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創意思維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多媒體環境下對初中美術教學現狀的思考
創意思維的首要特點體現為思維結果和所創造產物的新穎性。創意思維的本質是打破常規思維,提高思維能力,產生創新思維,從而更好地進行創造活動。現在的初中美術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對學生創意思維的培養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美術課程對一些學生的吸引力不足。一些學生覺得課堂乏味,認為所學知識和自己的生活聯系不夠緊密,教學材料和教學形式不夠豐富,對于美術學習缺乏足夠的興趣和信心。這導致培養學生思維和創造力的教學目標將很難實現。其次,部分教師的美術教學理念難以適應時代對創造力培養的要求。教學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態度。目前,部分美術教師以“繪畫技能的學習”為基本理念。初中美術教學傳達給學生的除了知識和技能之外,還有對美的態度、對事物的審美能力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創造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應該作為美術教學的目標,如果學生對美術學習缺乏足夠的重視,帶著松懈的態度進行美術學習,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基于這些問題,如何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成為教師的思考方向。學生的有效學習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的教學理念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向。因此,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要與時俱進,否則學生的學習也很難有質的飛躍。首先,教師要擯棄“以完成課程教學為目標”的教學理念,樹立“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理念。初中美術教學的目標不是僅僅為了完成課程教學,它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因此,通過美術教學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多媒體技術的信息化、數字化帶來的不僅是技術上的便捷,而且是思維和理念上的拓展,初中美術教學不應該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識與技能教學。多媒體是以網絡為基礎的,學生學習美術的資源和平臺比以往更加豐富,學習美術的視野更加開闊,其思維會得到進一步拓展。其次,教師要始終樹立學生是學習主體的觀念,如何讓學生有效學習、對美術學習產生興趣是教學的關鍵。多媒體改變了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它的交互性、協作性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互動,學生可以自主地學習、探索,這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1.改進教學方式,增加學習趣味性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將更多新型的材料和技術引入教學,革新課堂的教學模式,增加學習趣味性,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和興趣。教師需要深入調查與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選擇與學生生活貼近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單一的教學方式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課堂的豐富性、形式的靈活性是課堂效率提升的關鍵。多媒體對信息處理的多樣性、超文本性特點為美術教學帶來了便利。多媒體技術對聲音、圖形圖像、光和色等的處理豐富多變,可以模擬現實,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和感覺,豐富課堂,為美術課堂教學注入活力。此外,多媒體也可以幫助學生體驗人機互動,從而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學生學習的效率將會進一步提升。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思維也會跟著活躍起來,這對教師培養學生創意思維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增強學習體驗,拓展學生思維
創意思維的培養貫穿于整個美術教學過程,它不是一個斷裂的環節。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通過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對美術學習有更深刻的體驗和感受,將有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拓展思維需要打破已有的思維模式,拓寬學生的眼界,增強學生的實踐和生活體驗。如果教師的教學內容局限于課本,那么學生的思維往往容易受到限制。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實時性、遠程性、交互性,把博物館、美術館甚至大自然變成美術學習的素材和場地,增強學生美術學習的實踐性和生活性。這樣,就突破了教材的限制,延伸了美術教學范圍,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成為學生進行創造活動的基礎。教師拓展學生思維還需要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審美、互動和探索體驗,引導學生思維的發展。對于內容紛繁的教學材料,如果教師只是純粹地給學生看、給學生講,學生很難產生深刻的印象。要促進初中生對美術學習素材的審美探索,多媒體教學在這一方面將會起到助推作用。首先,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提升學生的形象思維,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其次,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與媒體、教師的互動。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美術學習,進一步與教師溝通、交流,增強學習互動體驗。美術是富有創造力的藝術,學生在理解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表達和創作,是美術教學追求的目標。初中美術課堂需要活力,教師利用多媒體增強學生的探索性體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培養其發散思維。如,在教授鄰近色知識時,教師只給學生講鄰近色的概念是不夠的,學生依然很難理解什么是鄰近色。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動態的色環,讓學生對顏色有直觀的印象和記憶。同時,教師可以尋找與鄰近色和對比色有關的兩類代表作品,將兩類作品打亂,讓學生進行對比賞析,并進行作品的分類與配對,從而激發學生對鄰近色的學習熱情,并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通過游戲的方式設置相關問題考驗學生,檢查學生是否已經掌握學習內容,引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思考和探索。
3.創設教學情境,啟發想象與創造
學生只有在積累一定知識和經驗的前提下,通過在學習過程中培養發散思維,最終才能實現創造活動。創造離不開想象,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缺乏想象,就很難產生新的思維成果。進入初中后,學生的理性思維增強,但部分學生缺乏想象力、創造力,在美術學習上主要偏向于臨摹式學習,其美術表達及創作相對欠缺。如何啟發學生的想象與創造成為教師思考的問題。學生在不活躍的學習氣氛或沒有情境的學習環境中是很難產生想象的。因此,教師通過多媒體引入情境教學,活躍教學氛圍,可以有效啟發學生想象與創造。如,在上《水墨畫》一課時,一些學生對水墨畫不夠熟悉,教師在講解水墨畫知識時首先可以借助投影儀進行示范,為學生清晰展現墨的干、濕、濃、淡,讓學生充分感受水墨的學習情境。其次,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水墨畫與油畫作品,引導學生通過對比觀察水墨畫的特色。最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水墨畫的視頻,讓學生感受水墨的濕潤感、靈動感,從而激發學生對水墨畫的興趣和創作欲望。在這個過程中,對水墨工具的學習、對水墨知識的了解、對水墨技法的理解都會對學生的創作產生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體驗到水墨的情趣,培養學生對水墨的興趣與審美,進而啟發學生的想象與創造。
4.建立多元評價,引發學生創造性活動
評價也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合理的教學評價對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一方面,初中生的理解能力與思考能力都在增強,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評價,知道自己的優勢和缺陷,及時改進不足之處,從而取得進步。另一方面,教師教學評價的形式不應該局限于口頭講解,學生對這樣的評價往往不夠重視。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質性評價、量化評價、檔案袋評價等多元形式評價都可以記錄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記錄學生的成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攝像,拍攝學生學習的情景和創作的作品,記錄學生的成長;也可以將學生一段時間的變化制作成電子圖表,通過多媒體展示,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成長歷程。教師用心記錄,適時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能夠有效啟發學生的創意思維,激發學生的創作動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活動。
結語
創意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對初中生創意思維的培養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趨勢。當前,借助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勢在必行。運用多媒體能夠使美術課堂教學更快地與新課程改革同步發展,教師需要更加主動地學習、探索、實踐,正確地利用多媒體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美)戴維•喬納森,(美)簡•豪蘭,(美)喬伊•摩爾,(美)羅斯•馬爾拉.學會用技術解決問題——一個建構主義者的視角.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張煥庭,趙中興.心理學.江蘇教育出版社,1985.
[3]崔光佐.思維能力的教學理論與實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豆海湛,王林發.體驗教學的策略與方法.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5]鄔祖平.多媒體教學對創新思維形成的作用分析.軟件導刊,2010(2).
作者:張麗芹 單位: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