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美術教育實踐中融入“中國夢”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美術作為一個藝術類專業,要求學生們有活躍的思維。如何使美術教育呈現多元化,并融入民族精神,一直以來便是受人關注的問題。自從黨的十八大之后,關于“中國夢”的論述引起了我們全民族的關注和共鳴,激發出了我們全民族最深切的渴望,是我們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我們當代學生作為實現“中國夢”的踐行者,更應該切實的學習“中國夢”的內涵。本文提出了美術教育如何結合自身專業的特點,將美術教育和“中國夢”相結合的思考。
【關鍵詞】美術教育;教育實踐;“中國夢”;融入
1.“中國夢”融入美術教育的意義
1.1實際意義
將美術教育和“中國夢”的精神結合起來,可以加強高校學生的德育教育和綜合素質。高校的任務便是以德育人,不是單純的授予知識,更是品德的培育,大學生的德育教育一直是一項重大的工程。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多元的散亂的社會,自由主義、實用主義等各種社會信仰交織在一起,影響了我國高校生的價值取向。在我國高校的美術教育中融入“中國夢”,可以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增加學生的愛國精神,使其可以理性的看待個人主義,自覺地去屏蔽市場的消費主義等所產生的不好的影響。將美術教育實踐和“中國夢”結合起來,能夠使高校生在掌握美術技巧的同時樹立正確的理想,加強其德育的培養,能夠肩負起使中華民族的理想。
1.2提高高校生的綜合素質
將美術教育實踐和“中國夢”結合起來,可以提高我國高校生的綜合素質,其主要表現在兩方面:第一方面,“中國夢”融入到教學之中,可以提高我國高校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藝術類院校的學生一般都具有活躍的思維,內心很敏感,更容易受到一些不好的影響,他們更容易對社會中存在的不公平的現象產生強烈的反感,會使他們更容易產生激烈的情緒,這些影響很有可能令他們對我們的中國社會的發展失去信心。第二方面,有利于提高我國高校生的就業能力。就業問題一直是我國的一個重點問題,將“中國夢”融入到教學之中,可以使學生們能夠直視自己的不足,能夠正確的認識到自身的實力。對自己的不足進行學習和修改,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合理調整自己的規劃,從而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
2.如何將美術教育融入進中國夢
2.1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感受生活
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也是美術教育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要讓學生懂得欣賞生活中的不輕易被人注意到的美。在感受的過程中用心地去思考,好好的感悟這些東西帶給我們生活的經驗和意義,而且它本身帶有的一些美的形象與內涵不單單能讓學生們在視覺上得到享受,還可以使他們感受到其內在價值與思想感情,并與之產生共鳴。這不僅能使學生對美的認識得以提高,還能使學生得思想道德得到升華。
2.2使學生的人格素養在美術教學中得到提高
成長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學生在一步一步成長的時候需要得到正確的引導,老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地探索能對學生人格的完善和情感的升華有幫助的每一個方面,然后用一種學生們容易接受的方式來教授給他們,使他們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專業知識也不能落下,要注重培養他們的美術欣賞和創新的本領,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與此同時,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也是老師們重點關注的對象,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避免出現那種雖然成績好學習好,卻有人格問題,處理事情極端的學生。所以說,對專業技術的培養和對人格的正確引導它們不沖突都非常重要,因為這些都是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并且,一個有著健全人格的人在藝術方面的造詣會更加突出。
2.3使學生在兒童時期的情感得到升華
一個進化完全的人應該是要具備完善的人格的,所以這是要求我們從小開始培養的。在對兒童進行教授美術時就應該把中國夢的理念融入進去,這是因為人在幼年時期心智還沒有健全,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沒有建立起來所以相對來說比較模糊,那這就要求我們在美術的教授課堂上不能僅僅只靠說來進行教課,這時注重情感的培養就比較重要了。因為在兒童時期他們原本就會有相對比較豐富的情感活動,所以要充分地利用他們的這種特性,是他們更好的去感受這個世界上和生活中的情感的美,并在感受的過程中感悟生活從中學習。
結束語
總而言之,要想把中國夢融入進美術教育,就要深刻的理解美術教育與中國夢之間的關系,在教授學生學習美術的時候引導他們領略中國夢的精神,使他們從內心里明白這其中的意義,激發他們對于我們民族夢想的認同并且為之拼搏,為之奮斗,讓中國夢扎根在他們的心中,使他們時時刻刻充滿熱情,只有能夠做到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們對于中國夢的理解,才能使他們給中國夢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程耀.美術教育與藝術設計教育辦學模式及其差異性[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06).
[2]姜金子.論高等藝術院校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5(05).
[3]羅丹.論高等藝術院校加強教學器材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6(14).
作者:胡曉春 單位:榆林學院藝術學院