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元技法在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肌理畫是一種特殊的繪畫形式,作畫方式新奇、獨特,不拘泥于以筆為媒介進行作畫。肌理畫不僅注重幼兒對技能的掌握,而且更加注重幼兒的情感發展與表現創造,這種方法更能激發幼兒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基于此,本文將從肌理畫多元技法概述、適宜性、應用策略等方面,探索肌理畫多元技法在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的運用。
關鍵詞:肌理畫;多元技法;幼兒園;美術教育
一、肌理畫多元技法概述
(一)肌理的概念
肌理指物體表面的紋理,其顏色、大小、形狀等不盡相同,但都呈現出自然的形態。不同的物體有不同的紋理結構。在美術作品創作過程中,運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配合不同的色彩創作而成的美術作品,其視覺質感有所不同。
(二)肌理畫的概念
通常情況下,肌理畫指的是用筆以外的工具通過特殊手段完成的畫作。肌理畫是運用水彩或水粉顏料與生活材料結合制作而成。“畫面肌理是指能夠顯現在畫面框架空間上的肌理。”[2](P6)肌理畫不是純粹以自然肌理為對象,而是在自然肌理的基礎上,作畫者通過解讀描繪對象,表達自身情感而呈現出的各式各樣的美術作品。在創作肌理畫時,兒童也會根據自己的判斷和意識進行情感表達與創作。
(三)肌理畫的多元技法
肌理畫是滿足幼兒繪畫心理與幼兒園美術教學需要的一種新穎繪畫形式,有工具肌理和材料肌理兩種類型。工具肌理包括蠟筆涂畫、刀片刮畫、牙刷點畫或濺潑等;材料肌理包括揉搓畫、濕印畫、底紋按壓畫、噴霧等。肌理畫創作技法多元。按創作技法劃分,肌理畫可分為油水分離畫、刮刮畫、噴噴畫、水彩加鹽畫和泡泡水彩畫等。教師應掌握肌理畫的多種創作技法,了解肌理畫的多元表現形式,并將其合理運用于幼兒園美術教學中,不斷提升幼兒的審美素養。
二、肌理畫多元技法的適宜性
幼兒園美術教學多以繪畫為主,以筆作為繪畫工具,作畫過程簡單,且便于使用與整理。但是,單純用筆進行作畫,很難完全展現幼兒的繪畫情感。肌理畫作畫方式新穎,在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表現出獨特的教育價值。
(一)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1.促進幼兒手、眼、腦協調性的發展
幼兒手、眼、腦的協調性較弱,因此,在作畫時,經常會出現曲曲折折、斷斷續續、不按常理連接在一起的線條,難以全面顯示他們想要表現的內容和情感,教師只能通過稚拙、形象變形的線條等推測幼兒作畫的趣味和意圖[3]。肌理畫有畫、剪、粘、貼、涂等多種操作方法,需要手、眼、腦的相互協調才能更好地完成作品。所以,在創作肌理畫的過程中,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與手、眼、腦的協調能力得以不斷發展。
2.促進幼兒觀察力、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展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為了培養幼兒感受與欣賞、表現與創造美的能力。肌理畫技法多元且獨特,能不斷激發幼兒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在開展水彩加鹽的肌理繪畫活動時,幼兒在創作過程中會觀察畫面的大小、鹽與水彩結合所呈現的畫面等,以此逐漸培養自身的觀察力。幼兒運用相關生活材料進行創作時,會根據材料創造出新形象,如利用棉簽粘貼小動物的造型,運用樹葉、樹枝、蔬菜、水果等材料創造新的形象等。通過此類活動,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二)促進幼兒園的園本課程開發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民族地區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越來越受到教育者的關注與重視。將肌理畫教學納入園本課程,能夠豐富幼兒園集體美術活動內容,促進幼兒園特色課程的開發和利用,如幼兒園開展的布依族蠟染活動、水族剪紙藝術活動等都使用了肌理畫多元技法。總之,將肌理畫技法應用于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能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利用幼兒熟悉的工具與材料設計美術教育活動,既能滿足新課改對園本課程開發的要求,滿足幼兒感受美、體驗美與創造美的愿望,又能豐富幼兒園自身教育資源,突出幼兒園的閃光點,形成幼兒園園本課程特色。
三、肌理畫多元技法應用策略
通過對幼兒園肌理畫的發展現狀進行調查發現,有的幼兒園開展肌理繪畫活動,選擇的材料針對性不強,很難使幼兒順利地進行創作;有的肌理畫內容較為單一,作畫形式不夠多元,課堂活動不夠豐富。因此,要使肌理畫教學得以順利進行,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筆者提出以下對策。
