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泰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本文主要探討高校泰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認為當前高校泰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中存在著傳統教學方法效果不佳、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薄弱、文化差異及語言表述習慣差異限制跨文化交際能力等問題,提出泰語專業教學中要加強情景式教學法的應用、突出中泰文化差異造成的語言表述習慣差異現象、適當培養學生跨文化動態視角等對策建議,以期能夠促進各高校泰語教學效果的提升,為滿足社會對于國際化人才的需求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校泰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概念
通常我們所說的跨文化交際,是指在特定的交際情景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交際者使用同一種語言(母語或目的語)進行口語交流。一般來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源于其生活環境、習俗習慣、所接受的教育、對事物的了解和認知、價值觀等的不同,交流習慣和方式都有一定的差異性,需要擁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減少人們交流間的誤解或摩擦,提高交流效果。本文所指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指在理解、掌握目的國文化知識與交際技能的基礎上,使用目的語,靈活處理跨文化交際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高校泰語專業的教學和人才培養要努力提高學生在使用泰語方面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此過程中,首先需要懂得對方的語言,進而對其文化背景具有充分的了解,并掌握在交流溝通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二.當前我國高校泰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教學方法效果不佳
當前,我國許多高校泰語專業課程的設置,基本還是按照泰語的聽、說、讀、寫、譯能力來培養進行。由于泰語是一門非通用語種,應用范圍較小,只面向泰國使用,因此,學習資源、學習平臺、網絡互動等基礎教學資源較為稀缺。授課教師基本以教材為主要授課內容,采用的教學方法往往局限于聽說訓練、閱讀訓練、寫作訓練、翻譯訓練等方式,以教師講授為主體,學生進行課堂專項訓練為輔,但也只能是課堂上的練習,或課后的作業,缺乏教材以外的學習拓展。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學習效率的提升作用有限,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二)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薄弱
當前,我國高校泰語專業學生入學前一般都沒有接觸過泰語,基礎薄弱。學校在專業課程設置上主要側重于語言的學習和訓練,對于跨文化交際的引導不足,學習占比少。同時,學生的專業學習主要都在國內進行,對具有差異的泰國文化、風俗等了解不多,通常主要通過課堂上教師的授課或自學對泰國文化有所了解,加之平時的學習、生活的語言環境都為中文,缺乏跨文化的學習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意識。與此同時,學生由于沒有經歷因為跨文化意識或跨文化交際能力欠缺而帶來的交際受阻,使得學生安于現狀,跨文化交際意識薄弱,就更不會重視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三)文化差異及語言表述習
慣差異限制跨文化交際能力一般來說,不同國家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風俗,國家與國家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文化差異,而語言的表述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本國文化的影響,表述習慣也有一定的差異。學生在學習泰語后,不能很好的進行自身的角色轉換。此外,由于學習精力有限,平常則重于對語言的學習,忽略了對象國文化的研究,也不具備有語言表述習慣差異的分析能力,阻礙了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發展。
三.高校泰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對策建議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高校泰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就得首先從教學的根本———課堂教學入手,同時注重學生自身跨文化視角,合理引導學生向國際化人才要求看齊。
(一)加強泰語教學中情景式教學法的應用
教師在進行泰語教學過程中,需要更多的融入泰國文化元素,創造具有中泰文化碰撞的情景,借助情景教學的方法,使得學生掌握基本語言基礎之后,能夠靈活運用。教師可在教授一類單詞或基本句式之后,針對此類詞匯和基本句式設定一個實際情景,讓學生分組進行情景模擬訓練。在此過程中,教師對其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有效加深對相關語言知識的理解以及掌握。如在泰語口語教學中,可應用情景式教學法引導學生掌握酒店類的詞匯及句子,同時讓學生從情景模擬練習中獲取泰國酒店文化信息。
(二)泰語教學中強化突出中泰文化差異造成的語言表述習慣差異現象
之前,在傳統泰語翻譯課程上,教師更多的是依靠教材內容,結合教師自身的翻譯經歷來實施教學,提倡的是學生多練,多記,多背來積累詞匯量和語言信息量,忽略了從對比語言表述習慣差異入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語言表述的興趣,強調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解決翻譯能力訓練的問題。應在泰語教學中突出中泰文化差異造成的語言表述習慣差異現象,如在泰國的習語學習中,通過中泰的表述不同,教師適當引入對泰國文化的合理講解,結合泰國當地的人文特點,與中國相比較,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加深對跨文化差異帶來的語言表述習慣差異的理解.從中泰表述習慣中,可以看到兩國在語言上使用的喻體都不一樣,其現象的產生原因則是中泰文化的差異。教師通過對泰語授課內容語言分類進行中泰表述對比分析,可使學生收獲更多跨文化差異元素,以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適當培養學生跨文化動態視角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許多高校在進行外語教學過程中,越來越認識到融入目的語國家文化學習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可行性。因此,在外語課程的開設中,通常會安排與該語言相關的文化類輔助課程。如:泰語專業設置與泰國相關的禮儀、歷史文化背景等課程,引導學生加強對泰國歷史、人文習俗的認識。雖然該部分課程的設置,對泰國文化進行了表層形式的概述介紹,對學生學習泰語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并沒有對其進行深層次的介紹。同時,之前高校開展的泰國文化類輔助課程,雖能起到拓展學生跨文化視角的作用,但源于我國高校教材建設及內容更新的滯后性,造成學生對于文化的學習了解時效性不強。導致學生學習了相關課程之后,形成了固定思維和認知。文化是一個動態元素,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賦予新的內容或表現形式,會隨著世界發展格局的變動而變動,隨著文化全球化的發展,而今部分泰國青年人,越來越表現出不受傳統觀念約束的傾向,開始食用牛排。由此可見,僅僅因為簡單的相關課程內容介紹,就認為泰國人都不吃牛肉,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在泰語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培養學生的跨文化動態視角,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將強對泰國文化的學習和了解,以防止學生一成不變,用固定的思維方式去看待事物的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經濟市場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全球化時代背景下,國際市場對國際化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滿足中泰合作發展對于國際化人才的需求,就需要針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不斷的培養和提升,使其能夠具備高素質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高校泰語專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要切實以校內的泰語教學為基礎,通過教學方法的靈活應用,教學內容的科學安排,輔助課程的合理補充,將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進行充分的融合,使學生在學習泰語語言的同時,能夠充分了解泰國的歷史人文、習慣習俗、禮儀禮節等文化,能很好的把中泰文化及語言的應用融為自身的技能,向國際化人才要求看齊。
參考文獻
[1]王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調查及其培養策略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2(10):143-145+156
[2]李智.當代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建構與培養[J].江蘇高教,2014(05):112-113
[3]龍菊.赴泰漢語教師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探析———以百色學院為例[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06):40-42
[4]金桂桃,劉暢,程宗穎.“一帶一路”戰略下高校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與培養策略[J].海軍工程大學學報(綜合版),2017,14(01):83-87
[5]吁思敏.我國英語專業跨文化交際教材內容研究[J].當代外語研究,2017(01):29-33
作者:胡博巍 單位: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