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師院校美術學人才培養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師范類專業認證要求高師院校構建持續改進的人才培養體系,體系以學生能力達成為中心,產出需求為導向。目前,高師院校美術學人才培養還存在一些問題:課程與教學實施方式單一,無法體現學生中心;人才培養體系滯后,不能凸顯產出導向;質量評價體系不健全,無法保障持續改進。基于師范專業認證的高師院校美術學人才培養可采取以下策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改進課程與教學實施方式,強化學生中心;重塑反向設計的人才培養體系,凸顯產出導向;構建基于達成度的評價體系,實現持續改進。
關鍵詞:師范類專業認證;高師院校;美術學;立德樹人;人才培養體系
師范類專業認證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新時代教師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高師院校美術學人才培養需依據認證質量標準,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促進培養質量的提高和持續改進,保證培養出符合標準的基礎教育美術教師。
一、師范類專業認證對高師院校美術學人才培養的要求
師范類專業認證作為教育部的專項評估,主要檢驗高校師范類專業畢業生是否具備了教師的核心能力素質,是對專業的把脈問診。其認證特點是認證體系統一,認證方法多元,省部協同推進,高校主體責任。對于高師院校美術學專業,接受認證的目的是以評促建,督促加大培養模式改革的力度,推動專業內涵建設,保證美術教師的產出達到基礎教育機構的要求。認證程序自下而上,由專業提交申請,教育部同意受理后委派專家進行認證。在評估是否滿足必備硬件條件的基礎上,認證不僅重視高師院校美術學專業教給了學生什么知識,更重視其獲得了什么能力。在對美術學人才培養全過程進行考察與評價的同時,更注重對輸出結果——畢業生實際掌握的美術教育技能進行綜合認證。認證不是推翻重建、脫離現實的激進式革命,而是尊重當下,繼承并發展,著眼于未來的循序改進。“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是師范類專業認證的核心理念。高師院校美術學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是緊隨基礎美術教育改革的步伐,培養過程重點關注學生的能力達成,及時發現問題并不斷改進。在學生中心方面,要求在美術學人才培養過程中,美術教育資源配置緊緊圍繞“學生成才”這個核心,強調以學生發展為目的。在課程與教學、合作與實踐等培養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本位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將關注的焦點凝聚在學生的學習效果上,由注重知識傳授的“教”為中心,向注重學生能力養成的“學”為中心轉變。在產出導向方面,要求高師院校美術學人才培養樹立OBE理念,構建“反向設計、正向施工”的人才培養體系,明確美術學專業培養基礎美術教師的目標定位,明晰專業立德樹人,達到美化人的培養標準和畢業要求。重點強調“三個產出”和“三個支撐”?!叭齻€產出”指美術學專業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和課程體系的三個合理性產出。具體為面向基礎美術教育需求制定培養目標,面向美術教育崗位要求制定畢業要求,面向畢業要求制定課程體系與課程目標。“三個支撐”分別為美術學專業畢業要求強支撐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強支撐畢業要求和課程教學強支撐課程目標,幾者實現精準對接。在持續改進方面,要求高師院校美術學專業建立完善的質量評價體系,依據畢業生核心能力需求,對美術學專業的課程目標、畢業要求和培養目標達成度進行評價。結果用于明確改進目標、尋找解決措施,對培養過程做針對性改進,進而形成“評價—反饋—改進”的閉環機制,以確保改進過程的有效實施。
二、高師院校美術學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與教學實施方式相對單一,不足以體現“學生中心”
目前,在多數高師院校美術學專業課程與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未能很好地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體系化教學。教師存在“我要教”“已講過”“我要管”等主觀性教育觀念。美術理論與教師教育理論課程主要以理論講授為主,極少運用優秀案例庫分析、學生研討和試講等方式交流。學生以被動接受、記筆記等學習方式為主,課堂參與度極低,未能將美術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緊密結合。美術技法課程由于專業特性,教師雖能夠進行個體輔導,但更多為簡單示范,或是將自身的繪畫風格強加于學生,不能及時發現學生的繪畫特色進而充分發展其審美個性。教育實習課程未能切實做好實習生需求調研,為其配備應有的軟硬件資源,營造良好的實習氛圍。此外,考核評價注重的是學生的卷面或作品成績,未關注學習后獲得的真正能力。部分教師因個人教學和繪畫風格導致評價過程主觀性較強,影響學生知識學習體系的完整性。總之,相對單一的教學和考評方式,落后的管理服務意識,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效果,阻礙了課程目標的達成。
(二)人才培養體系滯后,難以凸顯“產出導向”
