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大學生民族宗教與政策教育思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民族宗教與政策教育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大學生民族宗教與政策教育思考

        摘要:本文以對寧夏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的學生進行民族宗教理論與政策問卷調查為基礎,分析了當前大學生民族宗教現狀及成因,并借此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為提高寧夏高校大學生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尋找合理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民族宗教理論與政策教育;對策

        一、大學生對民族宗教問題、政策的認知狀況

        大學生是國家、社會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其群體的特殊性使得大學生民族宗教問題更加復雜化,本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和相關理論的基礎上,編制了《民族宗教理論與政策知識狀況調查問卷》,希望通過實證研究,為高校確立大學生民族宗教政策的思路提供依據。1.參加調查學生的基本情況問卷涉及文、理、工、農專業8個系的大一、大二學生,共發放問卷800份,回收問卷764份,其中有效問卷759份,占全部回收卷的99.3%。這些有效問卷中,漢族學生576人,占總人數的76%;回族學生152人,占20%;滿族學生17人,占2.2%;其他民族學生14人,占1.8%,基本上反映了目前各民族學生在我院中所占的比例。2.大學生對民族和宗教問題的認知狀況(1)對民族、宗教基本知識掌握較好。如問到“我國有多少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分布格局;回族的宗教信仰;中國共產黨解決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國策”時,90%以上學生都能準確回答。說明對知識性問題有整體掌握。(2)對國家民族政策持肯定態度,但了解程度有待深入。被問及“對少數民族優惠政策持何態度?”,92%以上基本贊同;“你認為黨的民族政策對少數民族發展有利嗎?”,12%認為“有利,但不大”,84%認為“非常有利”;“黨的民族政策對改善民族關系、維護多民族社會穩定有用嗎?”,15%認為“有作用,但不大”,84%認為“非常有用”;“對民族區域自治是否了解?”,67%的人選擇了“了解一點兒”,選擇“不了解”的達到22%;“你了解黨的少數民族政策嗎?”,回答“不了解”的為50%,“了解一點”的為43%。這表明大學生對于我國民族宗教政策的認可度很高,但對我國實行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了解程度有待深入。(3)對民族文化基本認同,民族之間關系較融洽。被問及“你對回族傳統飲食文化、民族宗教習俗的看法”,48%選擇“無所謂”,25%選擇“非常欣賞”;“我國各民族之間的關系”,選擇“三個離不開”者為92%;“同本民族相比,你和其他民族同學間交往關系”,選擇“尊重其民族習慣”者達到93%。說明占人口多數的漢族學生對其他民族文化比較尊重和認同,民族感情較深。(4)對宗教的認識把握準確,但對宗教政策內涵認識模糊。問及“宗教是什么”時,95%以上學生認為宗教是一種歷史文化現象,說明學生并不認為宗教十分神秘,對宗教有一定理性認識。關于“據你了解,可以在學校從事宗教活動或儀式嗎?”這個問題,大多學生含糊不清,選擇“可以”的達到32%,“不可以”的為43%,“不清楚”的為25%,這也說明大學生對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不懂得如何區分宗教信仰自由與宗教行為自由的界限;然而,在關于“中國共產黨是否可以信仰宗教”的調查中,不少學生認為共產黨員可以信仰宗教,認為教徒也可以加入中國共產黨,這說明目前不少大學生只知道黨和政府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卻不知道這一政策不適用于黨員,在入黨與宗教信仰的問題上存在模糊認識。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全球化思潮對大學生思想意識的影響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呈現出更加隱蔽、更加復雜的態勢。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敵對勢力大力鼓吹全球化時代就是世界大同之期,就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走向“趨同”時期,把發展中國家維護主權獨立的行為污蔑為“極端民族主義”,把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作為“普世文化”。受這些思潮的影響,少數大學生認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矛盾與對立已不復存在,從而動搖了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價值觀發生了變化,民族責任意識淡薄。

        2.宗教滲透對大學生的影響

        宗教滲透帶有明顯的政治圖謀,表現為渠道多樣化、形式隱蔽化、手段現代化和進攻明顯化。由于宗教滲透往往打著宗教傳播和宗教交流的旗號進行反動政治活動和宣傳,這樣的滲透方式沒有直接利益動機的顯現,時間上靈活機動,又沒有距離感,這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較大反差,造成部分大學生難以判斷其本質,成為宗教滲透的的對象。

