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兒童創意能力培養及孵化服務設計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部分學校培養兒童創意的方式單一,一些家長沒有足夠的能力訓練兒童的創意,這些因素使兒童的創意方案難以得到有效轉化。在此背景下,運用服務設計的方法構建兒童創意能力培養及孵化的平臺,通過各利益相關者的配合,借助產品的孵化過程,可以全面培養兒童的創意能力。
一、問題背景
兒童時期是創造力培養的關鍵時期,在此時期科學培養兒童的創造力,會對其后期創意的開發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目前,國內部分兒童培訓機構把手工制作和繪畫技巧作為訓練的重點,對于創意能力的培養則稍顯不足。在這樣的背景下,運用服務設計的方法研究兒童思維創意培養中的利益相關者,構建兒童創意能力培養的服務系統,為兒童的創意能力培養提供平臺,可以實現兒童創意的產品化落地,在創意實現的過程中,一步步挖掘、鍛煉兒童的創意能力。
二、服務設計方法和工具
服務設計是近幾年學術界研究的熱點。服務設計的全局性視角能夠幫助設計師從全流程體驗的角度重新思考復雜的問題,形成獨特的設計切入點。服務設計中的很多方法和工具借鑒了社會學、經濟學等其他學科的相關方法與工具。這些方法和工具在設計語境下,能夠幫助設計師重新解構問題。服務設計常用的流程分為共創、構思、概念、原型、測試五個階段。根據不同階段的具體產物,把復雜的設計對象拆解,可以洞見用戶及利益相關者的核心需求;構建服務系統,滿足用戶需求,最終表現接觸點;通過制作原型和方案測試,完善服務設計,最終交付執行。在不同的設計階段,設計師可以靈活選取不同的設計工具展開分析和研究。如:在共創階段,設計師常利用頭腦風暴、思維導圖、集體速寫等工具;在構思階段,設計師常利用用戶畫像、用戶旅程圖、利益相關者地圖、接觸點矩陣等工具;在概念階段,設計師可以使用故事板、問題卡片、系統圖、服務藍圖等工具。
三、設計調研
通過桌面調研和實地調研,筆者發現兒童普遍具有想象力,很多想法具有創新性。但是,兒童的想法通過繪畫等方式表現之后,如果沒有后續的渠道對其進行進一步深入和孵化,兒童的想法就容易停留在繪畫作品的階段。在調研階段,筆者發現可以通過增加社會渠道的投入,讓家長和社會機構幫助兒童更好地完成創意能力的鍛煉。在此基礎上,筆者研究了用戶及其利益相關者,制作了用戶畫像(圖1)。通過用戶畫像可以發現,兒童需要家長持續支持他們的創意,需要專業的機構幫助他們完善創意、拓展知識、實現想法。家長需要可以輔助自己更好地培養兒童創意能力的機構,家長在其中可以承擔與兒童溝通、鼓勵兒童的職責。設計師可以通過兒童的思維和創造力為自己的設計提供思路,同時能夠在設計方向上引導兒童充分表現他們的創意。設計企業可以通過孵化兒童、設計師的創意,為產品提供更多元的創意。
四、設計概念
在前期調研分析的基礎上,筆者針對兒童創意能力的培養,構建了一個以設計師為核心的多方利益相關者參與的兒童創意能力培養及孵化的服務系統。家長可以在平臺上兒童的創意繪畫作品,設計師可以挑選其中有價值的作品進行設計改良,在保留兒童核心創意的基礎上,考慮設計的可實現性,并通過手繪、效果圖等方式,將創意繪畫作品轉化為概念設計方案。在此期間,家長可以與設計師及時溝通,讓兒童參與設計方案的全過程。經過改良的概念設計方案在平臺上后,企業可以選擇有價值的概念設計方案進行產品化,制作模型或實現量產。通過這一過程,兒童將獲得從設計草圖到設計產品的全部設計流程的熏陶和培養,有效提升創意能力。
五、App設計表現
該App平臺取名“創意集”,由“大腦”“問號”“蜘蛛網”的圖形結合而成。App用戶主要分為家長、設計師和設計企業三類群體,不同的用戶在注冊后會進入不同的版面。在進入使用界面之前,用戶同意“遵守個人知識產權保障協議”方可進入。App設置有專門的朋友圈、工作臺、市集和個人信息版面。朋友圈可以讓自己關注的朋友查看動態,也可以針對用戶的需求予以相關推薦。工作臺上有兒童創意、手繪作品等相關圖片。設計師平臺、企業平臺能夠上傳照片、視頻、進行聊天和溝通。市集主要是供用戶進行作品、概念方案和產品的線上交易。針對用戶群體,App建立了精簡的交互架構,主要遵循簡潔的設計原則,使用戶能夠快速、準確地理解界面的信息。在使用過程中,圖標比文字能夠更加直觀、有效地建立起信息圖形與用戶認知的映射關系。在色彩選擇上,用戶界面主要以干凈、清晰的白色為背景,采用明亮的顏色搭配,形成有序、指向清晰的色彩系統。
六、設計實踐
設計實踐主要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引導兒童進行發散思維并利用繪畫表達創意。第二階段,設計師與兒童溝通交流,讓兒童的創意思維更加明確,鼓勵兒童將創意以手繪的形式表現出來。第三階段,設計師利用效果圖等形式,改良用手繪表現的兒童創意。第四階段,邀請兒童參與模型制作的全過程,使兒童了解設計制作的步驟,以開闊兒童的視野,增強兒童的好奇心和動手能力,并在模型制作過程中增強兒童的創意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圖2)。為了檢驗設計概念的可行性,筆者對設計方案進行了實踐和測試。設計團隊赴濟南明睿小學、青島黃島區隆美美術體驗館、青島黃島區蒙娜麗莎美術培訓學校,分別進行了多次兒童創意能力培養的工作,利用頭腦風暴、思維發散等方法,收集到兒童的創意作品方案100余張。之后,設計團隊招募了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產品設計專業的學生與兒童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在此基礎上,對兒童繪畫作品進行再設計。很多設計方案經過設計師的轉化形成了效果圖,部分設計方案在模型階段轉化為實物。在這個過程中,雙方通過多次的溝通,使兒童的創意更加完善,增強了兒童的自信心,激發了設計師的設計靈感。在手繪、建模、制作模型階段,設計團隊邀請兒童、家長參與設計,利用多方的資源實現創意能力培養及孵化。基金項目:2018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基于兒童思維創意的產品設計和開發”;2018年度山東省藝術教育專項課題“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設計選修課工作坊式教學模式研究”。
參考文獻:
[1]韓少華,陳汗青.產品服務系統設計理論核心的系統性文獻綜述.創意與設計,2016(2).
[2]胡鴻,郝代濤,白斐然,等.基于服務設計思維的酉州苗繡品牌升級研究.包裝工程,2019(6).
[3]佟佳妮.設計啟發——兒童電子繪本設計的創意思路構想.美術大觀,2018(5).
[4]宋瑞波,孫曉彤.基于用戶體驗的萊蕪“一線五村”古村落旅游服務設計.藝術與設計(理論),2019(4).
[5]侯玉珂,寧芳.基于服務設計思維的教學輔助產品設計研究.工業設計,2019(12).
作者:荊鵬飛 陳曉苗 劉秋燕 單位:山東青年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