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煤炭經濟生態系統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煤炭經濟生態圈的概念
煤炭經濟生態圈是經濟圈在生態角度和煤炭行業的具體化,是煤炭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煤炭產業聚集效應的實現形式,是煤炭產業、煤炭相關產業和輔助機構互動發展的結果。煤炭經濟生態圈是基于低碳經濟核心訴求,從生態型、知識型、節約型以及綠色型的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出發,以煤炭產業鏈延伸及產業間協作為基礎,以煤炭產業集群為現實載體,在一定的外部環境推動下,通過煤炭產業集群擴張效應而形成的以煤炭產業和諧發展為主導的社會經濟形態,是煤炭產業集群發展過程的高級表現形式。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以煤炭產業為核心的煤炭經濟生態圈將日益成為推動煤炭產業“十二五”發展的新模式。
(二)煤炭經濟生態圈的內涵
目前,世界各地學者對煤炭經濟生態圈探索尚屬初步階段,尚未形成關于煤炭經濟生態圈的統一界定標準。本文認為,煤炭經濟生態圈是以煤炭洗選、加工產業為核心,并由該核心產業及與這個核心具有一體化傾向的鄰接產業及其他相關產業、輔助機構所組成的圈層結構。煤炭經濟生態圈是煤炭工業經濟發展的一種形式,它以煤炭資源稟賦為基礎,以煤炭產業為樞紐,以專業化分工及產業生態化要求為紐帶,以政策為保障,依托其他相關產業與輔助機構,在一定的區域空間內形成不同圈層的產業集聚,實現煤炭資源與各種經濟要素的優化配置和合理流動,從而實現圈內各圈層間經濟的互動發展。煤炭經濟生態圈是基于煤炭產業及其相關產業高度集群化發展形成的,其形成是煤炭產業低碳化的趨勢使然,是主觀推動和客觀趨勢的產物。構建煤炭經濟生態圈的主要原則為,堅持產業系統升級;堅持資源集約開發;堅持經濟低碳發展等。根據上述原則,煤炭經濟生態圈只有在妥善處理好政府與市場、資源與環境、主體功能與其他功能等幾個方面關系的基礎上,采取科學合理、有序適度的開發,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適度開發煤炭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在生態和資源環境可承受的范圍內發展煤炭產業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圈內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才能實現圈內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煤炭經濟生態圈的系統分析
(一)煤炭經濟生態圈的要素組成煤炭經濟生態圈不僅僅是煤炭產業鏈延伸而形成的線性產業聚集,而是煤炭相關產業、相關企業在區域內圍繞煤炭產業,從開采到使用的各種相關行為主體組成的網絡經濟系統。煤炭經濟生態圈由主體要素、資源要素和環境要素三大要素組成,要素之間彼此相互作用,交叉形成網絡分布。
1.煤炭經濟生態圈的主體要素。煤炭經濟生態圈的主體要素即煤炭產業、煤炭相關產業與輔助機構三大主體。具體來說,煤炭經濟生態圈的行為主體即圈內的成員產業,包括煤炭開采加工產業、建材產業、發電產業、煤化工產業、鋼鐵產業、交通運輸產業、礦區旅游產業、煤炭深加工產業、服務機構、政府部門、教育及科研機構、金融機構等。主體要素是煤炭經濟生態圈的行為主體,是促進煤炭經濟生態圈發展的主動力量,可以通過發揮自身的能動性來影響控制煤炭經濟生態圈的發展。煤炭經濟生態圈是以煤炭產業為核心存在和發展起來的,煤炭產業是煤炭經濟生態圈的核心主體。煤炭產業是煤炭開采、加工的煤炭企業簇群,包括少數大型煤炭企業集團、以煤炭開采加工為主的煤炭中小企業。煤炭企業簇群在煤炭資源富集區集聚,帶來企業間煤炭資源的共享與簡單的分工協作,形成知識與技術的溢出效應,拉動區域內經濟增長,進而吸引相關產業、相關企業向煤炭富集區內靠攏,通過共同性與互補性的交叉影響,進而形成高度的專業化分工與協作,最終在煤炭富集區產生集聚效應,帶動區域內經濟的發展。可以說,煤炭產業是煤炭經濟生態圈的核心主體和經濟拉動者。政府部門在煤炭經濟生態圈的發展中起著關鍵性作用。我國礦產資源、土地資源等自然資源歸國家所有,對這些資源的開發使用是在國家政策的直接領導下進行的。煤炭經濟生態圈的形成起源于國家對煤炭資源的開發,是在國家政策規劃和煤炭產業的帶動下逐步形成的。政府是制度的制定者,從宏觀與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通過有效的制度供給適合煤炭產業生存發展的軟環境,維護煤炭經濟生態圈內良性競爭和協作的局面。政府是最重要的行為主體,是煤炭經濟生態圈的主要推動力量。
