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細節管理效果評價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針對神經內科中護理工作,將細節管理滲透其中,以此考慮細節管理的實際效果。方法本文中第一組案例選擇的是陜西省安康市某醫院的神經內科2018年3月至11月的統計資料,其患者數量96例,將其全部分入到探究組和傳統組之中,每一組患者的數量為48例。傳統組的患者全部采用的常規護理管理的基本模式,而探究組的患者則是選用了細節管理的模式,并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展開全面對比。本文中第二組案例選擇的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某醫院的神經內科2017年4月至12月的統計資料,其患者數量100例,將其分入到探究組和傳統組之中,每組患者的數量為50例。傳統組的患者全部采用的常規護理管理的基本干預模式,而探究組的患者則是選用了細節管理的干預模式,并對護理效果展開全面對比。結果從最終表現來說,本文第一組案例中探究組患者自身多個評分方面全部都超過了傳統組,差異明顯。而本文第二組案例中通過最終結果能夠了解,傳統組患者滿意度達到了(80.46±3.17),而探究組患者滿意度達到了(95.43±3.48)。由此看出,探究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相比于傳統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更好,臨床療效更為顯著。結論相比于早期的護理模式,針對患者采用細節管理的方式,實際取得療效更為明顯,同時廣大患者自身的滿意程度也相對更高。
【關鍵詞】細節管理;神經內科;護理管理
在最近幾年中,我們國家神經內科患者的人數正在持續增加,發病率也隨之有所提高,從而對患者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為此,在進行治療的時候,醫院工作人員理應嘗試從實踐角度出發,將細節層面的內容全部考慮進來,以此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價值。而伴隨醫學技術的持續進步,在進行護理工作的時候,通常會有大量細節方面的缺陷存在,因此便需要處理好相關內容,加強管理水平,確保管理措施能夠有效應用到實踐活動之中,為患者們提供更為良好的服務體驗[1]。
1第一組案例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第一組案例選擇的是陜西省安康市某醫院的神經內科2018年3月~11月中的96例患者進行研究,將其全部分入到探究組和傳統組之中,每一組患者的數量為48人。這其中,傳統組內部患者男性人數為26例,女性人數為22例,年齡在61~83歲,平均年齡則是(69.8±6.1)歲。而探究組內部患者男性人數為29例,女性人數為19例,年齡在61~83歲,平均年齡則是(69.8±6.1)歲。傳統組的患者全部采用的常規護理管理的基本模式,而探究組的患者則是選用了細節管理的模式,并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展開全面對比。所有患者全部都滿足臨床研究的基本標準,其性別和年齡方面均沒有非常明顯的差異,因此并不滿足統計學的基本要求(P<0.05)。因此,可以針對現有的資料內容方面展開全面對比[2]。
1.2護理方法:
傳統組的患者全部采用的常規護理管理的基本模式,而探究組的患者則是選用了細節管理的模式,并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展開全面對比,具體管理的細節內容如下文所示。
1.2.1技術層面的細節管理:相較于普通患者,神經內科患者自身有著很強的特殊性。因此護理人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理應做好細節方面的工作。針對鼻飼飲食的患者,理應將其自身的實際情況全部考慮進來,以此完成食譜的制定工作,尤其需要確保實際比例具有足夠的合理性,同時也要做到營養齊全。而如果一些患者自身無法進食,此時便需要對其采取胃管留置處理的方式。而一些長期住院的患者,由于其需要多次輸液,自身血管的狀況相對較差,因此醫護人員自己便需要盡可能提升自身醫護操作的準確性,盡可能保證一次成功,從而將醫療操作帶來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3]。
1.2.2服務層面的細節管理:一般來說,神經內科患者自身的病情都相對較為嚴重,同時其自身也有著很大的心理壓力。在長時間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自身心理狀態便會受到干擾,往往會有不少負面的想法。基于這一情況,醫護人員在實際工作的時候,需要從細節層面出發進行管理。與廣大患者積極展開交通,了解其內心想法,為其進行開導,幫助其走出困境。這樣一來,患者便會對醫護人員的工作產生認同,促使彼此之間的關系得到緩和。患者自己也會逐步改善自己的想心態,降低內心負面因素帶來的影響,對治療產生自信,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以此可以有效提升臨床護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價值[4]。
