與職業的匹配度。
(二)依托良好的校園文化,營造創業氛圍。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可將專業特性、創業教育與校園文化結合起來,依托校園文化強大的無形的引導培育功能,營造有利于創業精神的校園氛圍。
(三)深化高校教學改革,完善創業課程體系建設。
深化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將理論教學、課程實踐與創業教育結合起來,根據專業發展需要大膽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提升學生適應性與競爭力。具體可通過借鑒國內外成熟的創業教材,編寫適用的、體現本土特色的創新創業教材;改革教學考核機制,加大專業實操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在學生專業成績的比重。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構建“專兼結合”的創新型師資隊伍。
在保證理論教學水平的同時,提升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在創業內容、創業精神方面的教學水平,組建“專兼結合”的創新型師資隊伍。具體為:一是提高新進教師的準入門檻,優先選擇具備專業創新精神、行業實操能力、專業創新能力的教師;二是定期選送教師到相關企業培訓、學習,或是參加行業間會議,提高專業創新能力;三是聘請知名企業家、成功創業者作為兼職教師,給學生開設課程或講座。
(五)加強創業基地建設,構建“校內校外”兩個創業基地。
要重視“校內校外”兩個基地的建設。具體可通過:一是加強校內創業基地的建設,利用校內的教學資源,通過校內實踐基地、校辦企業、創業技能培訓、創業大賽等方式,為學生的校外創業打下基礎;二是重視校外創業基地的建設,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提升創業項目的開發與孵化的成功率,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實踐和支撐平臺。(六)提高社會關注度,爭取創業政策支持。積極引導社會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能力的關注,爭取更為寬松的社會氛圍與政策支持力度。具體可通過兩個方面:一是持續加大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力度,并將之不斷落實與完善。例如完善財稅和信貸政策、融資渠道、投資體制等;二是爭取企業對大學生實習、創業的理解與支持。
作者:肖洪磊 梁慶 徐曉婧 單位:云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