2.煤炭經濟生態圈的資源要素。煤炭經濟生態圈的資源要素包括煤炭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資源。資源要素是煤炭經濟生態圈的主要投入要素,是主體要素的主要作用對象,主體通過對煤炭資源的開發和使用,對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達到資源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創造經濟價值并促使煤炭經濟生態圈的快速發展。作為主要投入原料,煤炭資源始終在煤炭經濟生態圈的形成、發展、成熟與衰退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是煤炭經濟生態圈的基礎。煤炭資源稀缺性與強地理根植性,決定了煤炭經濟生態圈必然臨近煤炭資源富集區,脫離了豐富的煤炭資源,煤炭經濟生態圈也就無從發展。煤炭資源作為煤炭經濟生態圈的關鍵資源要素,一方面,煤炭資源在促進煤炭經濟生態圈形成與發展中起了決定性作用,通過資源開發,形成初級煤炭開采加工企業的集中,隨著資源開發程度的提高,進而吸引相關產業的聚集,形成煤炭經濟生態圈;另一方面,煤炭經濟生態圈作為煤炭富集區經濟的主要推動力量,能夠實現區域內煤炭資源的大規模、高效率開發,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煤炭產業素質,使煤炭經濟生態圈成為一種新型的知識型、生態型煤炭主體功能區。
3.煤炭經濟生態圈的環境要素。煤炭經濟生態圈的環境要素包括市場環境、政策環境與生態環境等三大環境。環境要素是煤炭經濟生態圈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在該空間中,煤炭經濟生態圈與內外部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并通過與環境的因果作用、非線性作用、信息的流動與反饋等進一步推動煤炭經濟生態圈的發展演化。在煤炭產業為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同時,受傳統生產力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由煤炭資源大規模開發利用而引發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高碳問題日益突出。為恢復正常的生態環境功能,煤炭經濟生態圈加大了對外部負效應的補償及資源環境的治理,如對煤炭開采使用過程中的土地塌陷、土地閑置、礦井水的隨意排放、煤層氣與瓦斯等資源浪費、燃煤引起的廢氣污染等現象進行綜合整治。生態環境是煤炭經濟生態圈最重要的環境要素,煤炭經濟生態圈的發展過程中更應注重保持生態環境的平衡。
(二)煤炭經濟生態圈的結構層次
煤炭經濟生態圈以煤炭開采與加工產業為核心產業,其他產業與核心產業的聯系程度受各種環境條件的影響而不同,使煤炭經濟生態圈因聯系程度的不同而呈現出圈層式的結構。本文認為煤炭經濟生態圈由三個圈層組成,圈層劃分由圈內其他產業與煤炭開采、加工產業的關聯度確定。煤炭開采、加工產業為煤炭經濟生態圈的核心主體,形成煤炭經濟生態圈的核心圈,即內層圈。與煤炭開采、加工產業相關聯的相關產業,包括煤炭產業鏈上下游的產業及其他相關產業,如建材產業、發電產業、煤化工產業、鋼鐵產業、煤炭深加工產業、交通運輸產業、礦區旅游產業等,組成了煤炭經濟生態圈的中層圈。對內圈層及中圈層中各企業運營起到支持作用的輔助機構,包括政府部門、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醫院等服務機構、教育及科研機構等。圈層間及圈層內部相互開放和兼容,通過專業化分工及相對應的物質流、技術流、資金流、信息流形成有機銜接。
三、煤炭經濟生態圈的基本特征
煤炭經濟生態圈是我國十二五“主體功能區”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現實表現形式,較之煤炭產業集群,兩者間有相似也有不同。煤炭經濟生態圈建設始終突出生態性與低碳性的特點,演進過程既體現煤炭產業集群的空間集中性、政府推動與市場引導的動力復合性,又強調了基于地緣優勢(資源優勢、市場優勢、產業優勢等)的非煤產業科學延展性,以及區域主導(煤炭)產業與其他產業(非煤產業)間的強關聯性。具體體現在空間特征、關聯特征、動力特征與生態特征等四個方面。