1.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和課程體系未能面向產出,相互支撐度低。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和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體系的主要構成。人才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的指揮棒,是培養計劃的總綱。畢業要求為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是專業知識結構和課程體系構建的風向標,是產出質量的具體要求。課程體系作為實施教學計劃的基本依據,是達成畢業要求的直接抓手。多數高師院校美術學人才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和課程體系均由院系領導、專業負責人等少數人擬定,沒有科學論證三者的產出。三者相互支撐的合理性也欠缺。多數未參加師范專業認證的院校,培養方案還停留在培養規格上,幾乎沒有涉及到師范專業認證中“一踐行、三學會”的畢業要求。2.合作與實踐體系未能面向產出,走流程大于看效果?;诋a出導向,師范專業認證要求高師院校美術學專業建立面向產出的合作與實踐體系,即與地方中學、教育行政部門等建立穩定協作的協同培養機制。這種機制打破了高師院校與基礎教育機構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不便的壁壘,提升了育人質量。目前,高師院校美術學專業的實習實踐基地很多,范圍也很廣,基本滿足每20個實習生不少于一個教育實踐基地的認證要求。但“三位一體”培養機制不健全,甚至沒有重視協議的正規簽署,協同培養廣度有余、深度不足。大多教學實踐環節傾向于走流程,完成教育實習實踐計劃,未按照產出要求嚴格把關??己藘热輧H局限于學生的講臺技能和美術基本功,全面育人考評不夠。
(三)質量評價體系不健全,無法保障“持續改進”
持續改進機制是對人才培養過程及結果動態監控的質量要求,是教學運行、課程體系建設、畢業要求達成、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高師院校美術學專業應以“以評促建、以督促教、以查促學”的目標為指導,建立基于立美育人成效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和持續改進機制,形成自查、自省、自改、自強的質量文化。目前,多數高師院校美術學專業的質量評價體系不健全,其引導功能有待進一步發揮。部分高師院校美術學專業甚至停留在傳統的評價方式上,僅僅通過試卷成績分析的手段來評價學生的培養質量。這種評價法只能籠統地看到學生的成績優劣,不能直觀地統計出學生哪方面能力的欠缺、哪個培養環節存在問題,評價結果無法進行針對性反饋。另外,在評價過程中,利益相關方的參與度極低,不能及時了解社會需求和改進產出結果,出現閉門造車的評價模式,進而導致學生能力與崗位要求的供求不匹配。
三、基于師范類專業認證的高師院校美術學人才培養策略
(一)改進課程與教學實施方式,強化“學生中心”
首先,將課程教授學科體系知識與技能等籠統的教學目標,改為發展學生具體美術素質與美教能力的課程目標;將課程內容講授為主導的教學過程,改為以課程目標達成為核心的課程實施。其次,理論教學除講授外,需增加學生的實踐時間。強調學生課堂主體地位,避免“灌輸式”教學。應“恰當運用探究教學、案例教學和現場教學等方式,提高師范生學習效果”,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養成。技法教學需根據美術的特性,在培養藝術共性的同時鼓勵個性發展,結合探究教學進行個體針對性輔導,充分發掘學生的繪畫特色,形成個性化的審美認知。同時,要適當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師德養成。另外,教育實習課程應切實做好實習生需求調研,緊扣實習生需求來配置美術教育資源。良好的實習環境和專業氛圍可使其更快地融入美術教師的角色??荚u方式除期末卷面和作品成績外,還應增加思政表現、溝通協作、學會反思、素質能力拓展等過程性評價,充分激發興趣,進一步拓寬學生主體學習的渠道。圍繞學生中心,爭取實現“四個轉變”:從“已講過”到“已知會”,關注學生學習效果,教學目標從教會轉向學會;從“要我學”到“我要學”,激發學生求知欲,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轉向自主探究;從“我要教”到“要我教”,引導學生反思,使教師從學生學習的主宰者轉向學習的促進合作者;從“我要管”到“要我管”,服務和引領意識提升,專業從管理單元轉向學習支持單元。
(二)重塑“反向設計”的人才培養體系,凸顯“產出導向”
1.制定面向產出的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和課程體系高師院校美術學專業在制定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和課程體系時,應嚴格對標包含《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中學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試行)》等六個標準的教育部文件內涵。培養目標需定位精準,符合地區基礎美術教育的切實需求,體現地域辦學優勢,與學校辦學定位相吻合。每個畢業要求指標點均有高、中、低支撐的課程。課程結構應注重基礎性、科學性與實踐性的統一。從學生能力發展以及課程內容的銜接角度研究課程模塊之間的內在聯系與邏輯關系。課程設置要層層遞進,美術學科課程與教師教育課程相互融合,教師教育所強調的“博通”與美術技能所強調的“精?!庇袡C統一。在強化美術學專業特色的同時,全覆蓋師范專業認證的八條畢業要求,促進學生從“學會美”到“會教美”的轉化。課程內容需目標明確,體現對畢業要求的支撐關系。在此基礎上,定期邀請同行專家、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等利益相關方進行評價,科學論證面向產出的合理性。2.建立面向產出的“三位一體”“雙向互聘”實踐體系高師院校美術學專業應加強對地方美術教育人才需求狀況的調研,以基礎教育需求為導向,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基礎教育機構加強聯系,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關系。