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市區經濟發展模式與發展路徑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市區經濟的發展是三明市全市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全市發展的龍頭,只有市區經濟發展起來,才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本文在對三明市經濟發展現狀進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市區經濟發展效率提升的策略,為增強發展三明市市區經濟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一、導言
(一)市區經濟的界定市區是人口、資本、人才、技術和資訊等生產要素的集聚地,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較為完善,是加速城鎮化進程和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的主要力量,承擔著引領、示范和帶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責任。市區經濟又稱為城區經濟,是綜合性、系統性的概念。地市級之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自城區經濟之間的競爭優勢。市區經濟具有方向性和向導性,是拉動全市經濟發展的引擎動力。市區經濟具有高收益型,其經濟生產效率遠遠高于其他地區。市區經濟產業鏈條長,產業關聯度高,有體制創新的活躍性,是改革的試驗區。
(二)市區經濟研究述評作為城市經濟學研究的熱點和前沿問題,現有對市區經濟的研究主要包括市區經濟發展的定性研究和市區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投入——產出關系以及發展效率評價的定量研究。市區經濟的發展是三明市全市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全市發展的龍頭,只有市區經濟發展起來才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本文在對三明市經濟發展現狀進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市區經濟發展效率提升的策略,為增強發展三明市市區經濟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二、三明市市區經濟發展現狀
(一)市區經濟的發展持續受到關注2007年,三明市人民政府印發了《三明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市區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試行)》,從拓展市區經濟發展空間、促進市區工業提速增效、扶持建筑業做大做強、支持商貿物流與旅游業加快發展、推動市區經濟和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積極創造市區經濟發展條件等方面,加快區域中心城市發展,增強市區經濟的實力與帶動力,推動市縣一體化和城市聯盟,促進三明市的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2019年,三明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出要實施區域協同發展戰略,主動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進一步加快市區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內外協同“兩篇文章”。市區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重要基礎和保證。三明市區經濟發展質量如何,對三明市經濟發展影響大小需要評估與反思。
(二)市區經濟發展質量不樂觀通過對2013年-2019年三明市統計年鑒的梳理(表1),三明市區經濟總量占全市(共含12個縣市區)經濟總量一直保持在20%多一點,在2019年下降到20.1%。
(三)產業機構優勢不明顯通過對一二三產業市區占比分析,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占比較為平穩,其中第三產業占比最高,約為全市第三產業總量的四分之一。第二產業占比有增長,但增長并不明顯(表2)。
(四)市區尚未形成要素集聚通過對人口數據的梳理,三明市以及市區常駐人口總量均逐年遞增,市區人口增速略高于全市人口增速,但增速不明顯,說明市區未形成人口集聚優勢(表3)。
三、三明市市區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
(一)財政體制改革市區經濟發展研究中最為關注的問題是財政體制改革。按照稅種的不同,市政府與區政府將財政收入劃分為市級收入、區級收入以及市區共享收入。區所轄范圍內的較大比例財政收入上繳市財政,使得市區財力明顯偏弱。省直管縣財政的好處是減少行政層級,激活了縣域經濟的發展,但缺點是直接減弱了地級市政府對全市經濟的管理能力,使得各地級市的中心城市發展緩慢。
(二)制約發展因素較多三元與梅列兩區面臨發展空間受限、工業企業外遷、產業結構不優等制約因素。通過大力發展集約低碳型、集聚效益型、消費驅動型、科技文化融合型和城市治理服務型經濟,實現經濟發展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發展目標從單純追求量的增長向結構效益并重轉變,走出城區經濟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三)城市規劃落后城市規劃是一個城市建設和發展的總綱,它明確了一個城市的功能和發展目標,決定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目前三明市區在城市規劃領域存在的問題主要有:規劃落后,特別是城郊規劃落后;規劃發展不均衡,市區發展重點項目多落地梅列區;規劃特色不鮮明,與其他地級市城區規劃趨同。綜上所述,市區經濟實力不斷地下降,其帶動性無法有效體現,對全市的調控能力也會減弱,整個區域經濟的協調性可持續就會受到影響。因此,市級經濟的發展必須引起各方重視。關注市區經濟發展現狀不僅要分析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還要考察經濟發展活力的強弱及經濟發展潛力的大小。市區經濟發展與行政管理體制沒有決定性的關系。加快發展市區經濟的突破點在中心城市自身的發展,以及市與區之間的工作機制。
四、三明市市區經濟發展建議
(一)三明市市區經濟發展模式梅列區和三元區作為一個地方中心城市所在地,具有對周邊的帶動引領作用,如果經濟實力不斷下降,其帶動性就不能有效體現。目前,兩區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土地成本高,要素資源相對集中,需要承擔價值鏈分工體系中的高附加值環節,與兩區的企業、居民共同創造市區獨有競爭優勢,構建城市優先機制,要將梅列區與三元區作為全市的經濟高地。因此,梅列區和三元區經濟的發展亟待引起三明市各方面的重視。探討三明市區經濟的發展,就是基于市區發展的價值取向,尋求市區內資源的最優配置,這些資源包括財政收入、土地、人口等。如何形成上述資源的集聚是市區經濟發展的核心任務。
(二)三明市市區經濟發展路徑創新城市運營管理,轉變政府的觀念和職能,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用創新引領市區經濟體制創新。后土地經濟時期,市區經濟要以社區建設為重心,以城市資產運營為重點,特別是對城市無形資產的運營。推進聯動機制。推進三元與梅列兩區聯動,推進建成區的改造與城郊建設的聯動,使城鄉資源得到最優配置。提升已建成區域的輻射作用,并利用聯動機制提升城郊的承載能力,形成良性互動。這需要規劃先行,合理擴大城市規模,給未來發展留下空間。做大市區空間,加大力度推進市區與沙縣同城化,持續推進市區與永安一體化,調整產業結構,做強市區產業,提升主導產業的競爭優勢。市區經濟的競爭力主要取決于所擁有的高端產業的數量、規模及其輻射能力。做強市區產業需要提升特色工業園和產業園的園區建設水平,提高戰略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的比重。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上領先,要成為服務業發展高地,成為全市的教育中心、商業中心、文化娛樂中心、居住中心以及物流集散中心。優化營商環境,努力營造與城市定位、產業結構相匹配的一流投資、生活環境,給高端產業集聚、高端人才集聚營造優越的外部環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并帶動周邊區域共同發展。做美市區環境,做優市區公共服務,打造人居環境新格局。城鄉共融,推動城市漸進更新,打響文明城市品牌,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將兩區打造成人氣集聚、宜居宜業的美麗之城。持續把生態新城作為市區未來發展的重要載體,加快推進生態新城康養城。
【參考文獻】
[1]楊新宇,米奇彥.構建市區經濟發展新機制[J].浙江經濟,2012(6):50.
[2]梁江,孫輝.模式與動因——中國城市中心區的形態演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3]彭佳良.中心城區經濟社會競爭力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以9個副省級城市中心城區為例[J].經濟研究導,2016(17):9-11.
[4]余紅勝.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R].三明:三明市人民政府,2020.
作者:鄭慶偉 單位:三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