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貧困地區農產品電商平臺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2020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在2021年召開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我國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同時,再次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2014年國家將電商扶貧納入精準扶貧十大工程,各界開始高度關注貧困地區的電商發展,國家出臺了電商扶貧的相關政策,大量電商平臺和社會力量開始探索貧困地區農產品電商的縱深發展。現任陜西省果業中心主任、著名三農學者、農村電商專家魏延安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為進一步深化當前貧困地區的農產品電商扶貧實踐創作完成了《精準扶貧:中國電商扶貧新實踐》一書,并由電子工業出版社于2020年10月出版發行。
全書由6個部分構成。其中,第一部分簡要敘述了電商扶貧的概念、內涵、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具體實現路徑;第二部分主要講如何通過改變發展思維,打開農產品的線上銷售渠道;第三部分闡述了各地如何在有效開發特色資源的基礎上開展電商扶貧;第四部分針對貧困地區的電商創業作了精要講解;第五部分回歸到電商扶貧過程中基礎建設的開展;第六部分指出了當下電商扶貧應該關注的行業變化。用語精煉、深入淺出。不僅闡述了貧困地區構建農產品電商平臺的破局之道,還列舉了大量實踐案例,為廣大貧困地區實現由“輸血式”發展向“造血式”發展的轉變提供了重要參考。
保障貧困地區真脫貧、不返貧有效的辦法就是推動其經濟發展,而電子商務是新經濟的代表,是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力量,也是貧困地區發展農產品貿易的新途徑。因此,構建農產品電商平臺可以為貧困地區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精準扶貧:中國電商扶貧新實踐》一書,首先指出了當前我國貧困地區發展農產品電商的困境。一是貧困地區思想觀念落后,電商平臺構建工作跟進艱難,加上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薄弱,網絡不通、物流時效低,沒有形成健全的電商供應鏈體系;二是由于貧困地區農業生產分散,農產品有產無量難以形成規模,生產管理技術落后,包裝、保鮮、貯存、運輸環節客戶體驗不佳,無法塑造特色品牌。可見,盡管電商平臺可以將貧困地區趨于自然生產的農業優勢有效轉化為經濟效益,但貧困地區的電商平臺構建依舊面臨諸多難以解決的現實問題。目前國內的電商體系是為工業品搭建的,農產品只能借助工業品電商的通道,而如果按照工業品的標準要求農產品勢必出現存儲落后、標準化缺失等問題。本文將結合當前我國貧困地區電商平臺發展現狀及書中觀點,提出促進農產品電商平臺發展的具體建議。一是要了解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和農村社會文明形態。我國農村小規模生產方式還將長期存在,依靠信用辦事的熟人社會狀態也將長期存在。受人口規模和農業經濟發展程度的影響,農村與農村間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搭建農產品電商平臺首先要懂“三農”。二是要完善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建立農村電商站點,既可以獨立建站,也可以借力村委會或醫療衛生室建站。
建站后圍繞站點配套系統支持,將站點建設成農產品上行體系的前端,并具備銜接運營團隊的能力。在農村現有物流體系基礎上解決電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難題,充分利用中國郵政在偏遠山區構建起的物流保障體系,借助農村運輸班車和供銷體系現有資源,降低物流成本。與此同時,培育和發展第四方物流,從根本上破解貧困地區物流發展難題。三是要從消費者的角度和市場角度尋找營銷突破口。改變只注重網絡零售的思路,拓寬農產品銷售出口。農戶要找準自己在供應鏈、產業鏈及價值鏈中的定位,借助已經發展成熟的線上線下渠道深耕品質,打造品牌效應。書中列舉的江蘇睢寧東風村、陜西洛川冬棗園主與何飛杰發展農產品電商的案例,再次說明不盲目追求“全能冠軍”,深耕自身擅長領域的重要性。新時代背景下,貧困地區的農產品電商平臺要回應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要求,把握電商發展的新風口,順應電商整體發展趨勢,努力構建起政府、平臺、企業、農戶協同發展的農產品電商生態圈。《精準扶貧:中國電商扶貧新實踐》一書,試圖為貧困地區農戶尋找“好東西賣上好價格、好效益過上好日子”的突破口,構建農產品扶貧電商平臺無疑是一條捷徑。書中的眾多案例,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益參考。
作者:魏延安 單位:電子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