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子管風琴創作中民族音樂元素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電子管風琴引入我國時間并不久,但其在我國的發展獲得了春天。加強電子管風琴作品的創作,離不開對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首先其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推動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促進我國民族音樂走出去,西方音樂走進來,還推動我們對傳統藝術形式進行新的審視和構建。本文對電子管風琴及其在我國的發展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并從融合民族音樂風格、加強創新、加強民族演奏樂器的模仿以及結合民族音樂實際四個方面開展電子管風琴作品創作中對民族音樂元素運用的研究,希望能夠推動電子管風琴的創作更上新臺階。
[關鍵詞]電子管風琴;創作;民族音樂;元素;運用
一、電子管風琴作品創作應用民族音樂元素的重要意義
(一)中西交流推動引進來、走出去
當前,電子管風琴的音色覆蓋了一些典型的西洋樂器,如鋼琴、銅管等,后來電子管風琴經過了一個迅速的發展期,在這個過程中其也加入了一些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的音色和世界其他民族樂器的音色,這些音色的豐富,一方面推動了電子管風琴更好地發展,使其不斷豐富其自身音色種類,推動電子管風琴演奏風格更加多樣,演奏形式更加豐富,有效地推動了電子管風琴的快速發展,電子管風琴演奏者在彈奏過程中也不斷地豐富其彈奏技巧,實現了其自身的多元化發展;另一方面利用電子管風琴這一具體的演奏樂器,實現了中西方不同演奏樂器之間的交流和融合,通過這種融合實現了不同類型樂器音色的組合,以小見大促進世界音樂的交流和發展,使得中國的傳統民族音樂借這一平臺走出去,也使得世界各國音樂走進來,為中國文化所吸收借鑒,有效地促進了中國音樂文化與世界音樂文化的交流和借鑒,推動音樂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進世界音樂事業的快速發展[2]。
(二)重新審視和構建傳統藝術形式
電子管風琴的創作和發明是時代的產物,是電子科技不斷進步與發展對音樂領域所做出的重要貢獻,電子管風琴的發明實現了對電子音樂范疇內人們未知或不熟悉的創作領域的空白的填補。電子管風琴這一電子科技發明激起了我們對傳統藝術形式和藝術內容的重新審視和構建,為此,我們開始對民族音樂元素在電子管風琴作品創作中的運用開展研究,將傳統文化中的民族音樂通過現代化的演奏方式進行展現,以期更好地實現電子科技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推動音樂在與時俱進發展的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的秉承,使傳統文化在新技術、新發明的帶動下能夠綻放出更耀眼的光芒。同時,這也是音樂創作技術、創作能力發展的過程中獲取源源不斷的力量的重要來源,推動電子管風琴等新時期音樂領域的不斷發展。
二、電子管風琴及其在我國發展的基本情況
(一)電子管風琴概述
語言發展看國度,音樂發展不分國界。20世紀電子樂器發展起來,電子管風琴作為電子科技發展的重要產物,集編曲、演奏和創作于一體,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電子樂器作為新興事物,其在創作上需要借助于傳統音樂來不斷進行豐富想象推動創作,因此電子管風琴的發展,傳承了傳統音樂,也對傳統音樂進行了顛覆,其更具時代意義,更富想象力。電子管風琴作為電子音樂發展的重要代表,其對古典時期的管風琴歷史進行了傳承,并融入了電子音樂的精髓[3]。鋼琴、音樂等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古典主義時期積淀下來大量的樂譜供其進行演奏,而電子管風琴作為新發明的樂器,其發展時間較短,因此其演奏的樂譜一部分是鋼琴、夕陽交響樂的樂譜,另一部分是中國民族交響樂改編的樂譜,其在發展、摸索中創造出了這些曲譜。
(二)電子管風琴在我國的發展情況
我國電子管風琴的發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在短短的三十余年的時間里我國電子管風琴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更實現了創作質量、發展數量的大跨越,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電子管風琴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電子管風琴教育的發展也位于世界前列。我國電子管風琴的發展,離不開日本電子管風琴教育,“雅馬哈電子管風琴師資培訓班”在我國開設創辦這件事成為我國引入電子管風琴的標志性事件,成為我國電子管風琴教育事業發展的開篇,該培訓班的主要參訓人員當前也是我國電子管風琴教育的中流砥柱[4]。早在1988年,我國第一位電子管風琴留學生赴日本攻讀研究生,畢業后回國就任于沈陽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也成為我國第一個開設電子管風琴專業的本科學校。當前,我國九所重點音樂學校中有八所學校都已經開設了電子管風琴專業,分布于北京、上海、沈陽、西安等地,這些學校的電子管風琴本科專業為我國電子管風琴事業的發展輸送了大量的人才,各地也舉辦了數百場次的電子管風琴音樂會,推動了該音樂形式的傳播和發展,我國也頻頻參與國際上舉辦的一些電子管風琴演奏并獲得了一系列獎項??梢哉f,我國的電子管風琴演奏水品已經躋身于世界前列,達到了國際化的演奏水準[5]。作為世界上電子琴擁有量、電子管風琴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我國在電子管風琴教學發展上已經初具規模,并形成了相對完整的教學體系。各音樂協會和音樂學院都十分重視電子管風琴事業的發展。相信我國電子管風琴在作品創作中通過不斷與我國民族音樂元素進行融合,與我國民族音樂相互借鑒互相學習,將會迎來電子管風琴事業的更好發展。
