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國際貿易合作專業校企合作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職院校將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方向,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還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校企合作,提高自我價值。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教學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校企合作可以有效考察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專業知識掌握情況,確保學生全面發展。文章針對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教學中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現狀進行分析,并探討如何進行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教學改革。
1校企合作的優勢
1.1推動職業教學發展
校企合作能引導學生客觀了解專業知識,掌握專業實踐能力。在校企合作時,教師需要了解技能培訓與校企合作接軌對學生終身發展的重要性,明確通過技能培訓與校企合作接軌提高職業學生的能力,為職業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必要的基礎。校企合作是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知識能力的延續,同時又可結合學情彌補學生未能掌握的知識。為推動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教育更好地發展,教師需要不斷創新課程模式,不管是專業技能課還是基礎文化課,服務對象都是學生,要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推動職業教學發展。
1.2強化職業教育意義
隨著職業教育的進步,在高職國家貿易教學中,要明確職業教育的目標,對學生進行技能的培養,讓學生有效學習知識。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適應職業教育,在整個過程中完善職業教育,推動了職業教育的進步。職業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技能培養,讓學生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明確的方向。校企合作的模式實現了教學與工作的對接,幫助學生在進行職業規劃的同時,讓學生更了解知識的實用性。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技能培訓來提高學生對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應用的了解,促進學生的能力學習。
1.3增強學生崗位適應性
院校人才培養主要針對的是各具體崗位的需求,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教學與課程創新設計,充分增強了學生對面向崗位的適應性。通過實踐化的課程體系,把崗位中的細節要求,以及對相關人才標準化的需求都巧妙地融入課程中,更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學課程充滿互動性,課堂氣氛活躍,采用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具備技能應用能力[1]。
2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教學現狀
2.1教學資源有待提高
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更多地需要加強資源的建設、通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構建良好的教師隊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及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學資源建設時,缺乏對教師的能力培養,缺乏對教師進行科研能力的考察,導致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缺乏創新,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另外,教學中缺乏先進設備的引進也影響了最終的教學質量[2-3]。
2.2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存在問題
在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教學中,學生對專業知識的了解不充分,導致對專業內涵缺乏認知,在教學課程的設計中,缺乏對學生積極性的培養以及興趣的激發。教師如果不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那么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關系就不會發生變化。教師可以在生活中、情感中與學生建立聯系,和學生成為朋友,能便于教學活動的開展。部分教師缺乏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的意識,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存在高低之分,由此抑制了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
2.3實踐應用能力訓練不足
在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掌握實踐應用能力,保證其在學習中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價值。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其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訓練不足。進行實踐培養時過于形式化,缺乏在整個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導致學生在進行實踐訓練時缺乏目標,不重視實踐。在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教學中,教師缺乏完整的教學方案,對學生整體的教學不足,使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對未來規劃不了解,使學生的自我發展得到了限制。另外,學校在進行實踐培養時,受到空間時間的限制,導致學生的整體發展不足,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產生了影響[4]。
2.4教學模式存在局限性
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教學中,對學生的教學有局限性。在進行教學時,教師缺乏良好的教學定位以及教學方案的制訂,缺乏對教學的創新。在教學中,教師經常采用模仿教學,導致整個教學產生了局限性。由于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發展前景較好,在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保證教學方法符合人才培養需求。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與實際需求不符,會導致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不足,影響了最終學生的發展。
3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校企合作措施
3.1強化師資力量
教師是整個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在進行專業教學時需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強化其專業教學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掌握較強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保證教師的實踐能力以及思維方式符合現代化教學方式,從而有效地提高專業教學水平。在進行師資力量的培養時,需要對教師的信息化能力進行培養,保證教師可以科學有效地制訂教學計劃。在進行教師能力培養時,還需要注重對教學資源的建設,強化教學資源提高學校的軟硬件設施,保證現代化教學方式與實際需求符合。
3.2開展適應性教學
適應性教學是教師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對學生進行不同方式的教學[5]。在互聯網背景下,可以通過系統地對學生的動態、性格特點等進行分析,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分析,讓教師從中得到有利于教學的信息。對學生進行科學歸納,根據學習風格、行為等為學生制定個性化教學活動。
3.3創新文化知識內容,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文化氛圍的創建需要在長期實踐中形成,整個過程中也需要組織一些形式多元的文化活動,引導眾多學生主動參與到其中,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與專業知識結合的了解。學校可以組織一些文化競賽,通過實踐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自己喜歡的項目中,在比賽過程中體會到別樣的文化。在此過程中,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在其中融入多種文化精神,向學生宣講文化建設項目,引導學生進行文化的學習。近幾年,部分學校將傳統工藝引入到傳統文化與專業知識結合建設中,豐富了學生的業余時間,而且將文化與專業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借助最明顯的明星效應,讓學生主動去接受健康、積極的學習方式。
3.4開展實訓課程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下,教師主要是以教學教材為載體、以考試分數為標準開展相應課程,這樣使高分數畢業生掌握了基本的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管理理論知識,但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無法完成相關實踐工作,而企業作為以利益最大化為導向的主體,并不愿意接受這一類型的職員。這主要是由于學校教育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忽視了實務崗位需求。為了有效改變該現狀,首先要實現教學實踐改革,實現理論知識與實務操作有效結合的目標。以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管理專業建設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建立仿真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了解能源動力的發展,以及我國面對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結束語
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要以培養綜合型人才為目標,積極為國家培養人才。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利用創新創業的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討能源發展趨勢。教師要布置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的教學任務,進行校企合作,保證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具體而言,可以從開展教學實踐改革、優化專業教學課程、構建專業師資隊伍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四方面入手,實現專業建設與行業深度結合,致力于培養更高質量、更符合社會和企業需求的專業人才,同時為實現相關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陳鑫,翟菲.基于企業角度的國際經濟與貿易應用型人才的研究[J].經貿實踐,2016(17):24-25.
[2]黃毅青.新時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經濟信息,2019(1):412-413.
[3]張劼彧.高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探索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15):447.
[4]鄢小兵,徐艷蘭.基于“互聯網+CDIO”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例[J].高教學刊,2018(11):5-7.
[5]趙海菲.“跨境電商”背景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探討[J].納稅,2018,12(21):200.
作者:付帆 單位: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