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國家穩定和民族團結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在新形勢下,做好高校的民族宗教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當前高校民族宗教工作面臨諸多挑戰,因此,高校要從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注重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等方面不斷推動民族宗教工作的發展,并通過建立和完善工作體制、機制,依托校園文化,推動民族團結教育,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等途徑,不斷開創高校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
關鍵詞:民族宗教工作;新形勢;高校
一、當前高校民族宗教工作面臨的挑戰
1.少數民族學生人數顯著增加
隨著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水平的顯著提高和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學生走進高校學習,少數民族學生在高校學生總數中所占比率不斷上升,他們以本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為主要內容的民族意識也在增強,這強化了不同民族大學生之間關系的敏感性,使得高校民族宗教工作愈顯重要。同時,這些少數民族學生一般又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從而造成有宗教信仰的學生與沒有宗教信仰的學生,以及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學生之間由于文化特征、風俗禁忌、生活習慣等方面的不同而產生各種沖突和矛盾,成為造成校園安全穩定隱患的重要因素。
2.宗教對大學校園的影響和滲透有所抬頭
根據國內各大高校有關大學生宗教信仰的調查顯示,我國大學生的信教人數明顯增多,很多大學生對宗教的本質認識不清。一些封建迷信、邪教等組織利用大學生思想單純、涉世不深等特點,對大學校園的傳播和滲透也有所抬頭。因此,高校在科學無神論教育的基礎上,使學生正確認識和了解宗教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3.地區發展不平衡增加工作難度
由于自然、歷史和社會原因,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基礎薄弱,社會發展相對落后,不但與東部發達省份存在差距,而且在同一地區與漢族群眾也存在差距,這種差距在一定時期內由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因素還可能不斷拉大,這也是造成少數民族地區不同民族之間矛盾的重要因素,從而影響到少數民族學生對國家民族宗教政策的正確理解和運用。而且由于家庭經濟條件、生活水平的差異,也會帶來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的隔閡,這無疑加大了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難度。
4.大學生獲取有關民族宗教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樣和通暢
伴隨著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迅猛發展,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樣、便捷。再加上政府對新興媒體監管的力不從心,來自不同方式、站在不同角度、真實程度不一的民族宗教信息涌到大學生面前,而學生缺乏相關民族宗教知識,又受到民族感情的影響,極易對民族宗教信息產生誤判,從而釀成嚴重后果,這就亟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二、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主要內容
1.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宣傳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
首先,要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是前提。高校應專門制定符合國家政策、具有學校特色、適合本校發展的規章制度,并將民族宗教工作納入高校統戰工作的日常工作之中,使高校民族宗教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做到制度化、規范化、系統化,避免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隨意性。其次,必須讓高校師生學習和理解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了解各少數民族的民情風俗,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有所遵循。
2.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夯實高校民族宗教工作基礎
第一,要把民族團結教育放在首位,注重常規教育與特殊教育相結合。在常規教育中,以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為主渠道,積極開展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教育,要從國家發展的大局出發講團結進步,引導少數民族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在特殊教育中,一方面要針對特殊時期、特殊事件對少數民族師生進行政治理論和民族、宗教方面的正確教育和引導,使他們認清形勢、明辨是非;另一方面可聘請有關民族宗教界權威人士擔任學??妥淌趤韺W校作報告,激發少數民族學生愛國愛教的熱情,引導培養他們樹立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堅定信念。
第二,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成就教育。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各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黨和國家始終把加快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作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堅持國家幫助、發達地區支援、民族地區自力更生相結合的方針,不斷加大對民族地區的支持力度,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的進步,民族地區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宣傳教育,引導大學生加倍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成就,珍惜民族團結穩定的發展環境,從而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第三,加強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歷史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從民族歷史發展的角度使學生深刻理解我國56個民族同宗同源的史實以及中華民族共同發展、相濡以沫的歷史進程,深刻理解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相互融合、相互借鑒,共同創造的結果,深刻理解各民族的語言文字、著名人物、歷史貢獻和現實成就,從而消除民族間的隔閡,增進民族間的理解。并通過具體事件(拉薩“3•14事件”、烏魯木齊“7•5事件”)教育學生深刻認識到依法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性,從而引導他們知法守法,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權威。
3.利用高校教育優勢,注重培養少數民族人才
民族宗教工作離不開人才的培養,而人才的培養又離不開教育。鑒于此,高校要充分發揮教育優勢,高度重視少數民族人才的培養。這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要注重培養高層次、高學歷的少數民族人才,二是要注重做好高層次、高學歷人才的民族宗教工作。
三、積極探索高校民族宗教工作新途徑
1.健全和完善民族宗教工作機制、體制
高校應建立和完善由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的民族宗教工作領導機構,制定總體規劃,對全校民族宗教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和安排,機構下設若干小組,明確分工,全面推進,并對全校黨政干部和輔導員進行民族宗教理論的培訓。同時吸納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教師作為成員,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民族團結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民族宗教工作評估考核機制,將評估考核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針對學生,主要包括民族團結理論知識、實踐的考核;第二層次針對學?;鶎咏M織,主要包括民族團結教育工作計劃、實施成果考核;第三層次針對學校自身,包括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總體計劃和落實情況考核等。通過評估考核,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學校在民族宗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
2.以校園文化為載體,推動民族團結教育
校園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建設體現時代特點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提升少數民族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增進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友愛和互助關系。高??稍谧非笮@活動內容、形式不斷創新的同時,著力構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品牌工程,并積極融入民族宗教元素。諸如舉辦大學生民族文化節、民族團結月、民族宗教知識系列講座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鼓舞和激勵了全校廣大師生積極向上的熱情,而且增進了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
3.注重消除不同民族間的隔閡,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維護校園的團結穩定,增進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核心。高校要立足本校特色和實際,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引導工作,使全校師生進一步加強對民族宗教理論知識的理解,扭轉只有相關部門和少數專門從事民族宗教工作的人員熟悉相關理論政策的局面。這就要求高校要正確處理好信教和不信教師生的關系,堅持對信教和不信教師生進行正面教育和正確引導,消除神秘感和隔閡,促進相互了解,倡導和諧相處,使信教和不信教師生團結起來,共同促進高校民族宗教工作不斷向前發展,這也是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目的之所在。同時,高校對少數民族學生應實行混合編班、混合住宿,而不應由于生活習慣和文化禁忌的不同而分開學習、住宿,這種做法有利于加深各民族間的相互了解,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能夠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共同提高,從而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這種做法當然是要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前提下,使廣大師生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互相尊重、和諧相處。
作者:張洋 單位:南陽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