(一)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工具材料,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幼兒的心理認知和感受力與成人差異巨大,如果選取的工具和材料超出幼兒身心發展水平,幼兒便無法較好地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教師應做好課前準備,選擇符合幼兒心理認知能力的工具和材料設計教學情境,讓幼兒用熟悉的事物進行創作。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選擇工具與材料時,要考慮其使用的安全性與可操作性,其中,安全性是幼兒順利學習的保證;可操作性是指材料的選擇要具有針對性與層次性,能充分發揮材料的優勢,供不同年齡段的幼兒使用,促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二)科學安排肌理畫教學內容,形成幼兒園園本特色
不同的民族和地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幼兒園應充分根據本地區文化特色,圍繞肌理畫教學主題進行活動設計,形成獨特的教育體系。教師可選擇幼兒熟悉、便于幼兒理解、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開展活動,滿足幼兒園課程創新的需求,形成幼兒園園本特色。
(三)豐富肌理畫表現形式,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肌理畫技法的表達方式多元,可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創作。肌理畫注重幼兒在美術課堂中的主體性,能讓幼兒自由表達審美感受。為激發幼兒對肌理畫創作的興趣,教師不僅要在工具和材料上進行創新,還可引導幼兒進行工具制作、材料收集等,使其利用自主制作的工具與材料進行肌理畫創作。另外,教師還應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式來引導幼兒進行肌理畫創作,激發幼兒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讓幼兒充分參與到課堂中。
(四)注重課堂活動多樣化,讓美術活動更富趣味性
與傳統美術相比,肌理畫創作方式新穎,形式多樣。肌理畫的創作可使幼兒在美術學習中擺脫簡單的模仿,讓美術課堂變得富有創造性與趣味性。為此,教師應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如設計肌理畫競賽活動、創意比拼活動等,使課堂活動多樣化、創意化,將故事、音樂、游戲與肌理繪畫學習結合起來,使美術教學更富趣味性,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四、關于肌理畫多元技法運用的思考
幼兒的繪畫通常是在“玩”中展開的,但是需要一定的指向性。因為幼兒的一筆一畫都充滿想象力,每一步操作都有自己的想法。幼兒能否從繪畫中獲得成功的愉悅與滿足,取決于幼兒的體驗。因此,教師應關注幼兒在繪畫中的感受,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注重幼兒的感受與欣賞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4](P57)。在肌理畫學習中,要培養幼兒基本的感受能力與欣賞能力。教師可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的具體事物,不過多干擾幼兒,多關注幼兒在此過程中的表達與感受,并科學、多元地評價幼兒在觀察后創作的美術作品。
(二)充分考慮幼兒的表現與創造
在學習肌理畫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創作屬于幼兒自己的作品。幼兒在學習制作肌理畫時,教師可不為其提供范畫,避免出現模仿的現象,而應讓幼兒自由表現自己喜歡的事物,滿足其探索事物的好奇心理,讓幼兒在輕松的狀態下“做中學,學中做”,使幼兒最大限度地進行創造。
(三)注重教師專業水平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必須要有扎實的美術專業基礎,掌握肌理畫的多種創作技法,便于在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開展不同類型的肌理繪畫教學。教師還應不斷探索新的教學內容與方法,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課堂感受,提升幼兒的欣賞水平與創造能力。同時,教師還要不斷探索肌理畫材料的應用與多元的作畫形式,更好地滿足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王化斌.畫面肌理構成[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
[3]朱春桃.水粉畫多元技法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學前教育研究,2012(10):49-53.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 陳亞萍 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