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煤炭經濟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當前煤炭企業在發展經濟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煤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的治理難度較高,并且受到煤炭資源的限定
伴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煤炭的需求量也不斷提高,所以,作為煤炭企業來講,就需要提高自身產量,從而與市場的需求相吻合。面對這種急劇提高煤炭產量的局面,煤炭資源的生產及損耗必然會造成生態環境問題,從而影響我國后續工作及可持續發展的落實。例如:在我國東部一些區域,對煤炭的需求數量較多,然而該區域的煤炭開采量也已經到達飽和,僅可以由山東、山西等地域開采煤炭資源,而煤炭的挖掘又形成了很多礦坑,進而影響了周邊區域的生態環境。
(二)煤炭企業自身的結構亟待優化
針對當前我國煤炭企業的發展形勢看來,很多煤炭企業依舊沿用以往的發展結構,依靠增加煤炭產量及價格來促進企業發展,提高企業資金收益。煤炭企業需要對自身的結構進行優化與調整,創建特定的煤炭產業結構,并以此為基礎,發展循環形勢的煤炭經濟,創建穩定的煤炭結構,從而應對市場的各種突發情況,提高煤炭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三)我國對改變煤炭企業的生產發展形勢缺少政策性的鼓勵與扶持
在改變煤炭企業生產及發展經濟形勢方面,我國至今仍沒有創建對應的法規標準及鼓勵扶持政策,從而導致煤炭企業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缺少明確的引導與支持。雖然一些煤炭企業盡管已經投入了大量資金來研發多元化的煤炭商品,但沒有變成主導性的產業。再加上我國一些優惠政策無法落實,就為煤炭經濟法發展制造了困難。甚至一些地區,規模較大的煤炭企業直接變成了管理該區域煤炭發展的機構。
一、經濟增長情況
山西省的經濟狀況處于全國中下部,很多指標都處于全國范圍內的第20位上下,相對落后;且城鎮化水平相對較低,除采礦業的發展比較良好以外,其他行業的發展水平仍然比較落后;重工業在山西省的經濟發展中占據非常主要的地位。
二、煤炭經濟情況
山西省煤炭經濟的發展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山西省一次能源的生產總量非常大,但卻呈現出煤炭資源“獨大”的現象,原煤占總能源產量的99%以上,水電與瓦斯所占的比例很小,而石油與天然氣的產量幾乎為零;山西省的煤炭消費水平位居全國第2位,其中重工業所占的比例相當高,始終不低于60%,最高則達到90%以上;山西省固定資產投資中,能源工業所占的比例最高,而從能源劃分的角度上看,山西省煤炭采選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位居全國第1;山西省的煤炭銷售量占據全國總量的60%以上,為全國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山西省發展煤炭經濟的代價便是環境的嚴重污染,固體廢棄物的排量位居全國第3位、硫化物排量位居全國第4位、粉塵排放位居全國第2位,這些污染都主要來源于煤炭產業。總體上看,山西省的煤炭資源儲量豐富,在固定資產投資以及產銷量上也都相對較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影響;隨著經濟的發展,山西省煤炭產業的產銷量增長更加快速,但存在變動幅度較大的問題;山西省本地的煤炭產量與銷量不協調,在為各地區經濟做出貢獻的同時,對山西省的環境造成了較大的污染與破壞。
三、煤炭經濟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探究煤炭經濟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主要需要兩個根本性方面,分別為煤炭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以及煤炭生產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其中能夠作為分析指標的主要有煤炭消耗強度和煤炭消費彈性。其中,能源消耗強度的計算公式為:能夠反映出一個區域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對能源消費的依賴性,還能夠顯示出該地區對能源是否充分利用,一般情況下,能源消耗強度越低,說明地區經濟發展得越健康。煤炭消費彈性越低,說明該地區經濟增長對煤炭消費的依賴程度較低,經濟發展得越健康。另外,煤炭采選業所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能夠表現出煤炭經濟在區域內部對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也能夠反映出煤炭經濟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拿山西省來說,煤炭經濟對其經濟增長的影響力較大,但目前正在逐漸減弱中,從近年來的發展水平上看,山西省煤炭消耗強度的下降速度加快。同時,山西省的煤炭省產業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著山西省的經濟增長,但與陜西以及內蒙古等同為煤炭生產大省的省份相比,山西省的經濟增長對煤炭經濟的依賴性正在逐漸減弱。
四、結論
一、當前煤炭經濟形勢分析
煤炭使用量巨大的行業,有色金屬、鋼鐵、化工行業的持續低迷導致了這些行業在煤炭的使用量持續下降,同時從目前情況來看,因受宏觀經濟的影響,這些行業在短期內很難出現好轉,這也造成了煤炭企業的利潤的下降。同時人工費、運費的增加也造成了煤炭開采成本的增加,從而造成了許多煤炭企業出現了虧損的現象。以我國的煤炭儲存大省為例,山西省在2013上半年整個煤炭行業的總利潤僅為69.1億元,同去年同一時間相比利潤減少了127.97億元。從目前全球經濟狀況來看,煤炭市場將會繼續走下坡路。
二、煤炭企業針對煤炭行業低迷的應對措施
煤炭行業必須依據市場的實際需求和實時變化,采取合理的措施才能渡過眼前的難關。
