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美術教育中想象力與創造力的養成方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學前美術教育在學前教育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培養幼兒色彩感知、美的發現與表達等方面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學前美術教育要緊密圍繞幼兒的成長特點展開,借助幼兒豐富的想象力講解課程內容,鼓勵學生在美術實踐中主動創造,從而達到學前美術教育的教學目標。本文通過對學前美術教育中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何養成進行分析,為增強學前美術教育的效果、促進學生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前美術教育;創造力;想象力
1學前美術教育中創造力的養成
通過學前美術教育,實現學生個人創造力的養成,需要學前美術教育工作者從教育思想上轉變固有觀念,我們應當明確,學前美術教育的目標并不是讓學生熟練掌握繪畫技巧,不在于繪畫技能的傳授,而在于使學生在學前美術教育活動中能夠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生活、自然、文化和社會。在以往的學前美術教育中往往通過學生創作的美術作品與現實事物的相似度,來判定學前美術教育的課堂效果。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學前美術教育越來越關注學生天性的發展,因此,在創造力的養成過程中,學前美術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綜合考量學生的心理活動、情感體驗以及個體人格特征。在學前美術教育實踐中,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學生進行個體體驗。例如,在以“仲夏交響曲”為主題的美術教學活動中,學前美術教師要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生活中去,到田間地頭去,到公園廣場去,讓他們通過視覺、聽覺、嗅覺感受仲夏的季節特征和特殊氛圍。回到課堂上,學前美術教師要引導學生將這種不同器官的直觀感受轉化為美術作品,轉化為視覺藝術效果,轉化為學生獨特的對美的表達。學前美術教育對學生個性的彰顯,在教育內容和理念上的自由多樣,最終體現在學生美術創作的個性化。創造力的養成需要學前美術教育工作者采取多樣且科學的教育方法,要求學前美術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創造能力的激發,鼓勵學生主動創新,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例如,在以“太陽”為主題的學前美術教學中,學生對太陽顏色的描述是多樣的,教師要允許學生給出不同的答案,因為就太陽而言,它本身就存在中午是白色,落日是黃色,晚霞是紅色的現象。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探索光的三原色,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三棱鏡,在學前美術教育中融入科學內容,幫助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提高對世界的認知。
2學前美術教育中想象力的養成
藝術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這種對生活的升華與引申離不開美術創作的想象力。想象力具體體現在對美的創作過程中,體現在創作者的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之中。幼兒時期是人對外界事物的認知沒有定式的時候,這一階段人對外界事物的認識并沒有受到生活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往往在思維上很跳脫,能夠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表達內心感受。因此,在學前美術教育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表達,鼓勵他們用天馬行空的想象來描繪各種事物。例如,在以“螞蟻”為主題的學前美術教育實踐中,教師可以在學生充分表達個人認知的基礎上,側面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把螞蟻想象成戰士、探險者、搬運工,嘗試從螞蟻的視角去認識世界,把樹林想象成螞蟻世界的宇宙和外星球,把螞蟻窩想象成四通八達的城市。在學前美術教育中實現學生想象力的養成,不能拘泥于對色彩的運用、對線條的把握,學前美術教師要站在幼兒的角度看他們的作品,從內心與學生產生共鳴,理解學生的情感體驗,最終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這就要求學前美術教師要高度重視課程的銜接和課堂節奏的把控,通過有條理的教學實踐,引導學生創作出打動人心的美術作品。
3結語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體系會逐漸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學前美術教育也將從技能型教學轉變為啟蒙型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對美的追求。學前美術教育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養成,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就學校而言,要轉變學前美術教育將“像”與“不像”作為唯一評價標準的錯誤理念,鼓勵學生美術思維的多元化,關注美術實踐上的創新。同時,對美的感受需要豐富的想象與聯想,學前美術教育要通過發散思維與逆向思維的養成,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參考文獻:
[1]張書維.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培養方法初探[J].大眾文藝,2016(18).
[2]魯墨.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培養策略探究[J].大眾文藝,2017(24):191.
[3]田雨欣.淺析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培養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8(24):149.
作者:何凡 謝曉鋒 單位:陜西工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