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析農村金融經濟管理研究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行政監督不到位,造成農村金融監督失誤
各地方政府過分重視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片面追求農村金融增長,而忽視了對農村金融的監督。主要表現:一是政府對農村金融多是事后監督和管理,即在出現金融違法現象之后被動的進行懲罰和處理,失去了監督管理的主動性。二是政府相關部門對農村金融管理的方式不合理。農村金融形勢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保守的、傳統的監督方法不一定適合當前農村金融形勢的發展趨勢。而監管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一成不變的監管方式必然有悖于當前農村金融形勢,阻礙了農村金融業的進一步發展。三是政府監管部門職責劃分不明確,導致了事件發生后的多部門執行或零執行的現象,造成了農村金融監督失誤。
二、農村金融管理組織內部制度不合理,可操作性差
在農村金融管理組織內部領導權力一手抓,“官本位”的思想盛行。任人唯親,重關系輕考核等行為讓金融管理部門喪失了其應有的權威。不少組織內由領導一手說了算缺乏客觀、公正的監督意見,喪失了監督部門的作用。甚至出現“走后門”等腐敗行為,不利于農村金融市場的公平競爭。
三、農村村民監督意識薄弱,社會監督制度發展緩慢
社會監督制度是農村金融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監督有利于調動農村村民主動參與金融管理的積極性,提高透明度和公正性。但是,就目前而言,農村社會監督制度尚未發揮其功效。究其原因,首先是農村村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不愿意表達個人意見和建議,隨大眾等。加之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法律意識和民主觀念相對淡薄。這些自身因素都大大降低了村民參與金融管理監督的主動性。其次,農村村民參與金融監督的渠道不暢通,缺乏正式的制度保障。村民有建議卻苦于沒處說,這大大削減了村民參與監督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失去了對農村金融監督的熱情,阻礙了社會監督制度的正常運行。那么,應該如何重塑農村金融監督體系,其有效路徑包括:
(一)建立健全的農村金融監督法律體系現在農村金融監督是法制監督。完善的法律體系是監管農村當局進行依法監督的前提。農村金融監督法律體系的完善直接影響金融監管成效。具體而言,我們應該在繼續堅持農村基本金融監督法律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現有立法和法規,順應時展,適時制定新的、全面的監督法律,對農村金融監督體系起到有效的補充作用,減少法制漏洞。例如適時推出存款保險制度等。再次應制定一部專門針對農村金融監督的法律法規。立法者應對農村金融工作進行實際考察,立足于農村金融現狀,制定農村金融監督法律。
(二)加強政府部門的行政監督建設,改善農村金融監督形式行政監督是農村金融行政管理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保證農村金融監督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合理、平等、經常、有效的行政監督必不可少。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事前監督,改變事后監督傳統,做好準確有效的預測工作,防患于未然。充分發揮農村金融監督的主動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再者要敢于打破常規,對于錯誤的、不適于當下的監督管理方式要敢于舍棄,勇于創新,探索時應當前農村金融發展形勢的新的監督模式。最后要明確政府各部門的職責劃分,各盡其責。
(三)加強農村金融管理組織內部制度管理,建立健全內部監管改善傳統的金融管理組織內部的管理方式,徹底根除一人執權現象,防止領導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發展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機制,對于領導決策要保持高度透明化,便于員工監督,提高決策的公平性、客觀性。避免貪污腐敗行為的發生。
(四)提高農村村民監督意識,鼓勵村民參與金融監督,促進社會監督制度的穩步發展社會監督制度作為農村金融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程度對農村金融監督影響重大。要形成完善的社會監督工作機制就必須建立農村村民監督網絡。首先通過積極地宣傳教育,提高農村村民的法律和民主意識。例如定期的巡回放映有關民主監督的電影、發放教育書籍等。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通過學習轉變事不關己的狹隘思想,鼓勵村民敢于發現問題,提出建議,共同促進農村金融事業的健康發展。其次開拓村民參與金融監督的渠道。讓村民可以通過合法的途徑對農村金融事業進行監督和管理。
四、結語
“三農”問題成為我國社會日益關注的焦點,通過對農村金融監督體系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思考,和對當前農村金融監督的路徑選擇,可以有效的提高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使我國的農村金融體系可以更好地服務于農民的增收致富、農村的繁榮和農業的發展。
作者:何欣 單位:陜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