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統文化元素在舞臺美術設計中的融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是時代潮流,舞臺美術設計當中合理地融入一些傳統文化元素對于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優秀文化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本研究分析了當下舞臺美術設計中的一些問題,并明確舞臺美術設計中傳統文化是靈感的源泉。
關鍵詞:舞臺美術;傳統文化;融入
舞臺美術,以下簡稱舞美,是包括戲劇在內的舞臺演出形式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舞美設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要如何做好舞美設計卻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舞美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舞美設計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一般通過制作服裝、道具、設計燈光、化妝、布景等等來實現角色塑造、創造舞臺環境以及營造舞臺氣氛。從目前的形式來看,各類演出已經成為一種非常值得肯定的文化形態,不論是地方主題性演出還是國家慶典演出等等,都具有一種非常強大的市場推廣效應以及濃厚的文化意蘊。從《印象•劉三姐》(2004年)公演開始,標志著一種新的演出載體和模式出現,并開啟了一陣印象經濟。當然其特殊性并不在于開啟了一陣印象經濟,而是因為《印象•劉三姐》將當地旅游資源與民俗文化融合在了一起,從舞美的角度來說,是開啟了舞美設計的另外一個篇章??上У氖?,《印象•劉三姐》并沒有帶來更加顯著的進步意義,反而在舞美領域引領了一陣同型同質同樣的風潮,舞臺非常的奢華、燈光非常絢麗花哨、服飾非常華麗,這種現象雖然說是舞美技術在進步,使得舞臺視覺效果非常震撼人心,事實上,盡管《印象•劉三姐》開啟了一種較為全新的舞美設計模式,但是后續所有的印象系列并未得到好評,反而引來了大量質疑。這讓人不得不去反思一個問題——這樣的舞臺演出是否有“質”,這里的質表示舞臺演出當中所展現出來的舞美的品相和格調。而要使舞美具備一定的品味,那么必定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意蘊,印象系列的開端是好的,但卻走向了歧路——過分地重視技術的展現而忽視了舞臺演出內在的意蘊。
二、舞美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是靈感源泉
(一)傳統文化與舞美設計
中國擁有璀璨的文化,上下幾千年歷史形成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是各種觀念形態、思想文化的總體表現。現在講要做文化強國,講好中國故事,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關鍵,這在當下是非常關鍵的問題。舞臺演出在講好中國故事方面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這就對舞美設計提出了要求,即可以以中國傳統文化為突破口,實現舞美的創新發展。舞臺演出在文化產業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擔負著建設精神文明的使命,擔當著文化傳遞者的角色。傳統文化應該成為舞美設計的一個紐帶,通過舞臺演出將現代人的審美情感連接起來,產生共鳴,筆者認為這才是舞美這種藝術形式應該追逐的目標。事實上,舞美設計當中傳統文化元素是非常重要的靈感源泉。舞美離不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為舞美設計創造了一片沃土。比如大型音舞詩畫《大好河山》,由張家口戲曲藝術研究院(原張家口演藝集團)出品、演出,國家著名編導、海政文工團原團長高山擔任總導演,著名音樂人卞留念擔任總作曲。作品燈光炫麗、舞美精致、服裝多彩,以美輪美奐的舞蹈、震撼人心的演唱展示了張家口的發展歷程,塑造了張家口的現代城市形象,是張家口一張嶄新的旅游名片、文化名片和藝術名片。這是一部將張家口悠久歷史文化底蘊、優秀民間藝術精華、奇美自然風光和現代城市發展融為一體的大型音舞詩畫。作品以遠古到現代的張家口人文脈源為線索,以歷史文化名城張家口為題材,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美好愿景,波瀾壯闊地展示了張家口人民在中華文明歷史進程中的坐標地位,謳歌了傳承古今、開拓未來的偉大精神,承載著北京攜手張家口成功舉辦2022年冬奧會的夢想。當然值得注意的是舞美設計是理性設計,聲、光、形、色乃至機械、材料、控制設備等等要轉化成藝術的元素,為演出主題服務,演出主題的關鍵就在于立意,這可以從傳統文化當中吸取養分從而獲得靈感。但傳統文化中有精華也有糟粕,對于現代人來說由于審美情感不一樣,要在主題上讓演出與觀眾產生共鳴,必須要創新融入傳統文化元素。
(二)傳統文化元素融入舞美設計
舞美設計當中將傳統文化創新融入進去,筆者認為首先應做的是轉變設計理念,創新的前提在于創新的思維與理念。為此在舞美設計時,應秉承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以傳統文化元素為載體,尋找切合舞臺演出主題的素材,并基于現代人的審美對其進行適當的改造,實現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其次,要注意舞美設計不是單純地為了藝術而藝術,而應該是做出來的舞美效果有沒有幫助這個演出動人心魄或者發人深思。事實上舞美需要與很多方面妥協,特別是針對技術來說,如果設計方案出來,但技術上卻不能實現,它就只能是一個空中樓閣。為此,在舞美設計當中可以根植于傳統文化,并以多元化的藝術載體、展演方式以及科技化的舞美技術來進行設計,為觀眾呈現全新的視聽感受。比如《草廬諸葛亮》的演出劇場《草廬劇場》,草廬劇場整體呈圓環狀,類似太極八卦,主體由15個大小不一、高低錯落、梯級縱橫、飛檐穿空的竹草建筑環抱而成,優美的自然山體作為深遠背景,當劇場后區的十座建筑借助機械動力滑動打開時,山體辨識更加廣闊的舞臺,整體表現出一種隱士文化。當然舞臺空間作為載體是為演出服務的,在具體的演出中應運用多樣化的展演方式來表現立意。例如《夢幻彩云南》獨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成為展現主題的最好展演方式。最后,合理利用舞美技術可實現很多簡約而不簡單的舞臺空間效果。比如說話劇《杜甫》(舞美設計嚴文龍,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舞美設計),這出話劇講的詩圣杜甫的故事,舞美設計中技術的應用非常簡單,直接用唐宋時期的山水畫,不同的情節配以不同的山水畫(因為,中國詩詞多寄情于山水),并放大后作為背景或空間意象,這比寫實布景要省事,而且也有著朦朧的意境。在舞美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創新融入,并不代表著要求用先進的技術重現傳統或者古代文明,而是要恰當的運用,不能過度地依賴技術,否則就是形式大于內容。綜上所述,傳統文化為舞美設計提供了最為豐富的創作素材,舞美設計可以有設計師自己的藝術追求,但也需要向技術、觀眾、投資方等作出一定的妥協,可以將舞美做得商業化,但是必須要有一定的藝術性,合理地運用傳統文化元素可以提升舞美設計方案的品味。
參考文獻:
[1]狄野.媒介融合時代的視覺敘事設計——作為跨界藝術的舞臺美術敘事[J].當代戲劇,2016(01):52-54.
[2]劉杏林.舞臺美術新思維三題[J].戲劇藝術,2015(03):4-12+49-51.
作者:劉志忠 單位:張家口戲曲藝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