1.2.3藥物層面的細節管理:對于神經內科的患者來說,其使用的藥物種類通常都價破位復雜,包括很多種。為此,醫護人員需要對輸液瓶進行編號,按照數字順序金排列。同時還要在每一名并自身的巡視卡上面進行記錄。例如,如果瓶子的數量為3,在輸第一瓶藥物的時候,將其記錄成1/3,后續的藥物記錄則分別是2/3和3/3。如此一來,無論是值班護士還是患者都能夠直觀地料及到藥物當前的使用情況,以防會有輸液次數過多或者過少的問題出現,使得護患糾紛產生的概率大幅度下降。在護士站內部,需要進行前移的藥物都需應當通過避光布的方式完成遮蓋,如此可以有效確保藥物原有的性質不會受到任何影響,提升其穩定性,以防會有藥物產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1.2.4其他方面的細節管理:大部分神經內科的治療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患者必須長期住院接受治療。由于臥床時間過長,很容易造成壓瘡等并發癥出現。為此,醫護人員理應提高重視程度,采取常規護理的方式,對患者自身的皮膚進行合理護理,并定期進行身體擦拭,以防壓瘡問題產生。不僅如此,針對交接班方面,由于患者普遍病情都非常嚴重,經常會有變化產生,因此不但需要進行書面記錄和床頭交接,還要還需要在巡視卡上面做到交接者兩人完成雙簽名。如此一來,護理人員自身的責任心便會得到增加,同時也能將交接不到位等護理風險扼殺于萌芽之中。同時管理人員也可以隨時查閱相關數據資料,促使交接班制度的細則能夠全部落實到位[5]。
1.3實際評價指標:
在本次案例的研究之中,該醫院針對具體護理的效果制定了評分標準,總分為100分。通過對護理工作中的各項內容展開全面分析,確定各項指標內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護理態度以及護理技術等,以此完成細節管理工作的評價。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案例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統計,并使用t檢驗模式,奇數則選用的是χ2同時P<0.05,因此本次案例的結果差異性非常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案例1的結果
在實際研究的過程之中,探究組患者自身的健康教育、護理態度以及護理技術評分方面全部都超過了傳統組,數據資料的表現效果差異非常明顯,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通過研究能夠發現,在傳統組之中,對護理工作感到滿意的人數達到了33人,所占百分比達到了68.75%。而探究組中感到滿意的人數達到了42人,所占百分比達到了87.50%。由此發現,探究組患者對于護理的實際滿意程度超過了傳統組的患者,數據內容差異化非常明顯,且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6]。
3案例2的資料與方法
3.1一般資料:
本文中第二組案例選擇的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某醫院的神經內科2017年4月~12月的100例患者進行研究,根據護理模式的差異,將其全部分入到探究組和傳統組之中,每一組患者的數量為50例。這其中,傳統組中的男性患者人數為23例,女性患者人數為為27例,年齡在46~83歲,平均年齡是(62.4±7.6)歲。而探究組中男性患者人數為26例,而女性患者的人數則為24例,年齡在46~82歲,平均年齡是(63.5±7.7)歲。2組患者的資料本身并沒有顯著區別存在,因此滿足統計學對比的要求。
3.2護理方法:
傳統組的患者全部采用的常規護理管理的基本干預模式,而探究組的患者則是選用了細節管理的干預模式,具體護理的內容如下文所示。
3.2.1心理疏導護理:由于普遍神經內科患者自身病情都十分嚴重,因此通常需要對其采取輔助治療的方式。而儀器設備在使用的過程中經常會有較大的雜音出現。患者本身對自身病情便有著恐懼心理,而聽到這些雜音之后,內心的負面情緒將會進一步增長。同時由于家屬探望的次數有所限制,從而會使得患者自己的內心出現強烈的煩躁感和不安感。為此,護理人員理應嘗試和患者積極展開溝通與交流,對其患者予以關心,并給予充分鼓勵,疏導其內心。如此便可以促使患者逐步穩定自身情緒,提高對于護理人員的信任度,積極與其展開配合,提升戰勝病魔的信心[7]。
3.2.2環境干預護理:如果患者自身的神經內科功能有所缺損,護理人員理應盡可能為患者創設優良的基礎環境,確保其足夠和諧和溫馨。同時對于溫度和濕度進行調整,分別是22~25℃以及65%~75%。不僅如此,光線照射同樣需要十分充足,盡可能保證空氣流通,將外部噪音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進而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體驗[8]。
3.2.3專科教育護理:護理人員理應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在實際刺穿脈部的時候,應當保證一次性成功,防止患者的痛感增加。當有患者提出疑問額時候,應當及時進行回答,并做好健康宣教的我國概念中,促使患者能夠對自身當前的病情有所了解,以防出現恐慌的情況。
3.3觀察指標:
針對傳統組和探究組的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以此對其實際護理的效果、患者滿意程度以及健康宣教方面展開全面對比。
3.4統計學方法:
本次案例采用SPSS2.0軟件進行統計,并使用t檢驗模式,所有資料都采用±標準差進行表示,同時P<0.05,因此本次案例具有統計學意義[9]。
