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醫內科治療支氣管炎臨床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采取中醫內科治療方式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168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為例,按照患者的病情不同分成中醫組(84例)和西醫組(84例),西醫組患者采取常規的藥物治療,中醫組患者根據臨床表現的不同分成不同的類型,然后進行對癥治療。兩組患者治療一個月后,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中醫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均優于西醫組,(P<0.05)。結論:與西醫治療方式相比,采取中醫內科治療的效果更加顯著,且治療過程中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現象少,因此可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關鍵詞】慢性支氣管炎;中醫;治療效果
慢性支氣管炎這一疾病的持續時間較長,而且很難根治,隨著疾病的進一步發展可能會稱為阻塞性肺疾病,甚至發展為肺心病,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本研究主要探討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采取中醫內科治療方式的效果,具體研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以本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內收治的168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為例,按照患者的病情不同分成中醫組(84例),西醫組(84例),兩組患者均確診為慢性支氣管炎,均意識清醒,自愿配合研究。如表1所示,兩組患者可進行對比,(P>0.05)。
1.2方法
西醫組患者采取抗生素控制感染、糖皮質激素、和支氣管舒張藥物進行治療,治療的同時根據患者的情況給予吸氧治療,治療時間為一個月。中醫組根據患者的情況將患者分為以下四種不同的類型,并采取不同的藥物搭配,開具不同的藥方,每周復查,復查時根據病情的進展適當增減。肺腎兩虛型慢性氣管炎:這種類型的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盜汗頭暈眼花、胸悶氣短、干咳痰少等。藥方為麥冬15g、太子參30g、五味子6g、獲菩6g、陳皮6g、半夏6g、批把葉10g、熟地黃12g、甘草6g[1]。1劑/d,用溫水煎服,早晚各服用一次,持續7d后進行復查,并酌情調整藥方,整體治療時間為一個月。腎虛型慢性氣管炎:這種類型的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胸悶氣短、痰多、尿頻、腰酸等。藥方為白術15g、附子15g、甘草10g、熟地15g、黨參25g、1陳皮10g、淮山藥25g、肉桂10g、獲荃20g、半夏15g、澤瀉15g、茱英10g[2]。1劑/d,用溫水煎服,早晚各服用一次,持續7d后進行復查,并酌情調整藥方,治療時間為一個月。肺虛型慢性氣管炎:這種類型的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痰多、痰液有粘性等。藥方:白前6g、半夏15g、紫莞6g、獲菩12g、灸甘草6g、蘇子12g、12g杏仁、厚樸15g、百部12g、桔梗12g、灸麻黃12g[3-4]。1劑/d,用溫水煎服,早晚各服用一次,持續7d后進行復查,并酌情調整藥方,治療時間為一個月。脾虛型慢性氣管炎:這種類型的患者脈象平緩,主要臨床表現為夜晚咳嗽加重、痰多且粘稠等。藥方為五味子9g、黨參12g、山藥20g、白術9g、黃蔑20g、獲菩9g、甘草3g、防風6g。1劑/d,用溫水煎服,早晚各服用一次,持續7d后進行復查,醫護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并酌情調整藥方,治療時間為一個月。
1.3觀察指標
在兩組患者分別經過了一個月的治療后,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效果: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肺部功能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肺部功能有所改善;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肺部功能無明顯改善,甚至與治療前相比病情加重。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患者的治療效果、年齡、性別等數據均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P<0.05表示數據對比有差異。
2結果
2.1治療效果具體數據見表2。
2.2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具體數據見表3。
3討論
慢性支氣管炎這一疾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咳嗽、咳痰,主要發病人群為中老年人,主要是由于吸煙、病毒感染、空氣污染、氣候、職業粉塵等因素導致,最大特點就是容易反復發作,且治療時間長,而且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還會導致患者發生心肺疾病或者導致患者呼吸困難,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身體健康。而且慢性支氣管炎會對患者的呼吸道和氣道粘膜帶來很大的損害,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情會進一步發展,最終出現肺部損傷、肺源性心臟病等。目前臨床上主要治療方式為西藥治療,給予患者抗感染、平咳治療,雖然能夠在短期的時間內控制疾病的發作,但是無法根治,治標不治本,治療后還容易再次發作。中醫認為慢性支氣管炎屬于咳喘范圍,主要與患者的肝、肺、腎等臟器有密切的關系,需要調節臟器的功能,通過對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對癥治療方式能夠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再次復發的可能性。麥冬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維生素等,能夠抗疲勞、降血糖、潤肺清心、主要治療肺燥干咳、內熱消渴,還具有潤喉的作用,對于慢性支氣管炎的預防和治療有積極的作用;太子參是一種補品,能夠健脾養胃,益氣生津,可以治療因肺虛導致的咳嗽、脾虛導致的食欲不振等,同時還能夠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和體質,改善心肺功能;五味子的主要作用是收斂肺氣,養陰固精、生津止渴;獲菩能夠健脾益胃,寧心安神;陳皮則是一種常見的中藥,主要的功效是理氣健脾、調中燥濕,可以治療脾胃不調,祛痰平喘,對支氣管有擴張作用;半夏的主要功效是燥濕化痰,臨床上常用半夏治療咳嗽、喘息,半夏中有一種生物堿能夠抑制咳嗽,還能夠抑制唾液的分泌,有很好的祛痰作用;批把葉性微寒,能夠清肺止咳,主要用于治療肺熱咳喘、痰稠等癥狀,是臨床上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常用藥物;熟地黃能夠補血滋陰、生津止渴,治療肝腎陰虛,還能夠增強免疫功能;甘草能夠鎮咳祛痰、補脾益氣,能夠促進咽部和支氣管分泌粘液,促進痰液的排出,同時甘草能夠促使藥方中各項藥物相互和諧,有調節藥性的作用;白術可以補氣健脾、溫腎助陽;附子能夠改善血液循環,可治療脾虛陽虛,補腎陽、溫脾陽;熟地則是補血養陰的一味藥材,對于肝腎陰虛者能夠滋補腎陰,益精髓,治療肝腎不足;黨參能夠增強免疫力和腸胃功能,健脾益肺、去咳止痰;淮山藥能夠益腎氣、健脾胃,增強抵抗力;肉桂在主要功效是溫補腎陽、暖脾胃;茱英能夠健脾胃,補肝腎;白前是一種下痰止咳的一味中草藥,能夠清肺熱、平喘、止咳、消痰、對于多痰的患者而言有較大的作用;蘇子、杏仁是常用的止咳平喘的藥物,能夠用于多種咳喘疾病。靈活的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選擇藥材,能夠清肺化痰,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力,調節臟器功能,補肝腎,健脾益肺,保護患者的氣管,從而幫助患者徹底治愈慢性支氣管炎,避免慢性支氣管炎的再次發作。本研究中,中醫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均優于對照組,足以表明了中醫內科對癥治療效果佳,能夠避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寧文虹,曹長偉.中醫內科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臨床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12):157-158.
[2]唐曉偉,曾澤生.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給予中醫內科治療的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20):21-22.
[3]何永泉,馬民皓,曹海利,等.分析中醫內科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療效[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12):2253-2254.
[4]毛廣芬.中醫內科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04):154-155.
作者:王軍虎 單位:甘肅省渭源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