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試述農村土地變革的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土地制度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土地制度的改革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短期行為嚴重
如果短期行為嚴重缺乏,將會導致農民的土地使用受到一些影響。預計導致短期行為嚴重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在國家的檔案里長期留著農村土地產權侵權的記錄,在農民的心里這些記錄還深深地印在他們的腦海中,時時刻刻在擔心著政策有變。其次,一些地方實施“人口增加,土地就增加;人口減少了,土地也就相應地減少了”的政策,這個政策給農村的經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土地調整變得十分頻繁。由政府規定的那些土地承包合同沒有完全實現,農民的土地經常受到不規范、不定期的調整,這不但影響了農民的投資行為,而且對農民的投資心理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二)土地資源零碎化
在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農村土地變革的過程中,一般都采用了“農地普占”的做法,這也就是為了充分體現社區成員的土地使用權的平等權利,所謂的“農地普占”意思就是所有農民都會分到依據農戶人口或勞動力而得到的土地。經過對全國29個省中274個村莊的調查,完全按照平均分配的制度來執行的村莊只有74.3%,按人均分配口糧、按勞動力分配田地的只占5.5%;按人均分配口糧、按農戶家里勞動力來分配的占11%,其它的按其它方法來分配。在農村土地使用權的分配中,其中有76.5%的村莊用了好、中、差的土地分配方法,自從農村后,農村的經營方式逐漸形成了一種分散、小規模的方式,一直到現在農村的土地還是以這種方式來經營的。
(三)土地棄耕、撂荒現象嚴重
這種現象在農村非常普遍:一方面,由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等等多種原因,使農村地區的土地資源漸漸地減少了。另一方面,農村生產經營低水平的形式被廣大的農村小規模分散,在農業生產成本高的情況下,又出現了規模經濟差和農業稅負擔加重的形式,導致近年來,農民的生產效益低下,普遍都感覺糟糕,所以他們不得不放棄土地,但為了維持家庭生活只好外出打工尋找新的致富門路。
二、土地制度變革的對策
(一)規范農村土地產權制度
我國的農村土地產權結構主要包括承包權、經營使用權、所有權以及所有權中的收益權、占有權、有限處置權、支配權。首先要明確土地所有權主體。其實集體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只是擁有了部分的所有權而沒有歸他們全部擁有。土地產權分配不明確,導致農村市場經濟發展緩慢,土地配置得不到合理的應用。因此,應明確規定農村土地所有者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其次,合同應包括土地的開發,使用,租賃,轉讓,按揭,和然后承包等等。農民的土地財產權利使農民的土地不再只是口糧田,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實現土地增值。
(二)改革農村土地征用制度
首先,加強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約束和控制。首先,政府應制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嚴格區分公共和經營兩種不同的土地,這是必要的公共項目征地和一般土地治理項目,加強控制對建設用地規劃的總量,將用地規模控制在規定的范圍之內。其次,完善征地補償辦法。一定要保護農民在土地征用過程中的權益,在市場經濟中,農戶是經濟發展的主要要素,而土地經營權是農戶的基本權益,如果要征用農戶的土地,應當與農戶進行協商處理并與農戶見面達成一致意見后,再制定相應的征地方案及補償方案。
(三)加強配套設施建設
在農業保持持續快速而又健康的發展下,我們必須加強對基礎設施配套的建設,同樣也為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首先,要加強政府的支持。為了實施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政府應該積極采取“綠箱政策”。其次,金融支持。在農村中,農村金融體系和信用體系是非常重要的兩個部分,只有對那些資本要求大、生產周期長以及發展緩慢的農業生產項目給予一定的金融支持,才能擴大農村信用社小額貸款和農戶貸款的廣度,才能提高土地承包權和特許經營抵押貸款的可操作性,為了更方便地獲得亟需的資金,建議使用土地使用權抵押融資的方式。
三、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一個整體的過程,不僅要根據不同的地區,實行因地制宜的效率與公平兼顧的方法,而且對于土地制度的改革一定要展開全面的攻勢,針對不同的形式制定全面而有效的方案。
作者:葉暉 單位: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