        3.挫折增加和心理困惑而尋找心理安慰

        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民族地區大學生由于經濟條件與城市學生相比不是很好,因此存在一定自卑心理,這種自卑的不良情緒對他們的人際交往也帶來負面影響;同時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所接受的文化基礎教育比較薄弱,因此在進入大學之后,學習上就比較吃力,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上總是處于焦灼不安而又難以排解的憂慮之中,對未來感到迷茫不安,缺乏主動性,這勢必會影響民族地區大學生的價值取向。部分大學生面臨學習、生活上的壓力,找不到排解苦惱和壓力的合理途徑;看到社會風氣不正和腐敗現象滋生,則思想和信念動搖,對社會主義前途信心不足;由于自身缺乏正確的理想信念,這些大學生往往將這種不安心理轉移到宗教,尋找一種精神依靠。因此,大學生的宗教心理傾向一般呈現出隨意性和功利性的特點,加之宗教勢力向學校的滲透,使大學生接觸宗教文化的機會增多,易受宗教文化傳播的影響,這些都是大學生向宗教尋找心理安慰的主要原因。

        三、對策與建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除了包括“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黨和國家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等共同內容之外,是以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國家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為基礎,針對大學生進行黨的民族理論和政策、“四個認同”以及“三個離不開”等具體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實現中華民族認同和民族團結進步,增強少數民族大學生民族自豪感,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提高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教育。

        1.“四個認同”教育

        2010年5月,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同志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增強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鞏固各族干部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推動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2014年3月,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少數民族界委員聯組會上,習強調指出:“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增強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更好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而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宗教的問題,對他們進行“西化”“分化”的思想滲透。因此,民族地區大學生“四個認同”的意識是否牢固,事關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事關我國社會主義事業是否后繼有人。只有通過加強對大學生“四個認同”的教育,以共同的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來凝聚和團結各民族大學生,不僅有助于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使愛國主義思想深入大學生頭腦中,同時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國家意識、民族意識、大局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進一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發展。

        2.“三個離不開”思想教育

        2005年,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堅持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觀念”。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國家的統一與發展離不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各民族隨著交往的不斷加深,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錯雜居、共生互補的格局。“三個離不開”充分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團結、發展的共同愿望。在歷史傳統文化、自然地理、社會環境的影響下,民族地區大學生在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語言文字等方面與其他地區漢族學生相比有不同的特點,這也就決定了民族地區大學生對本民族的風俗習慣都有著深厚的感情,注重本民族的風俗習慣。例如,回族學生忌食豬肉,不愿其他人動自己的洗漱用品等,而其他民族如蒙古族、滿族則沒有這些禁忌,藏族的學生講究過“藏歷新年”,回族、東鄉族學生講究過“開齋節”“古爾邦節”等,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我們不注意,這些忌諱和習慣很容易成為矛盾的焦點。各民族大學生共同生活在寧夏職業技術學院這個大家庭中,因此各民族大學生應相互包容;同時我們在開展“三個離不開”教育時應切實尊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風俗習慣,要在生活上關心他們,如在校區內設立清真食堂供少數民族大學生用餐,舉辦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等,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團結奮進的各民族大家庭。

        3.“兩個共同”教育

        2005年5月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同志將“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確定為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民族工作的主題,并對“兩個共同”的科學內涵作了進一步的闡述。中國作為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以及走向現代化進程中,各民族之間結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然而,當前民族地區發展相對滯后仍然是民族問題的集中表現,是實現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民族關系的最大障礙。民族工作就要做好協調民族關系、維護民族團結。通過推動和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共同團結進步,才能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因此,“兩個共同”就是凝聚各民族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堅持發展不動搖,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為肩負著雙重使命的民族地區大學生也應看到,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祖國各地特別是民族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人們的衣食住行,還是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方面,與過去相比,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因此,有了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各民族大學生之間應互幫互助,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共同創造輝煌未來。

        參考文獻:

        [1]陳達云,等.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創新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2]楊聰,等.中國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特征及成才之路[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7.

        作者:單西伯 單位:寧夏職業技術學院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午夜三级理论在线观看时 |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自 | 五月天婷婷在线播放视频 |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动漫综合 | 亚洲高清在线Aⅴ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一区看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