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加強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我國經濟改革進程的加快,行政事業單位在管理上存在的問題也逐漸被披露,如何實現現代化管理模式以及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關注。而內部審計作為行政事業單位主要用來監督和評價自身經濟情況的重要手段,也因此得到行政事業單位的重視。但就實際情況而言,行政事業單位在運營中還存在不少內部審計風險。基于此,本文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重心以及普遍存在的內部審計風險出發,分析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改革中存在的障礙,并針對事業單位優化內部審計提出相關優化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問題;策略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內容及存在風險
(一)內部審計內容內部審計是相對于外部審計而言的概念,其主要是由單位內部專職審計人員進行的審計。開展內部審計可以提高單位管理效益、配合外部審計工作實現全面審計。內部審計的核心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對預算執行進行監控。單位審計系統在讀取預算系統數據的基礎上,按照預算項目和財務數據的對應關系,來對預算數據和財務數據、預算指標和財務指標進行對比,深入分析其存在差異的原因,并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預警定義,提供多等級的預算預警信號。第二,對專項經費進行監控。系統根據設定的專項經費來源總額和支出總額之間的對比來檢查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分析其是否存在超支、串戶以及不規范核算等問題。
(二)存在的內部審計風險內部審計風險是指因單位財務報告出現錯報、漏報或內部審計人員未發現單位運營中存在的問題,使得內部審計人員提出的審計意見缺乏合理性的可能性。內部審計風險存在于整個環節,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客觀審計風險。客觀審計風險主要包含財務報表本身存在的重大錯報、漏報或單位運營管理上存在弊端的風險,而財務報表的錯報、漏報將影響單位決策計劃的制定,使得單位實際運營和預期指標出現偏差,進而影響到行政事業單位履職和事業發展。第二類,主觀審計風險。主觀審計風險主要是指審計人員未發現財務報表中存在的問題或單位運營管理中存在的弊端,無法提供科學合理的審計報告,從而影響單位運營活動的開展,嚴重時還會導致單位業務癱瘓。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審計獨立性不足內部審計由單位自行組織專職人員、設立獨立部門來開展。但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更側重于社會效益的獲取,重視公共服務,相對忽視內部建設,導致其自身組織結構依舊以傳統模式為主。再加上行政事業單位運營的公益性,單位管理層和內部人員都缺乏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正確認識,影響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甚至部分單位將審計工作并入監督部門;部分單位存在同一管理者同時領導財務工作和審計工作,導致審計工作難以從客觀、公允的角度來分析單位財務狀況,審計報告也缺乏有效性[1]。而且不切合實際、虛假的審計報告也增加了事業單位的審計風險,給單位運營埋下隱患。
(二)內部審計對象和內容趨于復雜,傳統審計方式難以滿足需求從當前來看,隨經濟改革的深入化,行政事業單位也在不斷細化、優化其經營流程,同時也使得內部審計對象和內容逐漸復雜,增加了內部審計工作的難度。而當前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未完全轉換的傳統審計方式已難以滿足現代審計工作發展的需求,影響單位審計工作的開展,審計風險增加。另外,隨著改革的進行,內部審計的內容、范圍等也在發生變化,逐漸從傳統財務審計衍生為效益審計、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審計等,對單位審計人員的專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審計風險受人員專業性的影響程度逐漸增加。
(三)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在實際工作中,除了按照相關規章制度進行審計外,部分工作也需要審計人員按照自身經驗來做出判斷,審計結果受審計人員主觀認知的影響,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繁瑣、時間跨度較長,對審計人員的抗壓能力、專業能力以及問題處理能力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限制了其判斷對錯、識別風險的能力,而人員的職業道德限制了審計報告的公平性,當人員綜合能力達不到實際要求,審計質量將得不到保障,單位內部審計風險必然會增加。
(四)內部審計方法及制度首先,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常用的內部審計方法主要以賬項基礎審計為主,主要目的是為了查錯防弊。雖然這種方法操作較為便捷,但在審計風險的考量上只涉及對小部分影響因素的控制,風險識別不全,影響單位日常運營活動的開展。其次,單位在數據樣本的抽取上以抽樣審計為主,通過樣本來估量整體數據,而樣本的抽取規模、樣本的評價等依賴內審人員的能力,極容易遺漏重要事項,導致審計風險增加。而且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制度依舊以傳統制度為主,側重于事后控制,缺乏事前、事中的審計程序和制度,部分審計工作的開展缺乏指導。最后,行政事業單位也缺乏完整的審計流程,單位內審只記錄審計人員認為有問題的事項,對于審計人員認為正確的事項不予記錄,使得審計復核、質量控制無從入手[2],降低內部審計效率。
三、行政事業單位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效率的策略
(一)提高單位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和獨立性行政事業單位在提高內審獨立性時,首先應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邀請專業人士在單位內部宣貫內部審計知識,加強領導對內部審計的重視,并成立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明確其權責。其次,確保單位、人員、工作以及經費上的獨立,做好提前準備,為之后單位內部審計的完善及時提供人力、財力等的支持。
(二)優化內部審計方法在大數據時代下,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來完善內部審計方法,利用大數據技術直接涵蓋主要影響數據,并通過建立業務、財務審計統計分析模型,設置風險預警信號來捕捉單位項目活動開展中存在的異常點,對其進行識別、評估,并根據預警信號來將問題反饋給管理人員。另外,借助大數據平臺,行政事業單位可以綜合性審計各類數據,快速對龐大的數據進行處理,同時加強和其他系統之間的聯系,實現從事前、事中到事后的全面跟蹤性審計工作的開展。比如單位可以通過部門預算執行分析平臺,將單位預算編制、部門預算等進行處理和加工,并結合預算執行數據關聯各環節資金使用情況,從而可以全面的對單位的資金管理進行分析,有利于實現單位審計工作的全面覆蓋和實施動態跟蹤[3]。所以,行政事業單位應按照自身運營特點,積極參與審計軟件、財務系統的開發,實現信息化審計。
(三)加強對內審人員綜合能力的培養在行政事業單位存在的內部審計風險中,由人員綜合能力不足帶來的風險屬于可規避風險,而內審人員的綜合能力便屬于可控因素,可以通過手段來消除,因而,為提高審計效率,行政事業單位應加強對內審人員的培養。首先,定期組織專業知識、財會綜合知識等培訓,優化人員知識儲備。其次,完善獎勵約束制度和績效考核機制,按照人員實際工作能力進行崗位升遷、績效獎金發放等。
(四)編制合理的審計制度單位審計工作合理的開展離不開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必須重視對內部審計制度的完善。首先,按照國家相關規章制度、結合自身發展特點來編制可操作的內審規定、方法,形成橫縱連貫的管理制度,指導、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其次,完善內部審計責任制度,明確各審計人員權責,并落實責任到具體,避免推諉責任、漏審等問題發生。最后,建立審計報告復核制度,對內審人員所負責的工作進行復核,檢驗是否存在遺漏的問題。
四、結束語
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是提高單位管理水平、風險應對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從上面分析也可以看出,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審計中還存在不少問題,行政事業單位要提高單位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優化內部審計方法、加強對內審人員綜合能力的培養以及編制合理的審計制度,從而提高內部審計的質量和效率,更好的保障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紅蕾.淺談如何加強事業單位內部審計[J].財會學習,2018(14):175.
[2]郭瑛.淺析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的優化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28):80-81.
[3]劉惠.基于新時期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分析[J].廣東經濟,2017(20):82.
作者:鐘志宇 單位:寧波市海曙區人民政府石碶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