(一)加強市場觀念
建立合理的營銷體系,應當將營銷創效作為解決眼前危機的重要措施。企業在市場中都會受到公平的待遇,沒有疲軟市場,只有疲軟產品。企業在市場中發展的關鍵就是如何面對市場中的種種挑戰。在建立營銷體系過程中,應當不斷的強化營銷機構,加強營銷隊伍的建設,完善營銷政策。在企業中應當建立具有高度靈活性的營銷體系,在企業中應當將營銷作為企業中的重中之重,作為企業的領導應當親自進行市場調研,不斷的開拓市場。利用營銷激勵體制加強市場營銷人員在營銷工作中的積極性。加強對市場上信息的收集,提高企業對市場發生變化的反應能力,并對相關行業的需求狀況進行合理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對市場的走向進行準確的判斷,從而及時的對企業的營銷策略進行科學的調整。企業需要樹立多元合作的理念,加強同大市場、大企業的開拓,煤炭企業應當合理的培育戰略合作伙伴,在營銷上建立合體,降低銷售成本提高利潤。
(二)強化意識謀求發展
1轉變煤炭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
我國煤炭產量得到不斷的提升,這種提升的方式主要是依靠生產力和資金來完成的,并不是通過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經濟規模的擴大以及科學的管理方式來增加的。目前煤炭企業的生產技術還比較落后且發展得比較慢,加上大量的人力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產效率。煤炭企業需要在現有的技術上,對其企業的經濟機構進行有效的調整,優化整合煤炭企業內部的綜合競爭優勢,從而充分發揮出企業的技術作用,并不斷地完善企業內部的組織管理情況,有效地提高生產人員的整體素質,充分利用各種優勢和資源來促進煤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煤炭企業改革發展的時候,急需要對其經濟發展進行轉變。
2煤炭經濟發展方式在轉變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煤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不夠完善
目前,我國煤炭經濟運行的效益仍然需要依靠煤炭的產量和價格來提高,在煤炭的發展過程中,要對煤炭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和調整,促進煤炭經濟的發展,從而使大型坑電站、現代化煤化工等逐漸發展起來。但是煤炭經濟產業鏈和循環經濟的項目在獲取經濟收益的時候不夠理想,尤其是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使得大多數煤炭企業處于虧損的狀態。
2.2煤炭資源約束和環境問題比較突出
煤炭經濟發展的時候沒有制定出可持續發展的機制。我國煤炭的消費和生產的強度在不斷增加,這導致煤炭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在開采煤炭的時候對礦區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危害。政府針對實際情況進行可持續發展政策的試點研究,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效果不夠理想,無法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機制[4]。
1 焦作礦區煤與瓦斯災害情況
近年來隨著礦井開采深度的加大,煤層瓦斯含量和瓦斯壓力不斷升高,地應力和構造應力對煤體的作用更為明顯,煤與瓦斯突出強度不斷加大,安全形勢更加嚴峻。 近三年來,焦煤公司積極轉變瓦斯治理觀念,采取以保護層開采、底板巖巷穿層抽采為主的區域瓦斯治理措施,在區域瓦斯治理方面不斷取得突破,區域瓦斯治理成效顯著。 2010年實施區域性瓦斯治理以來,累計施工抽采巷道59 212m,施工抽采鉆孔 762.08 萬 m,抽采瓦斯3.6 億 m3。通過治理,采掘單進不斷提高,各類瓦斯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為實現“抽、掘、采”良性循環奠定了基礎。
2 區域性瓦斯治理的必要性
2.1 區域性瓦斯治理是防治煤與瓦斯突出的有效措施
長期的瓦斯突出區域開采實踐和大量的煤礦事故教訓證明, 開采保護層和預抽煤層瓦斯是有效防治煤與瓦斯突出的區域性治理措施, 國家相關規定對區域性防突措施的應用做出了明確規定。《煤礦安全規程》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對于有突出危險煤層, 應采取開采保護層或預抽煤層瓦斯等區域性防治突出措施。 ”《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定》第六條規定:“防突工作堅持區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補充的原則。 突出礦井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頭, 不采突出面。 未按要求采取區域綜合防突措施的,嚴禁進行采掘活動。 ”
2.2 區域性瓦斯治理是防突工作的關鍵和根本
實施區域防突措施是實現不掘突出頭, 不采突出面的關鍵和根本。 一方面,要堅持“區域不消突,決不進煤層”的原則,積極采用開采保護層或底板巖巷預抽煤層瓦斯的區域防突措施,積極實施在底板抽采巖巷采用穿層鉆孔預抽回采區域煤層瓦斯的區域防突措施, 逐漸取消順層鉆孔預抽區段煤層瓦斯的區域防突措施,從源頭上消滅煤與瓦斯突出危險,從而避免與瓦斯這只老虎短兵相接。 另一方面,要堅決取消“局部防突措施”。 因為近年來多數突出事故都是在實施局部消突措施過程中發生的,在采用區域措施后如果經區域驗證環節,采掘工作面沒有消突,要重新采用區域措施進行消突。 再者,要認識到區域瓦斯治理和良性生產循環的相互辯證關系。實施底板巖巷施工穿層鉆孔抽采煤層瓦斯等區域措施短期內明顯增加了投入, 抽采達標后可以采取綜掘、綜采等高效的生產工藝,加快采掘進度。同時可以充分利用頂底板巖巷實施一巷多用,如煤層瓦斯參數測定、治水注漿工程等其它工作,可以促進和實現高產高效,最終形成區域瓦斯治理和高產高效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