(一)空間特征———單核心完整性
煤炭資源的稀缺性與強地理根植性決定了一定的煤炭資源稟賦能對其他產業具有較強的經濟吸引力和輻射力,是經濟圈的核心要素。在空間布局上,煤炭經濟生態圈呈單核心型、完整型分布。
(二)組織結構特征———有核式網絡型
煤炭產業集群是以煤炭產業為核心的有核式網絡型集群,煤炭經濟生態圈亦為以煤炭產業為主體的主體功能區。煤炭經濟生態圈以煤炭開采加工產業為核心,形成單核心圈;圈內除多個關聯產業外,還有支持企業活動的機構和組織,各個要素相互依存,通過協同作用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
(三)關聯特征———強聯系性
一方面,煤炭經濟生態圈內煤炭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存在著較為密切的經濟社會聯系,這樣密切的聯系能使得圈內產業結構呈現綜合、多元的趨勢,具有較強的結構轉化能力與綜合競爭能力,形成互利共生關系。另一方面,企業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促使企業間的聯系及影響增強,根據知識與技術外溢效應與拉拔效應,煤炭產業可以在圈內相關企業間相互模仿和同質化的持續推進中快速提升競爭力。
(四)動力特征———政府推動與市場引導復合性
區位優勢是煤炭產業競爭優勢的決定因素,資源優勢是形成區位優勢的先決條件,而政府是吸引資源優勢的主要動力來源。無論從煤炭資源的公共屬性,還是從煤炭經濟生態圈的形成過程來看,政府部門始終煤炭經濟生態圈的主要推力,通過提供有效的制度以供給適合煤炭產業生存發展的軟環境,并采用政策引導和項目支持等調控手段,從宏觀上引導和促進煤炭經濟生態圈的建設和發展。同時,堅持以市場機制為主導,充分依靠市場力量,打破行政區劃壁壘,可以實現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資金、技術等資源與要素在圈內的流動和優化配置,實現企業間協同競爭,促進煤炭經濟生態圈的優化升級。
(五)生態特征———低碳性
煤炭經濟生態圈是產業內及產業間相關自然與人工環境構成的復合生態體,其煤炭資源合作開發、資源共享的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煤炭經濟生態圈的整體優勢。煤炭經濟生態圈是基于生態學原理,通過產業間耦合與協同作用,逐步建立煤炭經濟生態鏈和生態網,為廢棄物尋找利用者或分解者,實現廢棄物的循環分層利用,進而實現廢棄物在圈內的全回收和向圈外的零排放,使污染負效益變為資源正效益,全面協調現有產業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間的矛盾,最終實現煤炭產業低碳可持續發展。
四、結論
(一)煤炭經濟生態圈是我國煤炭富集區,有效貫徹落實國家
“十二五”主體功能區戰略的現實空間載體基于煤炭資源的地理根植性、不可轉移性與路徑依賴性,建國以來,我國煤炭資源富集區在客觀上形成了煤炭產業聚集現象,形成了煤炭主體要素對環境要素的支配,但受社會環境、經濟環境等環境要素的制約,目前我國煤炭產業聚集現象到煤炭產業集群的轉化較為艱難。隨著生態環境要素對煤炭產業的要求日益加強,把握“十二五”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的契機,按照“煤炭產業聚集-煤炭產業集群-知識型與生態型煤炭主體功能區”的梯度進化模式,推進煤炭富集區域煤炭經濟生態圈建設,是有效貫徹落實國家“十二五”主體功能區戰略的現實空間載體。
(二)煤炭經濟生態圈是煤炭產業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現實載體
本文依據低碳經濟理論,基于系統科學視角,界定了煤炭經濟生態圈的概念、要素組成、結構層次與基本特征,探索研究了其運行機制與動力機制,認為其符合國家大型煤炭基地和煤炭富集區基于技術創新與低碳經濟發展的要求,是煤炭產業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對煤炭經濟生態圈基本要素探索的基礎上,還需要,以便更系統地了解煤炭經濟生態圈的運行,從而更加合理開發利用煤炭資源,實現煤炭經濟生態圈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等綜合效益,保障煤炭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