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城鎮化和國際化農村經濟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農村經濟國際化是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而產生的,自從中國加入WTO,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于國際經濟的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尤其在經濟一體化的現代社會,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深深融入到國際經濟發展的大潮之中。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農村經濟要謀求一席發展之地,就必須跟緊時代的步伐,響應經濟發展的要求,推進農村經濟國際化。其實,自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農業的國際化程度也是在提高的,然而,想要獲得更廣闊更自由的發展空間,還是需要認真思考對策,結合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制定更為可行的農業國際化發展戰略。
2促進農村經濟城鎮化、國際化的發展策略
根據前文所述,我們已經大致了解了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發現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也在進一步的探討中,認識到農村城鎮化以及農村經濟國際化的含義和內涵,那么如何實現農村經濟城鎮化和國際化,發揮城鎮化、國際化對建設農村經濟的決定性作用,就成為當下關注的重點,接下來,筆者就來詳細闡述促進農村經濟城鎮化、國際化的發展策略:
2.1農村經濟城鎮化建設策略
2.1.1搭建城鄉良性互動平臺,縮小城鄉差距由于城鄉差距過大,城鄉之間的互動往往失去平衡,不利于城鄉的同步發展,因此,推進農村經濟發展,應該關注農村的綜合發展,搭建城鄉間互動的良性平臺,以合理的方法協調城鄉差距,進而逐步減小差距,促進農村經濟向城鎮化靠攏,實現生態、平穩、可持續發展。
2.1.2完善農村社會制度,構建農村和諧社會農村城鎮化的建設不能單單盯緊經濟發展這一方面,還應將目光適當投放到農村的社會制度建設上面去,除了農業經濟問題,農村的社會問題也是需要關注的,一些農村基層組織管理松懈、工作制度渙散,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缺失,增加了農村治理難度。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的城鎮化建設。農村城鎮化建設想要取得理想效果,需要將農村經濟和農村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以經濟帶動文化,以文化推動經濟,二者相輔相成,齊頭并進,建設完善的農村社會制度,促進農村城鎮化的平穩發展,進而保證農村經濟水平的提高。
2.1.3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城鎮化建設城鎮化發展的真正持續繁榮有賴于合理的產業結構,優化產業結構是農村經濟城鎮化的關鍵和保障。應當根據小城鎮的特點,以市場為主導,以產業為依托,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來加強服務,發展有結構、有體系的農村產業,加快農村經濟轉型。為農村城鎮化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2農村經濟國際化發展策略
2.2.1發展多元化農業,出口特色農產品自古以來,我們的農業發展思路都是以保障溫飽為主,農產品的種植局限于小麥、玉米、水稻這類用于充當主食的農作物中,但是,從發展農業國際化的思路來看,應該闊狂種植的范圍,調查顯示,小麥、玉米和水稻這些產品并不能夠給我們帶來比較優勢,因此,國家應該有意識的引導農民將糧食的種植適當往其他農產品的生產上轉移,以發揮比較優勢,取得較高的盈利。國家可以制定相應的發展策略,出臺有關政策,為農業的發展做一個較為詳細的規劃。從農產品種植方面來說,可以引導農民在土地和氣候適宜的條件下,種植林果蔬菜,以供出口;畜牧業方面,進一步擴大發展畜養業,在滿足國內肉質的需求的前提下,對外出口肉類。我國的豬肉、羊肉價格均低于國際市場價格,稍加規劃,就可以使之成為我國農產品出口的一個強項。
2.2.2進行勞動力的國際轉移,推動我國農村勞務輸出隨著我國農業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的機械化水平也在不斷發展,這就使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形成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在勞動力的轉移方面,出國務工是一條較為有效的渠道,勞務的國際轉移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顯著地推動作用,出國務工人員不僅獲得了客觀的收入,也學習到了先進的技術,接觸到了先進的理念,這就在潛移默化中加強了農村與國際間的聯系,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國際化。
2.2.3吸引外國投資,開發農村及偏遠山區的荒山荒地在我國的中西部地區,存在不少的荒山荒地,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當地農民沒有能力將其開發利用,使其長期閑置,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隨著國家的進一步開放,可以找出具有開發潛力的地區,尋找境外投資者,進行投資合作開發,實現農村經濟國際化。
3小結
在中國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經濟發展的國際化趨勢已勢不可擋,作為中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農村經濟,應當正視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完善農村經濟發展體制,推進農村經濟的城鎮化國際化建設。本文對農村經濟城鎮化國際化的建設進行了研究,更多的發展策略還有待國人發掘和提出。
作者:張雅雪 單位:中共河北省委黨校保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