三、電子管風琴作品創作中民族音樂元素運用的手段和方法
(一)融合民族音樂風格,促進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
風格的融合能夠更好地實現過渡。電子管風琴無論是音色還是演奏效果的種類都是十分豐富的,其演奏方法也在不斷地創新,當前電子管風琴在演奏方法上相對來說比較成熟、具體,對不同的音樂風格進行了融合。在這個過程中,電子管風琴作品創作如果想要加強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一定要積極融合民族音樂的風格,為作品奠定一個良好的基調,加強對大自然中美妙音色的運用,這樣的融合才是有效的融合,讓人們在創作以及演奏過程中不顯得突兀。切忌為了融合而融合,將民族英語的元素進行生搬硬套,這樣會嚴重影響電子管風琴的演奏效果。
(二)加強創新,促進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
電子管風琴本身的發展特性就具有創新這一特點。電子管風琴作品創作中對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不是手到擒來的,需要在反復的練習過程中加強對電子管風琴演奏的認識,也要加強對民族音樂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通過創新來不斷推動二者的有效融合。由于中國傳統的民族樂器在樂譜上以及音響資料方面都相對來說較為完善,能夠為電子管風琴的發展提供借鑒。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要加強演奏人員對電子管風琴演奏能力的訓練,要依托嚴格的訓練提升演奏水平,同時加強民族音樂的學習,培養演奏者自己編制曲目的能力,要通過對其創新精神的培養,推動其在編曲、作曲過程中發揮想象,激發創作激情,為人們創作出具有民族音樂特色的電子管風琴曲目以及演奏風格。
(三)加強對民族樂器演奏的模仿,促進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
在電子管風琴創作演奏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電子管風琴對一些民族音樂樂器進行模仿,借用這些樂器的旋律,推動電子管風琴演奏中充分展現民族音樂的韻味,并在這個過程中摸索出電子管風琴演奏傳統音樂的經驗。演奏者需要了解這些民族樂器的演奏方法,并在電子管風琴鍵盤上進行展示和練習,探索更為接近的演奏方法,不斷豐富傳統樂器的表現手段,提升音樂的表現力。
(四)結合民族音樂實際,促進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
電子管風琴創作過程中要想充分發揮民族音樂的重要借鑒作用,實現對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其中最為基礎的工作就是結合民族音樂實際。民族音樂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能夠發展到今天留下眾多赫赫有名的曲目,都是時代的積淀,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經過社會的淘洗留下的,其中蘊含著大量的精華。管風琴創作過程中,在對民族音樂元素運用的實際過程中一定要結合民族音樂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民族音樂的精華,深入民族音樂中去探尋更多可以借鑒的內容,充分挖掘民族音樂的“營養”。
總結
我們從音樂發展史來看,每一個時代的音樂演變、樂器的發明等都展現著時展的烙印。電子時代下,電子管風琴的發展不僅要實現科技的創新,也要加強對傳統音樂元素的運用,在繼承傳統上推動其更好地發展??茖W的發展無止境,但傳統不能被摒棄,我們要集合時代的精華推動電子管風琴作品的創作和發展。
注釋:
[1]王懷瑾.淺析如何用電子管風琴演繹民族交響樂作品《慶典序曲》[J].音樂天地,2013(05):44—45.
[2]李爽.談電子管風琴演奏方式的基本特征[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0(05):145—146.
[3]李爽.電子管風琴對巴洛克音樂的改編與創新研究[J].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3(04):200—202.
[4]蔡慧.電子管風琴藝術對普及社會音樂教學的影響探析[J].黃河之聲,2018(15):89—90.
[5]蘇媛.淺析電子管風琴改編曲的交響化———以新疆維吾爾族交響詩《故鄉》為例[J].音樂與舞蹈學,2016(04):122—123.
作者:李爽 單位:沈陽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