4案例2的結果
通過最終結果能夠了解,傳統組患者滿意度達到了(80.46±3.17),而探究組患者滿意度達到了(95.43±3.48)。由此看出,探究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相比于傳統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更好,臨床療效更為顯著,所有內容的數值可以參照表1。
5討論
通過臨床研究能夠了解,當前我國患有神經內科疾病的患者有很多,由于神經功能無法在短時間內得的恢復,因此對其個人健康帶來活質量[6-8]。近年來,關于甲亢的護理健康宣教體系迅速發展,甲亢臨床護理文獻研究報道顯示,應積極評估患者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健康宣教措施,以保證宣教工作符合患者臨床實際需求[9-10]。為此,本院總結多年甲亢患者護理經驗,編制了一套針對性護理健康宣教模式,臨床實踐研究顯示,出院時和出院半年后,觀察組甲亢患者治療依從性評分[(34.02±2.64)分、(33.52±3.67)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28.05±1.96)分、(27.16±1.34)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知針對性的護理健康宣教有效改善了患者治療依從性,且持續效果良好,有助于幫助患者維持良好的長期遵醫行為。此外,本次研究還發現,干預后觀察組物質生活(43.26±10.38)分、軀體功能(42.96±7.58)分、心理功能(43.28±3.14)分、社會功能(41.69±2.03)分和總評分(192.06±17.12)分顯著高于對照組[(32.15±8.26)分、(31.14±7.56)分、(35.18±7.41)分、(34.24±7.34)分、(142.26±12.03)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知針對性的護理健康宣教也改善了甲亢患者生活質量,對于患者整體預后改善較為有利,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借鑒。甲亢患者的針對性護理健康宣教應根據患者自身病情、疾病認知程度等實際情況,制定甲亢針對性護理健康宣教計劃,采取甲亢保健知識宣教手段,同時積極對患者進行體質量監測及飲食指導,開展緊密的個體化心理宣教,使患者在提高治療依從性的同時,改善心理障礙;此外,應注意出院后健康宣教工作,通過隨訪等工作,督促和指導患者堅持良好的遵醫行為,真正提升甲亢治療效果。綜上所述,甲亢患者給予針對性護理健康宣教,可有效提升其治療依從性,并改善其生活質量,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李麗.Roy適應模式護理干預對甲亢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探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2):264-265.
[2]董繼寧.個體化健康教育在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及對其護理滿意度影響觀察[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8,5(32):165-166.
[3]徐宗彩,唐素榮.定期隨訪宣教對甲亢患者ATD治療的影響[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7,24(5):597-600.
[4]韓曉霞,郭慶玲,趙玲,等.集體健康教育在甲亢服~(131)I患者中的應用[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7,24(5):594-596.
[5]李丹.飲食護理應用在甲亢并糖尿病患者中的護理效果探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12):24+28.
[6]陳巧平,葉旭紅,申屠妙丹.外科護士甲狀腺功能亢進相關知識調查及宣教效果[J].中國鄉村醫藥,2017,24(5):73-74.
[7]黎珍妹.護理宣教對85例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依從性及心理狀況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4):149-151.
[8]丁小琴,喬根芳.知信行模式指導甲亢患者服藥期間的護理與健康教育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2):26-28.
[9]陸云峰.甲狀腺功能亢進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社區治療及健康宣教分析[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6,31(9):1018-1019.
[10]金亞玲.基層醫院外科護士甲亢防治知識調查及宣教效果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6,36(9):1187-1189.
作者:楊陽 單位:大連友誼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