三方深化合作,各主體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資源,將專業實踐和教育實踐有機結合,形成教師培養、培訓、研究和服務一體化的合作共同體,為實習生提供更全面、全程的實踐機會。三方嚴格規范各實踐環節,加強過程性管理,對實習生提出明確的涵蓋師德體驗、班級管理、美術教學和美術教研,即“四涵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要求,增強對實習生見習、實習與研習,即“三貫通”的過程性指導。除教育實習實踐外,鼓勵學生參與美化校園、以美育人、藝術下鄉等服務地方藝術文化活動。在考核評價方面,三方共同完成學生成績的評定,著重對“三貫通、四涵蓋”素質能力進行評價。通過教育實踐環節的訓練,加強師范生對中學美術教師職業能力的全面認知,并在此基礎上撰寫相關論文,促進學生對美術教育實踐經驗的總結、反思與進步。同時,高師院校美術學專業應探索高校和地方“雙向互聘”等共同發展機制。雙方導師還可將實習生納入課題團隊,共同研發基礎美術教改課題、美術校本教材等,實現教學實踐基地的延伸和升級,構建面向產出的合作與實踐體系,發揮美術師范生崗前實習的作用。
(三)構建基于達成度的評價體系,實現“持續改進”
1.基于課程目標達成度的持續改進。課程目標達成度是評價畢業要求達成度的前提。高師院校美術學專業應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美教能力與綜合素質考核并重的多元化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體系。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時間為結課學期期末,由任課教師進行評價。評價過程要記錄翔實、針對性強,評價結果形成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報告。評價方法為定量法,采用的數據源自該課程的成績。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結果用于反饋教學效果,改良教學方法、課程內容和考評辦法。其協助任課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效果,找準課程完善和提升空間,使改進具有針對性,保障課程教學對課程目標的有效支撐。2.基于畢業要求達成度的持續改進。畢業要求達成度反映學生的核心價值觀、美術學科素養、教育技能和綜合素質等能力特征,支撐培養目標的達成。美術學專業應建立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機制,組建專門性工作組,定期進行分析和評價。周期為每學年一次,對象為每一屆所有取得畢業證書的畢業生,針對八條畢業要求,逐項進行評價,考查其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方法主要包括定量法和定性法。定量方法在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基礎上進行,數據來源為支撐畢業要求的全部課程的成績。以所有支撐畢業要求二級指標點的課程成績為依據,按照支撐度的高低進行賦值,計算畢業要求達成度。定性方法為應屆畢業生調查問卷。根據每條畢業要求和指標點設計量表測評問卷,請畢業生如實對自我的畢業要求達成度進行評分。調查結束后,對問卷結果進行量化統計,計算出達成度。畢業要求評價的結果用于教學計劃、課程體系的不斷優化,為后期培養目標的改進提供指南。3.基于培養目標達成度的持續改進。高師院校美術學專業應建立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機制,組建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工作小組,負責調研收集利益相關方對培養目標達成度的評價。周期為每學年一次,對象為每一屆所有取得畢業證書的畢業生,針對目標內涵指標點,逐項進行評價,考查其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方法主要包括內、外評價兩種。內部評價基于應屆畢業生畢業要求達成情況,對目標內涵指標點進行逐項分析和評價。外部評價為利益相關方評價。培養目標評價的結果用于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的優化和完善,確保各個畢業要求和課程體系以達成培養目標來實施,保障培養目標的面向產出。高師院校美術學專業應依據《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健全基于達成度評價的持續改進機制,固定評價周期,具體化評價責任人,細化評價依據,建立可操作性強、科學有效的評價程序,建立“評價準確,反饋及時,改進有序”的閉環,形成良性持續改進機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S〕.2017-10-26.
〔2〕路書紅,黎芳媛.專業認證視角下的師范專業發展探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7,(22):65-67.
〔3〕戴紅,蔡春,黃宗英.OBE理念下三全育人理論與實踐〔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9.
〔4〕何姍.師范專業認證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促進機制———基于OBE理念的視角〔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20,(4):31-32.
作者:尹耀東 單位:太原師范學院美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