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煤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資源基礎,是我國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一直保持較高的比例:20世紀50年代為90%以上,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則一直保持在70%以上。受我國資源結構和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這一消費結構在近五六十年內難以改變。煤炭作為一種非再生資源,在開采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造成地表沉陷、廢棄物矸石排放堆積、外排礦井水、井下廢氣排放等形式的環境污染與破壞問題,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和我國經濟今后的持續發展。
因此,必須堅定不移的實施煤炭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從國家能源安全、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諸多方面推進煤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徹底改變我國煤炭資源粗放型的開采方式;同時,大力推進煤炭產業結構調整,整合煤炭資源,延長煤炭經濟產業鏈,實現循環經濟、清潔經濟。根據煤炭資源的使用目的,煤炭的用途總結為兩大類:一類是動力煤,一類是煉焦煤。動力煤的主要包括:(1)發電用煤。根據調查,我國約1/3以上的煤用來發電,目前平均發電耗煤為標準煤370g/(kw)左右。電廠通過燃燒煤炭,將煤的熱值通過技術設備轉變為電能。通常表現為火力發電廠。(2)工業用煤。主要表現為蒸汽機車用煤、建材用煤、一般工業鍋爐用煤、冶金用動力煤。(3)生活用煤。主要為冬季取暖之用。煉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煉焦炭,而焦炭多用于煉鋼,是目前鋼鐵等行業的主要生產原料,因此被喻為鋼鐵工業的“基本食糧”。
通過對煤炭資源用途的分析,我國煤炭經濟產業鏈目前主要表現為以下兩種:I、煤炭—焦化—鋼鐵產業鏈;II、煤炭—電力—工業/生活產業鏈。首先,煤礦進行煤炭資源開采,將那些品質好、含硫量低的優質煤直接送去焦化或作為電力煤輸送出去;其次,那些不好區分或含有一定雜質的煤炭被送去洗煤廠進行清洗、篩選,挑選出煤質相對較好的原煤,將其分類為煉焦煤和動力煤。最后,剩下那些煤質差、含硫量高的煤炭往往被掩埋或直接給扔掉了,不僅浪費了資源,而且造成了環境污染。
為了實現煤炭經濟的綠色發展、清潔發展、循環發展、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堅決扭轉粗放經營的老套路,走出一條投入小、產出多、消耗低、質量高、污染小、效益好的集約型發展道路。靠增強內涵來獲得增長,這樣既有利于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又有利于顯著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延長煤炭經濟產業鏈,將傳統“資源一產品廢物”的線性模式轉變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非線性模式,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回收率,實現最大程度的利用資源和最小程度的排放污染物。
為此,我們構建了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模型。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模式是一種“礦產勘查一礦產資源一產品一再生礦產資源一最終排放”的反饋式流程,重視生態效率,挖掘資源潛質,提高煤炭資源利用率,減少廢棄礦物的處置與堆存,實現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廢物產生量的最小化,強化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
構建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首先要開展多目標綜合勘查,提高開采質量和效率。使用先進理論、儀器,提高勘查質量、開采率、收回率,降低剝采率、貧化率。適度選擇煤礦規模,提高回收率,采用先進工藝,節能降耗,保持適度開采規模,提高適應性,達到標準化。積極回收煤炭資源周邊的有用元素,盡可能減少礦產資源消耗和廢棄物產生,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率。其次,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減少廢棄物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降低外部不經濟性和環境成本。例如:對于煤礦礦井中的瓦斯加已科學引導使之轉變燃料;采用先進技術手段充分利用煉焦和發電過程中產生的熱水,避免熱能的白白浪費;焦化后的廢渣可用于制作空心磚等。最后,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增強抵御風險能力。傳統的煤炭企業主要以煤炭開采為主,產品單一,產業鏈短,以出售原煤為主,企業經濟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煤炭市場,一旦煤炭市場低迷不振,企業經濟效益將急劇下滑。
通過發展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既可延長煤基縱向產業鏈,提高煤炭產品的附加值,有效增強煤炭企業對市場風險的抵御能力,也可橫向拓展,增強集聚能力,發揮規模效應,開展多元化經營。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模式更重視工業資源的減量、循環再利用,其產業鏈設計為“煤電一體化—重化工—精細化工”。一方面延伸煤炭下游產品,拉長煤、電、高能耗產品的產業鏈,變出煤為輸電,將一次能源轉化為二次能源,逐步形成電能、熱能的循環經濟產業鏈體系,在轉化過程中提高煤炭附加值;另一方面,以煤炭為原料,開發衍生產品,如焦炭、甲醇、炭黑、化肥等多種煤化工產品,實現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以“煤電一體化”為基礎,逐步發展以焦化廠為基礎的“重化工”階段,最終延伸至輕紡、制藥、建材等多種相關產業的“精細化工”階段。三個階段均以資源綜合利用為主線,將發電廠作中各個環節能量流動的紐帶,充分挖掘資源潛力,從而實現資源循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