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應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當前,為應對各種環境的變化,高校內部審計應及時更新內部審計方法,采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本文對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產生背景進行追溯,分析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特點,提出高校應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建議,希望有助于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高校的應用。
關鍵詞: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審計計劃;咨詢;質量監控
一、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概述
(一)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產生背景。
在審計發展的長河中,審計方法的發展是一個重要內容。一個恰當的方法適合環境和過程;不恰當的方法是一種浪費或是無效率的。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不斷變化的審計環境,審計人員需要與時俱進地改進審計方法和技術,順應時代的發展。在20世紀90年代,獨立審計迫于生存的壓力,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根據審計的成本效益原則,提出了風險導向審計,通過對整個組織的全面了解,確認組織所有重大的經營風險,對這些重大的風險進行詳細審查,而對其他的一些業務并不投入過多的財力和人力,這樣就可以合理保證審計結論的正確性,又節省了精力,提高了獨立審計的競爭力。風險導向審計被獨立審計驗證有效后,內部審計也相應改變審計方法,開展了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審計開始之初,內部審計人員根據風險排序來確定審計范圍,主要的審計資源分配給可能產生重大風險的業務和事項。內部審計使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后,發現內部審計資源被恰當有效地分配到重要項目上,他們可用較少的時間和精力,完成審計任務,更多的關注組織價值增值業務。21世紀初,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明確指出,審計計劃的制定要以風險評估為基礎。自此,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逐步在組織中推廣應用。
(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特點。
從“控制”到“風險”,不僅僅是一個詞語的簡單替代,而是意義極其深遠的變化正在發生,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具有與其他審計方法不同的特點。1、審計目標。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審計目標不再僅僅限于合規性,確定業務活動是否符合法律、規章制度、標準等,而是識別組織中存在的主要風險,評價內部控制和流程是否能有效地將這些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協助管理層實現組織的目標,從而增加組織價值。2、審計重點。審計目標的改變導致內部審計的重點也發生改變。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審計重點不再是發現并糾正例外和錯誤,而是發現那些不能有效地將重大風險減少到可接受水平的控制和流程,并提出改進建議。3、審計計劃。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最大的特點是將風險評估作為審計的出發點和重點,審計計劃直接與組織重大風險相聯系,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確定審計計劃。4、審計流程。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方法的應用,使得內部審計由被動審計、事后審計,轉變為互動審計、適時審計。在審計工作開始時,邀請被審計部門參與討論組織面臨的重大風險,并根據風險評估制定審計計劃;在審計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地與被審計者溝通,共同分析改進的措施,做到亡羊補牢。5、審計報告。審計結束出具審計報告時,內部審計不再是“雞蛋里挑骨頭”,而是建設性內容居多,雖然也指出存在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站在被審計者的立場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建議。對于風險的關注以及如果更好改進的建議,使得審計人員和被審者具有了共同的語言,更容易進行交流,而兩者良好的交流是有效審計的基礎,這也使得被審計者更易接受審計報告中的建議。
二、高校應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必要性
我國對高等教育非常重視,對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高校的規模越來越大,業務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復雜,為此高校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多,高校在招生、科研、基建、固定資產招標等領域腐敗案件頻發。面對規模越來越龐大的高校,內部審計面臨著任務重、人員少的矛盾和壓力,而且高校管理機制不斷創新、發展,在此背景下,對內部審計的要求不斷提高。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仍采用賬項基礎內部審計方法和制度基礎內部審計。賬項基礎內部審計直接查看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等財務資料,按照會計賬務處理的過程,采用順查或逆查的方法進行審計,這種方法既費時又費力,效率低,效果不佳??刂苹A內部審計方法,在對學校內部控制評價的基礎上,進行有重點地審查,可以減少實質性測試的工作量,從而節約審計資源,提高審計效率,但如果學校內部控制不完善,據此進行的內部審計效果堪憂。為此,高校內部審計應積極改進審計方法,采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方法,以適應新形勢下高校發展的需要。內部審計對學校的經濟業務進行風險評估,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確定審計內容和重點,選擇恰當的審計程序實施審計,從而提高審計效率和效果。三、高校應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建議為了提供更加優質有效的審計服務,高校內部審計要積極采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方法,改進內部審計工作流程。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順利應用,需要高校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提升內部審計素質,并加強質量保障。
(一)轉變思想,更新觀念。
領導重視是內部審計成功的關鍵。高校領導要樹立風險意識,重視內部審計在風險防控中的重要作用,為內部審計配置足夠的人力和物力,提高內部審計地位,為內部審計開展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奠定基礎。同時,內部審計部門需要積極轉換角色,從“監督”向“服務”轉換。之前,內部審計是監督者和評價者,容易讓被審計者認為在吹毛求疵。隨著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實施,傳統的內部審計角色就不再適合了。此時,內部審計更多的是咨詢者,發揮著顧問的作用,內部審計不僅善于發現問題,更要重視解決問題。審計署新規定明確提出,內部審計應提供建議服務。審計意見更具建設性,不再是“不能、不應怎樣”,而是“怎樣做更好”,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完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合理使用資源,提高經濟效益,增加學校價值。
(二)提升內部審計素質。
為了順利應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審計人員應具備以下能力: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責任心強,能公正客觀地進行審計工作;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技能,熟悉風險管理、內部控制以及信息技術;具備職業敏感性、洞察力以及綜合分析判斷能力;具備良好的交流與溝通技巧,樂于協助他人解決問題;具備良好的文字寫作能力。當前,我國高校內部審計人員較少,知識結構較單一,特別是熟悉風險評估與防控的人員較少,這都影響了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高校的應用。因此,必須提高我國內部審計人員素質。高??梢酝ㄟ^招聘符合要求的新人員,也可以對原有審計人員加強繼續教育,提升內部審計整體素質。
(三)加強質量監控。
為了保證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順利實施,必須加強質量監控??刂拼胧┮话惆ㄈ齻€組成部分:一是日常監督主要是保證內部審計工作能按計劃得以完成。審計項目負責人對其負責的審計項目進行日常監督,從審計計劃制定、審計程序執行直至審計報告出具自始至終持續地監督審計任務的執行,以保證審計活動符合相關法規、制度、準則等的要求。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監督內部審計項目負責人,并承擔內部審計日常監督的最終責任;二是內部審查通常由高校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指定的相關人員定期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評價和審查。內部審計審查后,審查小組應明確指出: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性和合規性,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三是外部審查由獨立于高校的人員針對內部審計質量開展的審查。但應注意的是,當涉及審計付費時,為避免出現“誰吹號子誰拿調子”的問題,高校應單獨向外部審查人員付費,而不能從內部審計部門的預算中支出。外部審查完畢后,應發表一個正式的書面報告,并提交給分管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導。內部審計部門應當重視審查報告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及時進行改進,提高內部審計質量。
主要參考文獻:
[1]李華麗,王瑞龍.高校內部審計新發展:參與高校風險管理[J].財會月刊,2017.13.
[2]王彤.高校內部審計轉型:目標導向與路徑選擇[J].中國內部審計,2011.11.
[3]景春平,陳璇.高校內部審計轉型與發展思考[J].財會通訊,2009.10.
作者:韓曉燕 單位:山東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